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实在到习与性成:浅析社会规范的习得
本文关键词:从社会实在到习与性成:浅析社会规范的习得
更多相关文章: 社会实在 共享意义 价值观 社会规范 习与性成
【摘要】:实在是指实存的与可能存在的东西,社会实在指人赋予对象某种功能的社会实在部分。社会实在一经形成就具有社会意义并能共享,但社会共享意义存在差异,人们在求同存异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帮助人们理解社会规范。社会规范在个人与社会共生过程中形成,社会规范形成后便以整体与结构的形式存在且独立于个体并强加于个体,而个体通过反思可以建构社会实在,并完善社会规范。个人习得社会规范依循强制遵从、自觉遵从和自愿遵从三个阶段,达到习与性成。
【作者单位】: 广州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
【关键词】: 社会实在 共享意义 价值观 社会规范 习与性成
【基金】:教育部教育部社科研究基金青年基金项目“马克思社会教育实现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现路径研究”(项目号:11YJC710009) 广东省教育厅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项目“高校实践育人法制法常态法研究”(项目号2014ZK007)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B82-052
【正文快照】: 千百年里,人们的言行都遵循一定的规范,这种规范我们常常理解为一种常识(“恒常”的“共识”),这个“道”(规律)被认为是自发、不证自明的“理”。事实上,这种常识是人们在千百年历史过程中承继而得,其中包含了多种价值观念,人们以此价值观念作为内心的秩序,指导我们的日用常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陆宏生;梁子浪;;从“生活世界”到“社会世界”——《社会实在问题》述评[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2 伊凡;论康德的实在性概念[J];南京社会科学;2000年12期
3 谢治菊;王亮;;异化、支配与终结:公权力运行的实践逻辑与救赎[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4 谢遐龄;;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J];探索与争鸣;2011年12期
5 邱惠丽;;从哲学的角度分析社会实在——评塞尔关于社会实在的思想[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6年04期
6 杨国荣;;论意义世界[J];中国社会科学;2009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家成;学校教育是一个利益场——“利益”视角下的学校教育[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2 李华华;;论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的道德磨砺[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3 叶坦;论道德伦理与经济利益──“义利”观念的时代演化与市场经济伦理的建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4 蒲德祥;;幸福组织:概念、思想溯源及研究框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5 武立敬;刘月岭;;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理念[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6 张琴;董红刚;方新普;;社会转型期我国体育公共产品供给的制度创新[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7 黄晓;;适应与超越: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建设的一点浅见[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10期
8 宋慧;;利己与利他——从“亚当·斯密问题”入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9期
9 叶常林;;西方分配正义理论综述[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10 徐孝霞;道德情感教育中的“同情”与“移情”[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怀;赵万里;;“制度人”假说[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李义天;;运气究竟有多重要?——美德伦理视野中的运气问题研究[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赵一强;;契约和谐及其伦理实现[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4 解明;;浅谈有时代特色道德教育模式的构建[A];政府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晏鹰;朱宪辰;;理解诺斯制度分析理论的变化[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林晓珊;;身体流动与性别不平等: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城市家庭汽车消费[A];第18届中国社会学年会“改革开放30年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杨秀香;;幸福与信任的重建——信任价值的当代生活视角[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8 杨秀香;李辉;;社会和谐对公共文明的诉求——从中国公民社会发展的视角[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9 郭金鸿;;道德责任与当代道德建设[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10 姚轩鸽;;税收伦理问题初探[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广才;大河家镇周家村家庭经济调查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张伟;经济福利测度:理论分析与中国经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贾清显;中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构建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郭薇;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D];南开大学;2010年
6 赵华;巴斯卡批判实在论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金道铭;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8 淡乐蓉;藏族“赔命价”习惯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9 吴练达;制度、行为与经济发展[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10 汪毅霖;以自由作为发展的理论框架和经验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春艳;未就业大学毕业生群体思想政治工作探析[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董海宁;环境侵权损害赔偿社会化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李颖;公司控制权配置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张海亮;竞技武术的诞生[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5 王华丽;初中生道德情感的理论分析及培养途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丽英;因利诚信与因义诚信[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夏兰英;良知不存,法将焉附[D];湘潭大学;2010年
8 陈银;金融危机的货币哲学解读[D];湘潭大学;2010年
9 赵亚男;法律接受的社会心理机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王艳红;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D];河南工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芳英;赋予行动以意义——舒茨的意义理论述评[J];重庆社会科学;2004年S2期
2 李芳英;生活世界:在舒茨的视域中[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3 卓纳新;樊安红;;试论权力因素对财富分配的影响[J];当代经济(下半月);2007年12期
4 杨剑;学生会,民主归来[J];大学时代;2004年10期
5 汪业周;;确定权力边界:控制和缩小贫富差距的根本路径[J];传承;2007年08期
6 谢治菊;;基层公务员公共参与对其责任意识的影响研究——基于362份问卷调查的分析[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7 何雪松;迈向日常生活世界的现象学社会学——舒茨引论[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8 潘爱国;;论公权力的边界[J];金陵法律评论;2011年01期
9 张康之;行政体制转型期公共权力的异化[J];理论与改革;1997年02期
10 李艳红;王希江;;我国公权力法治化思考[J];理论探索;2010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鸿扬;论社会规范[J];学术交流;1988年05期
2 沈晓阳;;自由与社会规范[J];甘肃理论学刊;1989年03期
3 贺军,汪雪梅;法的起源、原始规范的价值基础及与公共权力异化的关系[J];船山学刊;2005年02期
4 С.Л.采帕耶夫,段和珊;社会规范与社会关系[J];国外社会科学;1988年07期
5 主平;;试析社会规范发挥社会控制作用的内在契机[J];东岳论丛;1989年02期
6 张志远;;礼貌的“社会规范说”之我见[J];考试周刊;2011年41期
7 李银河;;对个人幸福的追求[J];读书;1993年04期
8 张莉华;;论社会规范的形成路径——基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J];西北人文科学评论;2012年00期
9 符冬梅;李静;;中西社会规范体系比较[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11期
10 徐梦秋;曹志平;;技术规范的特征与内涵[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马剑虹;刘,
本文编号:11107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110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