大学生村官胜任力模型探究
发布时间:2023-04-29 06:04
2010年6月6日,《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发布,人才发展已成为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国家重视人才的发展,而当前,我国基层农村人才严重缺乏,大大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造成人才闲置。在农村人才紧缺和大学生就业难双重矛盾之下,引导和鼓励大学生面向广大农村基层就业,形成农村人才梯级结构,圆满解决这一双重矛盾实现农村和大学生的双赢是我国政府和高校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 本研究在这一背景基础上,选取了大学生村官这一新生词汇作为切入点,将之与近年大火的胜任力模型相结合,研究探讨大学生要当好村官所必须具备的胜任力特征。首先,本研究通过文献分析法将国内外当前对胜任力及其模型的研究进行梳理,并熟悉掌握当前国内大学生村官研究现状,为后面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打下基础。然后,基于胜任力模型中的冰山模型,深入基层,运用关键事件访谈法进行访谈,采用主题分析进行胜任力特征提取,初步建立大学生村官胜任力模型,以此模型及分类为基础,编制问卷,对问卷进行预试,运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对问卷题目进行筛选,形成正式的胜任力测量问卷,采用多种数据分析方法对胜任...
【文章页数】:8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选题目的与意义
1.2.1 选题目的
1.2.2 选题意义
2. 研究综述
2.1 胜任力模型研究综述
2.1.1 胜任力概念
2.1.2 胜任力模型的概念
2.1.3 主要的胜任力模型
2.1.4 国外胜任力模型研究综述
2.1.5 国内胜任力模型研究综述
2.1.6 胜任力模型的应用
2.2 大学生村官的研究综述
2.2.1 大学生村官的定义及发展历程
2.2.2 国内对大学生村官的研究概述
2.3 胜任力及胜任力模型研究的理论基础
2.3.1 职位分析理论
2.3.2 认知理论
2.3.3 激励理论
2.3.4 素质差异与评价中心理论
3. 研究设计与模型构建
3.1 研究思路
3.2 研究方法
3.2.1 数据研究方法
3.2.2 胜任力模型构建方法
3.3 研究原则
3.4 研究工具
3.4.1 胜任力词典
3.4.2 胜任力特征提取——主题分析
3.4.3 利克特量表
4. 大学生村官胜任力模型的构建
4.1 关键事件访谈法获取胜任力特征
4.1.1 被试对象介绍
4.1.2 关键事件的获取
4.1.3 主题分析和胜任力特征提取
4.1.4 大学生村官胜任力初始模型
4.2 预试研究
4.2.1 预试目的
4.2.2 测量问卷的编制
4.2.3 被试对象
4.2.4 预试数据分析与结果
4.2.5 正式问卷的生成
4.3 模型的交叉证实检验
4.3.1 被试对象
4.3.2 探索性因素分析
4.3.3 验证性因素分析
4.4 胜任力对绩效的预测作用
4.4.1 研究假设
4.4.2 模型检验
5. 大学生村官胜任力水平检验
5.1 大学生村官胜任力模型人口学方差分析
5.1.1 研究假设
5.1.2 被试对象
5.1.3 结果显示与说明
5.2 大学生村官胜任力模型匹配度检验
5.2.1 被试对象
5.2.2 研究假设
5.2.3 检验结果及分析
5.3 结论
6. 大学生村官胜任力模型的应用
6.1 基于大学生村官胜任力模型的大学生基层就业能力提升
6.1.1 国外高校训炼及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经验及借鉴
6.1.2 大学生基层就业能力的提升
6.2 基于大学生村官胜任力模型的大学生村官选拔机制的建议
6.2.1 我国当前的大学生村官选拔机制
6.2.2 大学生村官选拔机制改进
6.3 基于大学生村官胜任力模型的大学生村官的职业生涯管理
6.3.1 促进大学生基层职业发展的政策简述
6.3.2 大学生村官职业生涯管理建议
7. 结语
7.1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7.2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图表目录
附录2 问卷调查
后记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本文编号:3805317
【文章页数】:8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选题目的与意义
1.2.1 选题目的
1.2.2 选题意义
2. 研究综述
2.1 胜任力模型研究综述
2.1.1 胜任力概念
2.1.2 胜任力模型的概念
2.1.3 主要的胜任力模型
2.1.4 国外胜任力模型研究综述
2.1.5 国内胜任力模型研究综述
2.1.6 胜任力模型的应用
2.2 大学生村官的研究综述
2.2.1 大学生村官的定义及发展历程
2.2.2 国内对大学生村官的研究概述
2.3 胜任力及胜任力模型研究的理论基础
2.3.1 职位分析理论
2.3.2 认知理论
2.3.3 激励理论
2.3.4 素质差异与评价中心理论
3. 研究设计与模型构建
3.1 研究思路
3.2 研究方法
3.2.1 数据研究方法
3.2.2 胜任力模型构建方法
3.3 研究原则
3.4 研究工具
3.4.1 胜任力词典
3.4.2 胜任力特征提取——主题分析
3.4.3 利克特量表
4. 大学生村官胜任力模型的构建
4.1 关键事件访谈法获取胜任力特征
4.1.1 被试对象介绍
4.1.2 关键事件的获取
4.1.3 主题分析和胜任力特征提取
4.1.4 大学生村官胜任力初始模型
4.2 预试研究
4.2.1 预试目的
4.2.2 测量问卷的编制
4.2.3 被试对象
4.2.4 预试数据分析与结果
4.2.5 正式问卷的生成
4.3 模型的交叉证实检验
4.3.1 被试对象
4.3.2 探索性因素分析
4.3.3 验证性因素分析
4.4 胜任力对绩效的预测作用
4.4.1 研究假设
4.4.2 模型检验
5. 大学生村官胜任力水平检验
5.1 大学生村官胜任力模型人口学方差分析
5.1.1 研究假设
5.1.2 被试对象
5.1.3 结果显示与说明
5.2 大学生村官胜任力模型匹配度检验
5.2.1 被试对象
5.2.2 研究假设
5.2.3 检验结果及分析
5.3 结论
6. 大学生村官胜任力模型的应用
6.1 基于大学生村官胜任力模型的大学生基层就业能力提升
6.1.1 国外高校训炼及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经验及借鉴
6.1.2 大学生基层就业能力的提升
6.2 基于大学生村官胜任力模型的大学生村官选拔机制的建议
6.2.1 我国当前的大学生村官选拔机制
6.2.2 大学生村官选拔机制改进
6.3 基于大学生村官胜任力模型的大学生村官的职业生涯管理
6.3.1 促进大学生基层职业发展的政策简述
6.3.2 大学生村官职业生涯管理建议
7. 结语
7.1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7.2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图表目录
附录2 问卷调查
后记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本文编号:38053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805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