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失地农民生活方式研究 ——以长春市郊区后失地农民为例
发布时间:2025-07-07 06:41
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中,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是城镇化的基本途径和重要内容,在这一转变的过程中大量依靠土地为生的农民失去土地,由于失去土地导致农民生产方式和生活空间发生了重要变化。在2007年《物权法》出台后我国征地拆迁工作进入了“后拆迁时代”,后拆迁时代农民土地拆迁的性质、补偿标准、安置水平与早期失地农民相比都大为不同。后拆迁时代失地农民的劳动、就业、消费、人际关系、思想观念等生活方式在后拆迁时代发生一系列复杂而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反过来又影响着我国城镇化的进程。本研究重点关注后拆迁时代失地农民生活方式的现状及特征,分析后失地农民生活方式成因及问题。本研究对后失地农民生活方式的调查研究立足于长春市郊后失地农民,并结合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普遍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实证研究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从后失地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消费生活方式、人际交往方式、娱乐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等5个方面的内容对后失地农民的生活方式进行实证调研。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05份,有效收回率87.5%,笔者通过对问卷数据SPSS定量分析,探究城镇化进程中后失地农民生活方式变化的情况,描述后失地农民当...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 研究缘起
(二)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三) 国内外相关研究
(四) 研究思路与方法
二、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一) 概念界定
(二) 理论基础
三、研究设计与实施
(一) 研究地点与对象
(二) 生活方式概念操作化
(三) 问卷设计与实施
四、后失地农民生活方式实证调查
(一) 问卷调查基本情况
(二) 劳动生活方式状况
(三) 消费生活方式状况
(四) 休闲生活方式状况
(五) 人际交往方式状况
(六) 思想观念状况
五、后失地农民生活方式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一) 后失地农民劳动生活方式特征及其成因
(二) 后失地农民消费生活方式特征及其成因
(三) 后失地农民休闲生活方式特征及其成因
(四) 后失地农民人际交往方式特征及其成因
(五) 后失地农民思想观念特征及其成因
六、结论
(一) 研究结论
(二) 研究反思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4056662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 研究缘起
(二)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三) 国内外相关研究
(四) 研究思路与方法
二、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一) 概念界定
(二) 理论基础
三、研究设计与实施
(一) 研究地点与对象
(二) 生活方式概念操作化
(三) 问卷设计与实施
四、后失地农民生活方式实证调查
(一) 问卷调查基本情况
(二) 劳动生活方式状况
(三) 消费生活方式状况
(四) 休闲生活方式状况
(五) 人际交往方式状况
(六) 思想观念状况
五、后失地农民生活方式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一) 后失地农民劳动生活方式特征及其成因
(二) 后失地农民消费生活方式特征及其成因
(三) 后失地农民休闲生活方式特征及其成因
(四) 后失地农民人际交往方式特征及其成因
(五) 后失地农民思想观念特征及其成因
六、结论
(一) 研究结论
(二) 研究反思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40566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4056662.html
上一篇:习近平新时代青年观的核心观念与理论建构
下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