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途径研究 ————以来宾市“三求”文化惠农工程为例
发布时间:2023-05-03 22:49
公共文化服务是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国一直在努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包含了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受历史和主客观条件限制,城乡居民在享受个人基本文化权益的时候,面临着政府“供给不均”和公众“享受不均”的矛盾,也存在着农村和城市间在资源配置上的巨大差距。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缩小城乡差距,必须有序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让农村群众共享文化改革发展的成果。来宾市是一个较为典型的西部欠发达城市,在该市开展的“三求”文化惠农工程,是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实践,对中西部后发展地区乃至全国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本文从分析公共服务均等化涉及的五个基本概念及内涵入手,结合社会公平理论,阐述了“三求”文化惠农工程作为文化下乡的一种形式,对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作用。通过分析来宾市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现状,总结了实施”三求”文化惠农工程的基本路径和产生的社会效益,对来宾市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存在的不足和原因进行了研究。也进一步探讨了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推动文化下乡、扩大农村群众文化发展成果共享的创新途径,提出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建立健全城乡...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4 基本思路与主要内容
1.4.1 基本思路
1.4.2 主要内容
第二章 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理论基础
2.1 公共服务均等化概念与内涵
2.1.1 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相关概念
2.1.2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涵
2.2 社会公平理论
2.2.1 社会公平
2.2.2 社会公平理论
2.3 文化下乡与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2.3.1 文化下乡是惠农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2.3.2 文化下乡是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重要途径
2.3.3 文化下乡是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
第三章 来宾市“三求”文化惠农工程的实证研究
3.1 来宾市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现状
3.1.1 来宾市概况
3.1.2 来宾市“三求”文化惠农工程的背景
3.1.3 来宾市“三求”文化惠农工程的战略意义、基本原则及作用显现
3.2 来宾市实施”三求”文化惠农工程的路径研究
3.2.1 通过政府主导,实现最大范围发动群众参与
3.2.2 推行因地制宜,确保按地方实际情况分类实施
3.2.3 通过建章立制,完善相应规章制度确保建用并举
3.3 来宾市“三求”文化惠农工程的社会效益
3.3.1 推进了基层文化事业的发展繁荣
3.3.2 促进了来宾市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
3.3.3 有效推进了来宾市的农村社会综合治理
第四章 来宾市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存在不足与原因分析
4.1 来宾市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存在的不足
4.1.1 设施的利用率和群众的总体参与度有待提高
4.1.2 作为后发展地区在经费和物资等投入上尚待增加
4.1.3 管理上的传统观念有待改进
4.1.4 在民俗和民粹等文化产业发展上有待提升
4.1.5 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整体素质还须加强
4.1.6 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还须加强
4.1.7 其他客观因素的制约影响有待克服
4.1.8 在总结经验并进行发散思维等方面有待拓宽
4.1.9 政府职能体现在公共文化管理和服务上还须转变
4.2 来宾市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存在不足与原因分析
4.2.1 存在二元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制度
4.2.2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社会资源分配不均
4.2.3 重“物质”轻“精神”和重城市轻农村的传统观念制约
4.2.4 基层政府“责、权、利”不统一
4.2.5 公共文化服务制度建设不健全
4.2.6 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顶层设计不足
第五章 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现实途径
5.1 明确基本思路,扎实有效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5.1.1 坚持政府主导是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关键
5.1.2 提高全民认识是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前提
5.1.3 地方经济发展水平是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基础
5.1.4 创新体制机制是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保障
5.2 打破二元结构,建立城乡一体的文化服务体制
5.2.1 创新和改革公共服务管理体制
5.2.2 以新思路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5.2.3 建立健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制
5.2.4 推动政府职能角色定位的转变
5.3 创新保障机制,有效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5.3.1 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保障机制
5.3.2 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经费保障机制
5.3.3 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服务保障机制
5.3.4 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人才保障机制
5.4 拓宽工作思路,多种途径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5.4.1 扩大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受益群体
5.4.2 实现现有文化资源的全社会综合有效利用
5.4.3 实现文化服务的多样化
5.4.4 在公共文化服务上推陈出新
5.4.5 进一步细化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考核评估体系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807439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4 基本思路与主要内容
1.4.1 基本思路
1.4.2 主要内容
第二章 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理论基础
2.1 公共服务均等化概念与内涵
2.1.1 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相关概念
2.1.2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涵
2.2 社会公平理论
2.2.1 社会公平
2.2.2 社会公平理论
2.3 文化下乡与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2.3.1 文化下乡是惠农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2.3.2 文化下乡是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重要途径
2.3.3 文化下乡是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
第三章 来宾市“三求”文化惠农工程的实证研究
3.1 来宾市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现状
3.1.1 来宾市概况
3.1.2 来宾市“三求”文化惠农工程的背景
3.1.3 来宾市“三求”文化惠农工程的战略意义、基本原则及作用显现
3.2 来宾市实施”三求”文化惠农工程的路径研究
3.2.1 通过政府主导,实现最大范围发动群众参与
3.2.2 推行因地制宜,确保按地方实际情况分类实施
3.2.3 通过建章立制,完善相应规章制度确保建用并举
3.3 来宾市“三求”文化惠农工程的社会效益
3.3.1 推进了基层文化事业的发展繁荣
3.3.2 促进了来宾市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
3.3.3 有效推进了来宾市的农村社会综合治理
第四章 来宾市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存在不足与原因分析
4.1 来宾市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存在的不足
4.1.1 设施的利用率和群众的总体参与度有待提高
4.1.2 作为后发展地区在经费和物资等投入上尚待增加
4.1.3 管理上的传统观念有待改进
4.1.4 在民俗和民粹等文化产业发展上有待提升
4.1.5 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整体素质还须加强
4.1.6 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还须加强
4.1.7 其他客观因素的制约影响有待克服
4.1.8 在总结经验并进行发散思维等方面有待拓宽
4.1.9 政府职能体现在公共文化管理和服务上还须转变
4.2 来宾市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存在不足与原因分析
4.2.1 存在二元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制度
4.2.2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社会资源分配不均
4.2.3 重“物质”轻“精神”和重城市轻农村的传统观念制约
4.2.4 基层政府“责、权、利”不统一
4.2.5 公共文化服务制度建设不健全
4.2.6 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顶层设计不足
第五章 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现实途径
5.1 明确基本思路,扎实有效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5.1.1 坚持政府主导是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关键
5.1.2 提高全民认识是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前提
5.1.3 地方经济发展水平是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基础
5.1.4 创新体制机制是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保障
5.2 打破二元结构,建立城乡一体的文化服务体制
5.2.1 创新和改革公共服务管理体制
5.2.2 以新思路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5.2.3 建立健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制
5.2.4 推动政府职能角色定位的转变
5.3 创新保障机制,有效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5.3.1 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保障机制
5.3.2 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经费保障机制
5.3.3 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服务保障机制
5.3.4 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人才保障机制
5.4 拓宽工作思路,多种途径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5.4.1 扩大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受益群体
5.4.2 实现现有文化资源的全社会综合有效利用
5.4.3 实现文化服务的多样化
5.4.4 在公共文化服务上推陈出新
5.4.5 进一步细化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考核评估体系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8074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8074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