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反相成,和谐人生——孔子、老子人生哲学的启迪
本文关键词:相反相成,和谐人生——孔子、老子人生哲学的启迪
【摘要】:无论学术传统还是文化传统,常将儒家与道家、孔子与老子放在对立的位置上加以观照和研究。通过对读先秦儒家与道家典籍中的相关文献,尤其《孔子家语》与《道德经》,可以看到孔子与老子的人生哲学实是深深扎根于西周文明土壤的并蒂之花。两者在人生哲学的诸多方面存在极大的相通乃至相同,这也启迪我们从一个新的角度重新认识先秦儒家与道家文献的理论意义及其对于和谐人生的实践意义。
【作者单位】: 孔子研究院;
【关键词】: 孔子 老子 道 相反相成 和谐
【分类号】:B821
【正文快照】: 无论学术传统还是文化传统,我们研究孔子与老子的关系,往往看到的是二人的差异,或者说,我们已经习惯于将儒家与道家、孔子与老子放在对立的地位上去观照。然而,当我们研读《孔子家语》时,又真真切切地感到他们在人生哲学方法论上的深层一致性。《孔子家语》的几个篇章都有孔子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朝明;子夏及其传经之学考论[J];孔子研究;2002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红霞;;子夏生平考述[J];北方论丛;2006年04期
2 马士远;;孔门弟子传《书》综考[J];孔子研究;2009年01期
3 康国章;;《诗经》文化生态系统论析[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4 杨朝明;从孔子弟子到孟、荀异途——由上博竹书《中弓》思考孔门学术分别[J];齐鲁学刊;2005年03期
5 齐廉允;;论子夏[J];英才高职论坛;2008年03期
6 王国雨;;论《易经》在早期儒家经典体系中的地位[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郝明朝;;论荀子与《周易》的关系兼及“六经并称”的时代问题[J];周易研究;2009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步如飞;子夏及其学派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2 陈成吒;先秦老学考论[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郭凯;“儒分为八”问题再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2 刘光胜;战国时期儒学传播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3 阎静;司马氏父子与先秦诸子学[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冯建辉;子夏考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5 刘凤霞;孔子弟子学《易》传《易》考[D];曲阜师范大学;2013年
6 杨洁;早期儒学传播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7 周东娜;孔门弟子与早期儒家文化传承[D];山东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朝明;上海博物馆竹书《诗论》与孔子删诗问题[J];孔子研究;2001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川雄;论先秦儒家的生命价值观[J];孔子研究;2001年05期
2 吕庆华,张汉静;先秦儒家“义利观”的启示[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3 陈晓龙;论先秦儒家的“义利观”及其现代意义[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4 叶金宝;先秦儒家主体性的高扬与失落[J];学术研究;2001年08期
5 贾沛若;先秦儒家文化及其道德规范的发展历程[J];文史杂志;2001年03期
6 施炎平;先秦儒家智慧观念初探[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7 马粼;浅议先秦儒家孝道观与厚葬陋习[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8 朱人求;先秦儒家文化哲学研究述评[J];合肥联合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9 李广辉,余小满;试论先秦儒家的犯罪学思想[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10 蒋国保;试论先秦儒家的分配正义观[J];娄底师专学报;200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芳;;先秦儒家的消费经济思想[A];孔学研究(第十六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李定文;;试论先秦儒家的忧患意识及其现代转化[A];北京大学海峡两岸第二届公共管理论坛——传统文化与公共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杨英杰;赵东玉;;鸟兽不可与同群——先秦儒家视野中的人兽之别[A];周秦社会与文化研究——纪念中国先秦史学会成立2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燕国材;;先秦儒家的学习理论[A];中国心理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及建会60周年学术会议(全国第四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上)[C];1981年
5 周宏;;先秦儒家天人学说中的交互主体思想探析[A];孔学研究(第五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五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第三次孔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6 李畅友;;先秦儒家人生学说的启示——关于中华民族文化素质的思考[A];孔学研究(第六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六次暨海峡两岸第四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7 章立明;;试论先秦儒家政治伦理向现代经济伦理转换的可能性[A];孔学研究(第六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六次暨海峡两岸第四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8 周山;;先秦儒家关于道德品性的思考[A];《与孔子对话——儒家文化与现代生活》第四集——上海文庙第四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吴倩;;中华生态文明的原初典范——先秦儒家生态哲学论析[A];科学发展·生态文明——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九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C];2013年
10 马涛;;论先秦儒家忠孝观的批判与继承[A];历史与现实论稿[C];199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吉林大学 吴树勤;先秦儒家丧礼的功能与实质[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2 李孝纯;浅谈先秦儒家的学习观[N];学习时报;2002年
3 周树华;先秦儒家的和谐思想及其现实意义[N];中国文化报;2007年
4 于民雄 作者系贵州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浅论先秦儒家的和谐观念[N];贵阳日报;2007年
5 东师大哲学系教授 顾红亮;简评《先秦儒家圣人与社会秩序建构》[N];光明日报;2010年
6 明辉;教化始于刑罚前 先秦儒家法律观[N];人民法院报;2007年
7 欧阳祯人;郭店儒简对中国文学研究的启示[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8 关健英 黑龙江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从税赋讨论看先秦儒家的民生关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9 张孝进;文史贯通与儒者风范[N];光明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成云雷;先秦儒家圣人与社会秩序建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李丽丽;先秦儒家和谐教育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赵迎华;先秦儒家生死观在大学生生命教育中的价值[D];安徽师范大学;2014年
4 米继军;先秦儒家中庸之道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5 张瑞雪;秩序与人:先秦儒家法思想新论[D];西北大学;2006年
6 张杰;先秦儒家性情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03年
7 郭振香;先秦儒家情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8 陈继红;“分”与伦理[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9 吕红平;先秦儒家家庭伦理及其当代价值[D];河北大学;2010年
10 谢桂山;圣经犹太伦理与先秦儒家伦理之比较[D];山东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世福;浅论先秦儒家德治思想体系[D];山东大学;2008年
2 张岗;先秦儒家人生价值观初探[D];山东大学;2008年
3 王书海;论先秦儒家“和”观念的源流与信仰基础[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4 张鹏;先秦儒家民族观研究[D];青岛大学;2008年
5 何关芳;论先秦儒家“乐”的思想之政治意义[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6 师丽;先秦儒家和谐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河北大学;2008年
7 蒋同业;先秦儒家交往理论与当下构建和谐人际关系[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李宁宁;先秦儒家的道德自律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朝秀;先秦儒家义利观及其现代价值探微[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尚双盘;先秦儒家道德教育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0607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060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