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谏亲:儒家孝道的“实践智慧”

发布时间:2017-10-15 08:36

  本文关键词:谏亲:儒家孝道的“实践智慧”


  更多相关文章: 谏亲 顺亲 隐亲 实践智慧


【摘要】:顺亲、隐亲和谏亲乃是考察儒家孝道的三个重要价值维度。其中,如何化解顺亲与谏亲两种价值观念之间的的矛盾,成为当前深入理解儒家思想的重大理论课题。理清蕴含在谏亲中的实践智慧,是走出这一困境的根本道路。在谏亲过程中规范亲子双方对"辩"这一难题的态度、方式和行动折射出儒家思想丰富的实践智慧内涵。正是基于实践智慧的力量,顺亲和谏亲在儒家孝道的践履中实现了统一。这种统一对于亲子双方的自我实现、通达有德性的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关键词】谏亲 顺亲 隐亲 实践智慧
【分类号】:B823.1
【正文快照】: 作为儒家孝道的重要价值维度,谏亲所蕴含的实践智慧内涵至今未有详尽深入的探讨,故而谏亲与顺亲存在的矛盾也未能得到合理解决。本文通过厘清顺亲、隐亲和谏亲的概念内容,分析谏亲和顺亲、隐亲之间存在的矛盾及其缘由,进而通过对“达善而不敢争辩”观念的辨析,讨论谏亲作为一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美玲;;隐亲、谏亲与儒家的孝道[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2 葛荣晋;;“孝”的二重性及其社会价值[J];孔子研究;1991年02期

3 郭齐勇;肖时钧;;“门内”的儒家伦理——兼与廖名春先生商榷《论语》“父子互隐”章之理解[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4 曾振宇;;孟子孝论对孔子思想的发展与偏离——从“以正致谏”到“父子不责善”[J];史学月刊;2007年11期

5 方旭东;;求真与从亲——关于“孝”的一个比较文化研究[J];哲学研究;2014年1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启福;;理解与实践——对理论与实践关系的一种诠释学反思[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2 陈天梅;略论亚里士多德的德性幸福观[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3 彭凤莲;;商业贿赂的社会文化成因及防治对策[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4 孟凡平;;高师院校培养师范生人文素养的必要性及途径[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5 陶艳华;于爱英;;亚里士多德政治伦理实践论[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6 马腾;;儒家“中庸”之传统法文化观照[J];北方法学;2011年02期

7 季中扬;;论西方美学思想史中的快感概念[J];北方论丛;2009年05期

8 刘炜;胡海军;;网络事件及其道德冲突初探[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11期

9 吴向东;;实践观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性质[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10 冯淑玲;;德性的困境[J];保山师专学报;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杨明;;“中和”思想的伦理内涵及其现代价值[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2 刘松涛;李建会;;断裂、不确定性与风险——试析科技风险及其伦理规避[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张永缜;;人类面向未来的路向选择:共生时代[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4 尹晶;樊勇;;化学工程主体的责任分析[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5 郭芝叶;文成伟;;我国高校理工科研究生科技伦理观探析[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09《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论坛暨第十六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9年

6 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与道德批评[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常叶青;;财务决策思维范式之转换:中西方决策思想之比较[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06年年会暨第19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8 黄超;;托马斯·阿奎那论激情的伦理学意义[A];基督教思想评论第六辑[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新丽;中国传统医德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蒋馨岚;传统与超越: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的价值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方菲;伦理视阈下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杨鲁静;品格优势的评估及其在心理临床中的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振存;文化视阈下城乡教育公平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6 刘单平;《孟子》三种英译本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梁德友;转型期中国弱势群体伦理关怀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8 王倩;媒体时代大、中学生处理暴力和色情信息的德育问题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9 朱勤;实践有效性视角下的工程伦理学探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10 彭启福;陆九渊心学诠释学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艳;教育改革背景下初中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冷兰兰;儒家之“勇”的伦理意蕴[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3 孙振华;网络语境下自然人格的法律扩展[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4 鲁东海;电视新闻伦理的道德冲突与救治[D];南昌大学;2010年

5 叶济君;基于权力制约的行政伦理制度化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6 张倩倩;罗尔斯“正义稳定性”问题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7 方美红;城乡差别视角中农村籍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8 罗田;城市交通理念绿色转向研究初探[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9 张红艳;我国艾滋病预防中的主要生命伦理难题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10 韩文;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构成与分担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裴传永;《论语》“色难”新解[J];孔子研究;2000年04期

2 廖名春;;《论语》“父子互隐”章新证[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3 郭齐勇;;“亲亲相隐”“容隐制”及其对当今法治的启迪——在北京大学的演讲[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评论卷);2007年08期

4 范忠信;中西法律传统中的“亲亲相隐”[J];中国社会科学;1997年03期

5 郭齐勇;张锦枝;;守先待后 创造转化——郭齐勇教授学术访谈录[J];哲学分析;2012年02期

6 黄开国;论儒家的孝道学派——兼论儒家孝道派与孝治派的区别[J];哲学研究;2003年03期

7 梁涛;;“亲亲相隐”与“隐而任之”[J];哲学研究;2012年10期

8 梁涛;顾家宁;;超越立场,回归学理——再谈“亲亲相隐”及相关问题[J];学术月刊;2013年08期

9 张志强;郭齐勇;;也谈“亲亲相隐”与“■而任”———与梁涛先生商榷[J];哲学研究;2013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唐热风;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中的德性与实践智慧[J];哲学研究;2005年05期

2 高兆明;;关于“普世价值”的几个理论问题[J];浙江社会科学;2009年05期

3 张鲲;;斯密视域中的价值镜像与实践智慧[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7期

4 梅景辉;;知识的悖谬与德性的超越——中西德性传统的差异与沟通[J];天津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5 丁立群;;亚里士多德实践哲学中的德性与实践智慧[J];道德与文明;2012年05期

6 姚站军;姚新良;;亚里士多德公正伦理的“实践智慧”——正义的“城邦”与“个人”时代思辨[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7 ;[J];;年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曹志;论明智[D];中南大学;2011年

2 王丽慧;思辨与幸福[D];山东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0361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0361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a63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