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政治伦理思想研究
本文关键词:孙中山政治伦理思想研究
【摘要】:孙中山政治伦理思想是孙中山在长期的革命实践和对近代中国局势的研究以及对中国未来发展方向的探索上,融合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和西方资本主义文明而成,有着强烈的实践指向。孙中山政治伦理思想以三民主义为基础,以“天下为公”和“天下大同”为终极理想,旨在实现一个“民有、民治、民享”的“永远之幸福”的社会。为实现“天下为公”的理想,孙中山提出了一系列为官做人的伦理思想。“替众人来服务”、“人民为主、官吏为仆”的公仆思想是孙中山政治伦理思想中对如何处理官民关系的精辟回答。孙中山公仆思想在当时没能得到真正落实。而在人民当家做主的今日中国,“为人民服务”是执政党——中国共产党一贯的宗旨,具有了民众公仆为民众服务的社会基础。同时,随着中国政治改革涉入深水区,在严峻的政治现实面前重新阐释孙中山公仆思想有着重大的正面价值。“天下为公”的理想体现在政治上是使政权“公之天下”,使“政权公之天下”则需要建成一种“良善政治”,也就是“组织一良好之政府”,并在社会上创造一个公序良俗的政治环境。良善政治和良好政府是孙中山设定的理想政治目标;当今中国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政府,就是要建设一个好的政府、善治的政府,为此,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国家富强、政治民主、经济繁荣、道德昌明、文化昌盛,不仅是孙中山的“天下为公”的政治理想,也是当前中国政治伦理构建的旨趣所在。
【关键词】:三民主义 天下为公 为官之道 良好政府
【学位授予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党校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82-05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7
- 导言7-13
- 第1章 孙中山政治伦理思想的形成13-25
- 1.1 思想土壤13-17
- 1.1.1 道德危机与伦理嬗变13-14
- 1.1.2 救亡运动与社会思潮14-16
- 1.1.3 开放进取的成长环境16-17
- 1.2 理论渊源17-21
- 1.2.1 传统政治伦理思想的影响17-18
- 1.2.2 西方思潮的影响18-20
- 1.2.3 既不盲目泥古,,也不照搬西洋20-21
- 1.3 理论基础:三民主义21-25
- 1.3.1 民族主义22-23
- 1.3.2 民权主义23-24
- 1.3.3 民生主义24-25
- 第2章 孙中山政治伦理思想的内容25-47
- 2.1 核心思想:天下为公25-34
- 2.1.1 大同理想:从三民主义到世界大同25-28
- 2.1.2 立国立人理论:造就高尚人格28-32
- 2.1.3 人生目的与政治追求:替众人服务32-34
- 2.2 为官之道:公仆服务意识34-42
- 2.2.1 公仆论:平等的服务道德观34-37
- 2.2.2 政党道德37-38
- 2.2.3 官吏道德建设38-42
- 2.3 良能政府与良善政治42-47
- 2.3.1 人民与政府的关系42-43
- 2.3.2 民主政治:有能政府的追求43-45
- 2.3.3 良善政治:服务道德的价值45-47
- 第3章 孙中山政治伦理思想的当代意义47-61
- 3.1 道德政治与民主政治47-52
- 3.1.1 政府公务人员道德建设47-48
- 3.1.2 以德立党与新时期共产党的建设48-50
- 3.1.3 廉洁政府50-52
- 3.2 善治与服务型政府52-55
- 3.2.1 服务:善治的伦理诉求52-53
- 3.2.2“公仆”意识、“替众人服务”与服务型政府53-54
- 3.2.3 服务型政府的构建54-55
- 3.3 天下为公的价值启示55-61
- 3.3.1 天下为公的价值旨趣与民族复兴的政治理想55-58
- 3.3.2 政治伦理的现代构建58-61
- 结束语61-62
- 主要参考文献62-67
- 个人简历和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67-68
- 后记68-6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红莲;中国传统政治伦理思想的架构及现代价值[J];中国哲学史;2004年02期
2 项松林;李虹;;西方政治伦理思想的历史流变及其启示[J];伦理学研究;2006年05期
3 韩广忠;;《管子》政治伦理思想探微[J];船山学刊;2009年04期
4 ;书讯[J];哲学动态;2010年02期
5 苏玲;;列宁政治伦理思想论纲[J];伦理学研究;2011年03期
6 王仕国;;马克思政治伦理思想发展历程探析[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7 王仕国;;论马克思政治伦理思想的主要特征及方法论变革[J];求实;2012年12期
8 许健君;;《尚书》政治伦理思想及其发展[J];甘肃社会科学;1992年06期
9 杨德华;孔子政治伦理思想与云南古代历史进程[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5期
10 胡波;黑尔的政治伦理思想概观[J];哲学动态;1998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高惠珠;;论邓小平的政治伦理思想[A];上海市社联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会议资料汇编[C];2004年
2 余龙生;徐恩火;;试论朱熹政治伦理思想的基本内涵[A];朱子学与文化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穆吐;毛泽东政治伦理思想研究的新成果[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2 罗国杰;毛泽东政治伦理思想研究新成果[N];光明日报;2008年
3 曲阜师范大学 任松峰;儒家廉德思想[N];人民日报;2014年
4 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中心 王泽应;尊道贵德是中华民族的基本价值取向[N];中国教育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尹益洙;中国儒家政治伦理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2 付传;西周政治伦理思想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3 苏玲;列宁政治伦理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4 陶艳华;马克思政治伦理思想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肖思寒;胡锦涛政治伦理思想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6 皮伟兵;先秦儒家“和”政治伦理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印;傅山的政治伦理思想[D];山西大学;2010年
2 唐新萍;中共三代领导集体政治伦理思想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3 李美平;论贾谊的政治伦理思想[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4 张海霞;儒家政治伦理思想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5 邢海晶;先秦儒家政治伦理思想及其当代整合[D];四川大学;2005年
6 曹敏;梁启超功利主义政治伦理思想探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7 葛晓莉;孟子政治伦理思想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李姗姗;胡锦涛政治伦理思想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3年
9 王生伟;赵藩的政治伦理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大理学院;2014年
10 白丽;成吉思汗政治伦理思想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0360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036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