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西北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探析 ——以忻州市偏关县老营镇为例
发布时间:2024-12-25 21:5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根据当前形势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到2010年,全国新农村建设已经进行了五个年头,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各地政府坚持从实际出发,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因地制宜,摸索创造出符合各地具体实际的新农村建设模式。然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是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的重要任务,更是贫困地区的重要任务,因此,研究探讨贫困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成为当前理论与实践中都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晋西北位于山西省的西北部,是国家级贫困县较集中的区域。和全国其他省份和地区相比较,特别是与东部发达省份和地区相比较,晋西北贫困地区由于受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发展缓慢,农民观念落后等多方面不利因素的影响,新农村建设必然会遇到更多的阻力,更大的困难,如果没有符合当地实际的科学规划,没有踏踏实实的、将之付诸实际的艰苦的努力,晋西北新农村建设就可能成为全国新农村建设这只“木桶”上最短的一块板,就必然会拖全局的后腿。因而,如何推进晋西北贫困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成为当前山西经济社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 本文以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背景,对晋西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了深...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
1.2.2 国内研究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主要观点与创新之处
1.4.1 主要观点
1.4.2 创新之处
1.5 研究价值
2 晋西北贫困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实意义
2.1 贫困地区的内涵
2.1.1 贫困定义
2.1.2 贫困线及其测定方法
2.1.3 我国的贫困线标准
2.2 晋西北贫困地区的区域性特点
2.2.1 地广人少土地资源丰富
2.2.2 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
2.2.3 经济总量偏小发展相对滞后
2.3 晋西北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的现实意义
2.3.1 晋西北新农村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2.3.2 晋西北新农村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基础
2.3.3 晋西北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前提条件
3 晋西北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现状—以忻州市老营镇为例
3.1 忻州市老营镇新农村建设已取得的成绩
3.1.1 农业生产发展有所突破
3.1.2 农民生活状况有所改善
3.1.3 乡风和村貌有较大改观
3.1.4 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深入开展
3.2 忻州市老营镇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3.2.1 农业现代化水平低农民增收缓慢
3.2.2 农村公共事业严重滞后
3.2.3 村镇建设及发展缺乏科学的长远规划
3.2.4 村民的民主权利难以保障
3.3 忻州市老营镇新农村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
3.3.1 自然环境恶劣
3.3.2 农业基础条件脆弱
3.3.3 村集体经济薄弱
3.3.4 基层组织建设薄弱
3.3.5 农民综合素质不高
3.4 忻州市老营镇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4 晋西北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对策建议
4.1 坚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原则
4.1.1 坚持国家政策的指导原则
4.1.2 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
4.1.3 坚持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相结合的原则
4.2 晋西北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对策
4.2.1 推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生态化”进程
4.2.2 夯实基础设施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4.2.3 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加大村容村貌改造
4.2.4 创建爱民为民的好班子
4.2.5 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
4.2.6 培育现代新型农民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本文编号:4020061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
1.2.2 国内研究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主要观点与创新之处
1.4.1 主要观点
1.4.2 创新之处
1.5 研究价值
2 晋西北贫困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实意义
2.1 贫困地区的内涵
2.1.1 贫困定义
2.1.2 贫困线及其测定方法
2.1.3 我国的贫困线标准
2.2 晋西北贫困地区的区域性特点
2.2.1 地广人少土地资源丰富
2.2.2 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
2.2.3 经济总量偏小发展相对滞后
2.3 晋西北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的现实意义
2.3.1 晋西北新农村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2.3.2 晋西北新农村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基础
2.3.3 晋西北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前提条件
3 晋西北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现状—以忻州市老营镇为例
3.1 忻州市老营镇新农村建设已取得的成绩
3.1.1 农业生产发展有所突破
3.1.2 农民生活状况有所改善
3.1.3 乡风和村貌有较大改观
3.1.4 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深入开展
3.2 忻州市老营镇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3.2.1 农业现代化水平低农民增收缓慢
3.2.2 农村公共事业严重滞后
3.2.3 村镇建设及发展缺乏科学的长远规划
3.2.4 村民的民主权利难以保障
3.3 忻州市老营镇新农村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
3.3.1 自然环境恶劣
3.3.2 农业基础条件脆弱
3.3.3 村集体经济薄弱
3.3.4 基层组织建设薄弱
3.3.5 农民综合素质不高
3.4 忻州市老营镇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4 晋西北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对策建议
4.1 坚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原则
4.1.1 坚持国家政策的指导原则
4.1.2 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
4.1.3 坚持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相结合的原则
4.2 晋西北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对策
4.2.1 推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生态化”进程
4.2.2 夯实基础设施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4.2.3 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加大村容村貌改造
4.2.4 创建爱民为民的好班子
4.2.5 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
4.2.6 培育现代新型农民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本文编号:40200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4020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