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德育中的“人伦日用”及其当代启示
本文关键词:中国传统德育中的“人伦日用”及其当代启示
【摘要】:"道在人伦日用间"是儒家伦理日常生活化的重要表现,它体现在老百姓把道德原则与规范贯彻在个体生存、家庭生活、人际交往和社会活动的方方面面,体现出重复性、人情化、注重礼仪教化、日用而不知等特征,从而对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目标设立的内隐性、教育途径的多样性、教育机制的长效性以及教育过程的生活化方面具有重要启示。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建筑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中建三局)投资发展公司人力资源部;
【关键词】: 传统德育 “人伦日用” 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传统文化与中国文化软实力”(12JJD710008) 2012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资助项目“多样化社会思潮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NCET-12-0533) 北京市教育工委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大学生思想理论热点难点问题工作室”项目
【分类号】:B82-052
【正文快照】: “人伦日用”是中国传统伦理型社会的特定表征,从特定角度而言,整个中国古代社会历史便是一部深刻的“人伦日用史”。中国数千年的封建历史能够长久延续的深层原因不仅仅取决于传统社会的经济发展,也不完全依赖于政治上层建筑领域的社会控制,其更为深刻的意蕴在于百姓日常生活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衣俊卿;论日常思维与原始思维的内在关联─—关于人类精神演进机制的新探索[J];理论探讨;1994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健君;;伊斯兰教视角下的中国回族日常生活[J];昌吉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2 于洪彦;刘金星;杜金亮;;制度变迁与农户经营行为的结构化理论分析[J];调研世界;2008年06期
3 于洪彦;刘金星;;消费行为与制度变迁——一个村庄住房消费的结构化理论分析[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4 孟骞;张联社;;社区照顾视阈下农村养老模式新探索——以蒲韩乡村社区为例[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5 程旺;;孔子“五十以学《易》”辨正[J];东方论坛;2013年06期
6 胡国晖;雷颖慧;;财富标志视角下的家庭资源配置变迁研究[J];广义虚拟经济研究;2014年01期
7 杨海文;;“距杨墨”与孟子的异端批判意识[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8 陈雄;;先秦儒家对“学”与“教”的重视及期望[J];赤子(中旬);2014年02期
9 袁济喜;;中国文论的“问道”与“原道”[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4年01期
10 谭雪丽;韦峗;;“熟人社会”视域下的公权运行及规范途径[J];法制与社会;201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鸿丽;;近代闽南侨批文化中的“水客”[A];守望与传承——第四届海峡两岸闽南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王启发;;罗汝芳对儒家经典的理会及其思想史意义——以其泛论《四书》、《五经》和专论《语》、《孟》为中心[A];明史研究论丛(第十二辑)——明代国家与社会研究专辑[C];2014年
3 邓志伟;;孟子的同心观[A];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创新——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12年
4 付灄;;浅谈道教与唐代士大夫科举入仕的关系[A];中国古典文献学丛刊(第九卷)[C];2014年
5 凌友诗;;从闽派理学看精神文明建设——以胡宏与朱熹的学说为例[A];中华文化与地域文化研究——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20年论文选集[第一卷][C];2011年
6 杨俊;;社会资本、资源获取与新企业绩效——一个中介效应模型及其启示[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7 朱光磊;;佛教慈善精神的两层构架与圆善旨向[A];寒山寺文化论坛论文集(2009)[C];2009年
8 苟倩莹;;资源型地区县-镇-村组织模式研究[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4小城镇与农村规划)[C];2014年
9 焦振廉;;论出土秦汉医书与早期文献整理[A];中华医学会医史学分会第十四届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10 窦竹君;;关于农村环境问题的思考[A];第四届河北法治论坛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华;新世纪乡村小说主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荣清;批判与建构:日常生活领域的意识形态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3 王希鹏;文化哲学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4 张冉;文化自觉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赵吉林;中国消费文化变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6 崔笑声;消费文化时代的室内设计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6年
7 赵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功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胡晓霞;非正式制度与中国农村基层治理[D];新疆农业大学;2007年
9 罗儒国;教师教学生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赖翅萍;未竟的审美之旅[D];河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首婧;黑龙江当代人文精神与价值观教育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顾津铭;基于当代消费文化影响下的陶瓷展示空间设计的研究[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1年
3 陈薛;田园生活的变革[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4 茅正圆;回归民俗的生活世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思思;城市环境设计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现方法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0年
6 穆昭阳;中国现代民俗学发端史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7 马国泽;高校青年教师人际和谐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8 李涵;中国社区及社区情感的历史追溯与实证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9 李广生;中国传统日常交往之礼的现代转换[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10 阴澍宇;中国当代文化整合的理论探讨[D];黑龙江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周全德;海文卫;;中原农耕文明的人伦日用效应[J];中华文化论坛;2009年02期
2 段江波;;“道在人伦日用间”:儒家伦理日常生活化表现及当代启示[J];中华文化论坛;2014年02期
3 黎学军;;论儒学“人伦日用”化的路径及“例外”原则[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0年03期
4 马育良;;回到“人伦日用”——戴震关于性情问题的思考之一[J];皖西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5 任万明;戴震理欲之辩的逻辑结构[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9期
6 陈多旭;;“理”实体的消解与“理”秩序的重建——对戴震理欲观的再评析[J];广西社会科学;2006年10期
7 郑吉雄;;论戴震与章学诚的学术因缘——“理”与“道”的新诠[J];文史哲;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周全德;;中原农耕文明的人伦日用效应[A];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人类学高级论坛2009卷[C];2009年
2 王俊才;;“天人合一”——儒学的生命价值观[A];历史与现实论稿[C];199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熊涧;人伦日用化的传统文化及其价值[N];学习时报;2014年
2 金涛;南瓜墙与酱油味儿[N];中国邮政报;2004年
3 彭国华;“中庸”辨义[N];人民日报;2010年
,本文编号:10407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040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