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都市区人口空间扩张与多中心化
本文关键词:南京都市区人口空间扩张与多中心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城市化阶段,大城市人口增长和空间演变剧烈,值得进行深入研究。以南京市为研究对象,先采用地理图形分析方法对都市区人口空间扩张过程进行了分析,后又采用数学模型方法对都市区人口分布多中心化趋势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在总人口持续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南京都市区人口高密度空间已延伸到近郊区,且远郊区中的区县政府驻地和一些优先开发区域的人口密度也已很高;城市人口空间分布已出现多中心化趋势,除了老城区北部的山西路已发育成除市中心新街口之外的人口次中心以外,郊区人口集聚最强的热点——河西新城区的万达广场也有望发育成另一个人口次中心。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江苏省工程咨询中心;美国犹他大学地理系;
【关键词】: 快速发展期 大城市 人口空间扩张 多中心 南京市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30750)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yw-321)
【分类号】:K901.3
【正文快照】: 1引言城市人口地理研究可以追溯到人文地理学大师拉采尔的《人类地理学》和白兰士的《世界人口的分布》。20世纪50年代左右,西方学者经过大量的研究实践,逐渐摸清了城市人口密度往往随“至城市中心距离”的增加而呈减小趋势的规律,提出了单核心城市人口空间模型[1]。之后,随着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冯健,周一星;杭州市人口的空间变动与郊区化研究[J];城市规划;2002年01期
2 冯健,周一星;1990年代北京市人口空间分布的最新变化[J];城市规划;2003年05期
3 周春山,罗彦,陈素素;近20年来广州市人口增长与分布的时空间演化分析[J];地理科学;2004年06期
4 冯健,周一星;近20年来北京都市区人口增长与分布[J];地理学报;2003年06期
5 高向东,吴文钰;20世纪90年代上海市人口分布变动及模拟[J];地理学报;2005年04期
6 冯健;杭州市人口密度空间分布及其演化的模型研究[J];地理研究;2002年05期
7 俞路;张善余;;近年来上海市人口分布变动的空间特征分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8 任远;张放;;城市化阶段和大城市地区不同区域人口空间变动——以上海静安区、浦东新区和南汇区为例[J];人口学刊;2006年04期
9 沈建法,王桂新;90年代上海中心城人口分布及其变动趋势的模型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00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文钰;1990年代上海人口分布与郊区化兼与北京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海勇;刘小琴;;鞍山人口发展特征研究[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2 黄莹;包安明;陈曦;刘海隆;杨光华;;基于绿洲土地利用的区域GDP公里格网化研究[J];冰川冻土;2009年01期
3 陈潇潇;朱传耿;;省际边界区域城市化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以淮海经济区为例[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丁鹏;黄焕辉;;基于柏林的公交规划理念寻求我国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解决之道——以杭州城市为例[J];北方经济;2012年10期
5 徐振宇;兰新梅;;北京的郊区化困境与服务业发展机遇[J];北京社会科学;2008年03期
6 周旗,李景宜;城乡过渡带研究综述[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7 祝炜;;北京市人口分布特点的密度梯级分析[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8 吴文钰;;大城市新郊区化的国际视野与本土优化[J];上海城市管理;2012年01期
9 张锦宗;朱瑜馨;周杰;;基于BP网络与空间统计分析的山东人口空间分布模式预测研究[J];测绘科学;2009年06期
10 段学军;陈雯;许刚;孙伟;;经济—生态导向的城市人口空间分布优化——以无锡市区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罗长海;华晨;;沿海大城市郊区住宅发展调控策略刍议——以杭州市为例[A];2004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C];2004年
2 刘爱华;邢卓;谢广靖;;天津市主城区人口空间分布变化与规划策略研究[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化与区域规划研究)[C];2012年
3 王亮;加雨灵;;北京市城市空间的扩展与空间结构演变分析[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3-城市总体规划)[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俊杰;基于ArcGIS Server的震害风险管理系统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赵新正;经济全球化与城市—区域空间结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尚正永;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多尺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赵宁;基于GI理念的非赢利城市公共空间规划分析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王磊;土地利用变化的多尺度模拟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6 田永英;功能·尺度·等级;功能·尺度·等级[D];天津大学;2010年
7 黄晓军;城市物质与社会空间耦合机理与调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谢守红;大都市区空间组织的形成演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李雪铭;城市人工地貌研究——以大连市为例[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10 岳文泽;基于遥感影像的城市景观格局及其热环境效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静;产业集聚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骆永锋;基于景观生态学的东山岛城市绿地系统规划[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3 米瑞华;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中人口空间结构变动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1年
4 宋俪娜;中美比较视角下的城市发展中的郊区化现象[D];西北大学;2011年
5 徐冲;开封市区空间结构分析与调控[D];河南大学;2011年
6 陈浩;转型期中国城市住区再开发中的非均衡博弈与治理[D];南京大学;2011年
7 杨海华;广州郊区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8 邓罗飞;上海市居住郊区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小思;大连市商业网点空间布局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10 苏阿兰;福建省毛竹林生态系统碳汇量时空变化特征分析[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芸,祝龙彪;郊区化对城市边缘区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发展对策[J];城市发展研究;2000年02期
2 刘晓颖;北京大都市住宅郊区化的基本特征与对策[J];城市发展研究;2001年05期
3 周一星;对城市郊区化要因势利导[J];城市规划;1999年04期
4 冯健,周一星,程茂吉;南京市流动人口研究[J];城市规划;2001年01期
5 曲大义,王炜,王殿海,杨希锐;城市向郊区发展对中心区交通影响研究[J];城市规划;2001年04期
6 张庭伟;1990年代中国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及其动力机制[J];城市规划;2001年07期
7 冯健,周一星;杭州市人口的空间变动与郊区化研究[J];城市规划;2002年01期
8 高向东,江取珍;对上海城市人口分布变动与郊区化的探讨[J];城市规划;2002年01期
9 冯健;1980年代以来杭州市暂住人口的空间分布及演化[J];城市规划;2002年05期
10 周一星,冯健;应用“主城”概念要注意的问题[J];城市规划;2002年08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慰庐;新发现的芹《红》版本、文物信息传闻一束[J];红楼梦学刊;1992年04期
2 祁海宁;;南京市东善桥“凤凰三年”东吴墓[J];文物;1999年04期
3 ;江苏作家群英谱之鲁敏[J];雨花;2010年09期
4 ;南京市太平天国起义百年纪念史料编纂委员会编纂“太平天国”资料续编[J];历史教学;1953年03期
5 李子磐;;半工半读的南京市师专[J];江苏教育;1958年17期
6 孙光圻;;初访在南京的郑和后裔[J];航海;1983年03期
7 吴新雷;江宁织造府西园遗址的新发现[J];红楼梦学刊;1985年02期
8 顾浩;;词四首[J];雨花;1995年05期
9 刘季农;;永远的征程——记南京市政协常委、省工商联副会长杨休[J];江苏政协;1997年12期
10 西林;;南京举办“六朝风采”专题陈列[J];考古;1998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准;;小P硙qa蒤
城市化--南京市江[鏸J柳村的娍查,
本文编号:3895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89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