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党论文 >

信息与通信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发展历程与研究主题

发布时间:2017-05-23 15:08

  本文关键词:信息与通信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发展历程与研究主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信息与通信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新分支,其发轫于20世纪60年代地理学者对电报和电话的关注,近年来一直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目前,国内外学者在信息与通信地理学的称谓和研究对象等方面存在较大争议,已成为制约该学科发展的一大障碍。研究表明:将该领域研究统一称为信息与通信地理学既是学科发展的必然,也与国际通行的信息与通信技术名称符合;信息与通信地理学是研究人文地理学在信息与通信技术影响下发展变化的新学科,特别关注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地理特征及社会内涵;信息与通信地理学具有跨学科性质,尤其是与地理信息科学及人文地理学所有分支都具有不同程度交叉;其发展已经历了研究兴趣确立、通信网络主体和多元快速发展3个阶段。本文提出了当前信息与通信地理学研究主要的7个主题及一系列切入点,包括信息通信网络的空间组织、网络空间的地理内涵、ICT对经济活动空间组织影响、ICT对城市内外部空间组织影响、ICT对空间与地方的认知和表征影响、ICT对政治与监督影响、网络空间的可视化与制图。
【作者单位】: 石家庄学院资源与环境系;河北师范大学旅游系;
【关键词】信息与通信地理学 学科性质 发展历程 研究主题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01125)
【分类号】:TP3-4;K90-4
【正文快照】: 1引言信息与通信地理学(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geography)发轫于20世纪60年代地理学者对电报和电话的关注,属人文地理学新分支。最初的信息与通信地理学研究主要为法国与美国学者。之后,由于电报和电话影响的有限性,直接导致通信仅被视为描述社会的简单线程和人文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中伟;金凤君;王杨;;信息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组织作用[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8年04期

2 孙中伟;王杨;;中国信息与通信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11年02期

3 申悦;柴彦威;王冬根;;ICT对居民时空行为影响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11年06期

4 张捷,顾朝林,都金康,周寅康,甘萌雨;计算机网络信息空间(Cyberspace)的人文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J];地理科学;2000年04期

5 刘卫东,甄峰;信息化对社会经济空间组织的影响研究[J];地理学报;2004年S1期

6 宋周莺;刘卫东;;信息时代的企业区位研究[J];地理学报;2012年04期

7 汪明峰,宁越敏;网络信息空间的城市地理学研究:综述与展望[J];地球科学进展;2002年06期

8 孙中伟;路紫;;我国“人文地理学以信息为对象的研究”:15年发展回顾[J];地球科学进展;2006年09期

9 孙中伟;路紫;王杨;;网络信息空间的地理学研究回顾与展望[J];地球科学进展;2007年10期

10 孙中伟;金凤君;;信息与通信技术对空间组织的影响及其空间效率的测算[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0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捷;信息时代科技发展、新旅游及旅游规划更新[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2 郭亚欣;;网络信息时代城乡统筹规划新视角——以兰州市榆中县为例[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3 吴国清;李文苗;;旅游信息咨询服务体系的网络化发展[J];商业研究;2009年07期

4 孙智群;柴彦威;王冬根;;深圳市民网上购物行为的空间特征[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06期

5 沈丽珍;;新空间观研究的进展[J];城市问题;2010年01期

6 李连璞;付修勇;;从“时空缩减”视角看环城游憩带发展[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6年02期

7 杜丽娟;邓卓鹏;路紫;康海娟;;我国“信息社会的地理学”关键研究领域综述[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8年02期

8 孙中伟;金凤君;王杨;;信息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组织作用[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8年04期

9 杜丽娟;张欣;路紫;;国内网站信息流对人流导引作用机理研究综述[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8年04期

10 孙中伟;张兵;王杨;牛建强;;互联网资源与我国省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翟青;甄峰;;信息革命及其在城市地理学的应用[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2 张捷;;信息时代科技发展、新旅游及旅游规划更新[A];地理学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九次中国青年地理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新正;经济全球化与城市—区域空间结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庄佩君;全球海运物流网络中的港口城市—区域[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汤晓莉;郑州市经济转型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4 杨章贤;信息时代区域发展与城市规划响应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舒永钢;WebGIS旅游信息搜索功用研究及应用[D];浙江工商大学;2012年

6 石崧;从劳动空间分工到大都市区空间组织[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汪明峰;网络空间的生产与消费[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刘波;城乡融合区空间演进机理与调控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蔡良娃;信息化空间观念与信息化城市的空间发展趋势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10 方维慰;区域信息化的空间差异与发展模式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磊;基于旅游资源解构与整合的旅游发展新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简广林;基于元数据体系的分布式空间数据模型的研究及其在WebGIS中的应用[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3年

3 张静;中国城市电子政务功能性及其对城市影响的评估[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吕迅;信息时代企业区位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5 尚正永;城市区域整合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雷爱华;信息技术与企业空间结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王然;论地理网络空间的融合特征[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李荣;信息化条件下的城市扩张与空间政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9 刘春亮;我国信息网络与交通网络对应性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邓卓鹏;网站信息流衍生作用理论与实证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捷;信息时代科技发展、新旅游及旅游规划更新[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2 刘扬;;微博客:自媒体时代的话语快乐[J];今传媒;2010年01期

3 张年国;甄峰;王娜;;中国城市规划网站空间分布及其差异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6期

4 魏宗财;甄峰;姜煜华;王春慧;;信息化影响下经济发达城市居民家庭联系网络演变——以南京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03期

5 孙智群;柴彦威;王冬根;;深圳市民网上购物行为的空间特征[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06期

6 叶嘉安;微型计算机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和限制[J];城市规划;1987年06期

7 姚士谋,朱英明,陈振光;信息环境下城市群区的发展[J];城市规划;2001年08期

8 汪明峰;浮现中的网络城市的网络——互联网对全球城市体系的影响[J];城市规划;2004年08期

9 甄峰,罗俊彦,张苏梅;知识经济与城市规划创新[J];城市规划汇刊;1999年03期

10 顾朝林,李满春;“数字城市”研究漫谈[J];城市规划汇刊;1999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景贵;;职业教育心理学的学科定位与教材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02年04期

2 王高生,师文笠,朱志勇;论译学形成的漫长过程[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3 李林波;;回顾与反思——在中国翻译学的建设之路上[J];外语教学;2005年06期

4 易存国;;前进中的艺术学[J];艺术百家;2007年03期

5 强以华;;再论应用伦理学的学科性质——兼论伦理学的“伦理”基础[J];道德与文明;2009年04期

6 徐兰兰;;美术史与美术欣赏的关系[J];中国校外教育;2009年S3期

7 张荣军;;哲学的学科性质:形而上学再解读[J];前沿;2010年07期

8 兰君毅;;从国学兴起:再论高职语文学科的性质[J];文学教育(中);2011年08期

9 李国秀;科学哲学思想发展初探[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6期

10 潘立勇;试论科技美学的学科性质[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晶;;长沙近代建筑的发展与保护[A];地域建筑文化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白西兰;张旭锋;;陕西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实践与思考[A];纪念农村改革30周年学术论文集[C];2008年

3 李仲秋;;一条“人的发展”的探索之路——汇文教育思想体系继承与发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5)——中国学校史志[C];2009年

4 孙诚;吕华;;从高校毕业生数量增长看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历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5 叶一舵;;我国大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二十年——历史与现实的对话[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聂岩;;山东生态农业建设成效与技术模式[A];山东省科协重点学术研讨活动成果——山东生态省建设与发展论文汇编[C];2004年

7 张金昌;;我国水文水井钻机发展综述[A];第十三届全国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8 刘平;董文轩;Vassiliy Djouvinov;;保加利亚主要果树生产发展历程及生产现状[A];中国园艺学会第十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9 吴海成;;中国物探仪器发展博览——地球物理学会60年发展之见证[A];纪念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成立60周年专辑[C];2007年

10 韦志成;;香港城市桥梁[A];第十八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俞莹;见证金融改革发展历程[N];上海金融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姜秋芬 李艳红;令人钦佩的品格[N];辽源日报;2006年

3 ;我国的物流发展历程(上)[N];现代物流报;2006年

4 特约撰稿人 邹玮;笔记本电脑三大件的发展历程[N];电脑报;2002年

5 w

本文编号:3882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882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6b0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