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伦理的理性思考:反思科技对人类社会的作用
本文关键词:科技伦理的理性思考:反思科技对人类社会的作用
【摘要】:科技通过"工业革命"的形式对人类社会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创造出无与伦比的物质财富,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是巨大的。但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二战后其负面效应也日益显现,文章主要对其反方面的作用进行了剖析,并对如何规避科技的负面效应、发展科技伦理提出了几点建议。
【作者单位】: 江苏师范大学法政学院;江苏省先进激光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江苏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关键词】: 科技伦理 工业革命 负面效应
【基金】:江苏师范大学博士学位教师科研支持项目(12XLR006)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
【分类号】:B82-057
【正文快照】: 科技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不言而喻,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古代中国向世界输出了“四大发明”,直至西方“文艺复兴”之前,中国在科技上都领先于世界。在这段漫长的时期内,科技的发展是缓慢的。近代科技在西方诞生,以哥白尼、伽利略、牛顿等为代表的先驱们在科技的发展道路上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樊金红,徐文英,高廷耀;催化铁内电解法预处理硝基苯废水的机理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5年05期
2 郭明帅;;从“克隆人”看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的关系[J];资源环境与发展;2013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文君;杜学元;;从羌族民俗文化透视羌族女性社会地位的变迁[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2 赵秀花;;邓小平的发展思想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3 何丽;刘管平;巫丛;;海外对华城市史研究综述[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2期
4 于忠龙;陈乃新;;论竞争法只调整竞争关系[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1期
5 孙晋;;产融结合及其主要法律形式论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6 谢青松;;《物权法》的伦理审视[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7 周德海;;论马克思经济学的价值概念体系[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8 包仕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多重向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9 王浩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联动型动力机制的精神实质[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10 李继武;;对人学五个“要义”和“以人为本”内涵的看法——与顾智明教授商榷[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王涛;皮明建;高鹏;;农用地价格研究[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9年卷(下册)[C];2009年
4 李杨;;具体性的追寻——读马尔库塞《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论稿》[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5 马尔库塞;李杨;;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论稿[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6 邱国良;郑延恒;;论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的民主沟通[A];2009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高峰;;社会秩序何以可能?——基于存在论的研究视角[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彭希义;;少数民族农民工城市文化适应问题研究——基于贵阳花溪区彝族农民工群体的调查[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刘琳;;马克思政治伦理思想三题论略[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10 邹平林;杜早华;;在私人道德与制度伦理之间——“小悦悦事件”带来的伦理反思[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夏菲;论英国警察权的变迁[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秦曼;海洋渔业资源资产的产权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余正琨;论科学发展观对三大规律认识的丰富与发展[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7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刘宇辉;高等教育视角下的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9 周旋;“公私财物”之内涵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刘建国;新疆国有资产管理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晓玲;以农地为依托构建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徐本禹;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任士春;巢湖市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中小学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4 李静;大学生大爱精神培育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郭云英;统筹城乡视域中的农村城镇化问题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6 苏焕菊;我国农村养老保险法律制度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7 宋浩;民族性与比较科学哲学[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姚士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国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中的民生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10 胡警月;马克思与阿尔都塞意识形态比较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高辉;;克隆人问题引发的伦理困境[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2 徐文英,周荣丰,高廷耀;催化铁内电解法处理难降解有机废水[J];上海环境科学;2003年06期
3 金可溪;关于“克隆人”的伦理问题[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4 邱仁宗;克隆技术及其伦理学含义[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7年06期
5 姜莎莎;;科技伦理的困境及其出路[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8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建军;科技伦理——走向哲学探究的视野[J];华侨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2 吴恒斌;关于科技伦理与法的思考[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3 李侠,邢润川;后现代视域中科技伦理主体的消解[J];现代哲学;2002年03期
4 彭利林;对科技伦理价值系统评价公式的补充[J];中国科技论坛;2002年05期
5 张风帆;科技伦理及其社会影响——“科技伦理问题及其对社会的影响”研讨会述要[J];哲学动态;2002年11期
6 吴秋凤;建构现代科技伦理的难点及破除方略[J];理论月刊;2002年12期
7 徐长安,丁雪枫;论科技伦理的儒学底蕴[J];唯实;2002年01期
8 王敏;对科技伦理问题的思考——恐怖活动中高科技的阴影[J];理论导刊;2002年06期
9 曹新明,陶明报;科技伦理:“三个代表”的人文解读[J];党政论坛;2003年09期
10 史兆光,赵建军;关于科技伦理超前研究的思考[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美娅;莫岳云;曾慧芳;;和谐社会理念下的科技伦理问题研究[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曾慧芳;;科技伦理问题原因及对策分析[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张力;;科技伦理:理性与人性碰撞下的临界面[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刘金玉;;论生态文明视野下的科技伦理范式重建[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8防灾减灾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郭芝叶;文成伟;;我国高校理工科研究生科技伦理观探析[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09《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论坛暨第十六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9年
6 董春红;;从科技伦理的开放性审视克隆技术的发展[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7 王乐;;对现代科技伦理问题的思考[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孙新建;钟秀珍;蔡蓉;方婷;;论科技伦理道德观的建构和普世化[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刘松涛;李建会;;断裂、不确定性与风险——试析科技风险及其伦理规避[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戴艳军;;科学技术管理伦理研究[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5-2006年度][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瑛;谈科技伦理[N];人民日报;2000年
2 王英杰;科技伦理:为谁服务[N];社会科学报;2000年
3 ;关于科技伦理道德的思考[N];学习时报;2003年
4 张尼 编译;多数人对科技伦理表示担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5 马缨 王奋宇;我国公众的科技伦理现状[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6 记者 王光荣;专家学者探讨科技伦理[N];光明日报;2002年
7 记者延宏实习生王婷婷;呼唤科技伦理承担社会责任[N];科技日报;2002年
8 杨德华 蔡孝恒;关注生命科技伦理[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9 陈瑛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科技活动无法脱离科技伦理[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10 陈璞;规避科技风险须确立全新科学伦理观[N];大众科技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程现昆;科技伦理研究论纲[D];吉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春燕;科技伦理与学校道德教育改革[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郝富;科技伦理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沈娟;科技创新的伦理学思考[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4 陈娟;“现代科技伦理问题”的哲学反思[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5 付琴;论当代科技伦理的构建[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茜;论新时期大学生科技伦理观的培养[D];渤海大学;2012年
7 李京霖;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中的科技伦理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8 郑洪涛;当代我国高校研究生科技伦理观构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9 高岩;类伦理视角下科技伦理观的构建[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10 谢卫国;科技伦理辨析[D];新疆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0360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036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