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毛俊村近十年来的道德风尚变迁及其启示

发布时间:2017-10-11 09:27

  本文关键词:毛俊村近十年来的道德风尚变迁及其启示


  更多相关文章: 毛俊村 道德风尚 道德变迁 社会风气


【摘要】:毛俊村位于湖南省永州市蓝山县东侧,村民近5000人,有103个姓氏,有湘南“百家姓”第一村之称。由于村民来源广泛、素质参差不齐、利益取向多元复杂,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村民内部矛盾复杂,民风剽悍,帮派横行,治安混乱,社会风气日下,百姓生活穷困,是典型的“失控村”。2005年以来,在新的村委班子带领下,毛俊村刹歪风树正气,制订村规民约,同时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经济,带领老百姓脱贫致富,并切实实行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为此,社会风气根本转变,道德风尚日趋变好,形成了“百家姓,,一条心”的良好局面。 毛俊村的道德风尚变迁是一个综合过程,是在社会经济体制发生变革、农村社会发生变迁,现代化、全球化影响日益深入的社会大背景下进行的,是整个社会道德变迁进程中的一部分,但毛俊村在短短十年时间内实现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是毛俊村独有的,其经验值得总结,对我国农村道德风尚建设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毛俊村的道德风尚快速转变主要得益于毛俊村抓住了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契机,找准了影响毛俊村发展和道德建设的关键因素,通过辨风正俗扭转社会风气,通过大力发展经济夯实道德建设基础,通过创新社会管理引领道德风尚建设,通过发挥道德领导榜样效应改善人际交往关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毛俊村的道德风尚实现根本转变。 毛俊村的道德风尚变迁在我国农村道德发展中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其经验给我国农村道德风尚建设带来了重要启示,那就是:人民群众是农村道德风尚变迁的主体,经济基础是农村道德风尚变迁的前提和保障,道德风尚建设的关键在于凝聚民心,道德领导对道德风尚建设有着重要的带动作用,道德风尚建设必须加强精神文化建设。
【关键词】:毛俊村 道德风尚 道德变迁 社会风气
【学位授予单位】:吉首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824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8
  • 绪论8-12
  • 一、 研究背景8
  • 二、 毛俊村的典型性8-9
  • 三、 研究意义9
  • 四、 基本概念9-10
  • 五、 文献综述10-11
  • 六、 研究思路与方法11-12
  • 第一章 毛俊村的道德风尚变迁12-20
  • 第一节 农村道德风尚变化的主要观察点12-14
  • 一、 人们普遍持有的道德观念12-13
  • 二、 人际交往关系状况13
  • 三、 社会风气状况13-14
  • 第二节 毛俊村过去的道德风尚状况14-17
  • 一、 人们道德观念封建落后14-15
  • 二、 人际关系冷漠且矛盾突出15-16
  • 三、 村内帮派林立,社会风气恶化16
  • 四、 社会各界的评价:“兴风作浪的毛俊村”16-17
  • 第三节 毛俊村近十年的道德风尚变化17-20
  • 一、 宗族势力弱化,宗族道德观念淡化17-18
  • 二、 人际关系趋于和谐18
  • 三、 帮派消除与社会风气好转18-19
  • 四、 社会各界的好评:“百家姓,一条心”19-20
  • 第二章 影响毛俊村道德风尚变迁的主要因素20-33
  • 第一节 社会大环境的发展变化对毛俊村道德风尚变迁的影响20-27
  • 一、 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大发展促进了毛俊村道德风尚的变迁20-23
  • 二、 社会道德风尚的变化发展加快了毛俊村道德风尚的变迁23-27
  • 第二节 毛俊村自身的发展变化对道德风尚变迁的影响27-33
  • 一、 通过大力发展经济夯实道德建设基础27-28
  • 二、 通过辨风正俗扭转社会风气28-29
  • 三、 通过创新社会管理引领道德风尚建设29-31
  • 四、 通过发挥道德领导榜样效应加强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31-33
  • 第三章 毛俊村道德风尚变迁的启示33-39
  • 第一节 毛俊村道德风尚建设的经验33-35
  • 一、 农村道德风尚发生变迁的契机33
  • 二、 道德风尚建设的关键33-34
  • 三、 农村道德风尚变迁的过程34-35
  • 第二节 毛俊村经验对农村道德风尚建设的启示35-39
  • 一、 人民群众是农村道德风尚变迁的主体35-36
  • 二、 经济基础是农村道德风尚变迁的前提和保障36
  • 三、 道德风尚建设关键是凝聚民心36-37
  • 四、 道德领导对道德风尚建设有重要带动作用37
  • 五、 道德风尚建设必须加强精神文化建设37-39
  • 结束语39-40
  • 参考文献40-42
  • 致谢42-43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4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包庆德;论生态存在与生态意识[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孔润年;;试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想道德建设[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3 李长松;邹顺康;;论儒家和谐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代意义[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4 罗文章;;新时期乡村道德的变化态势[J];船山学刊;2006年02期

5 汪荣有;道德:经济发展的内驱力[J];道德与文明;2005年01期

6 戴茹;;社会主义新农村背景下农村思想道德教育内容的构建[J];福州党校学报;2006年03期

7 黎玉琴;论道德风尚的特征和价值[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8 桑亚平;冯祥定;;“百家姓”村的领头雁——记蓝山县毛俊村党支部书记廖仁旺[J];湘潮;2010年04期

9 刘建荣;保持农村社会稳定的道德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03期

10 刘建荣;;社会转型时期的农民道德现状——一项基于实地调查的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欧阳爱权;社会主义新农村道德建设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0117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0117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509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