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伦理学的探略
本文关键词:工程伦理学的探略
【摘要】:工程伦理是一种职业伦理,亦是一种实践伦理。工程伦理的多维度决定了工程伦理学研究方法的多元性。通过对工程伦理的案例分析可以看到,技术的革新和伦理的完整是工程伦理学的两项关键的支撑。工程职业被社会赋予的职业信任与工程师满足社会期待的职业诚信,是工程方面在建设和谐社会的最高目标。深入工程伦理学研究成为应时代要求的终于之举。
【作者单位】: 渤海大学政治与历史学院;
【分类号】:B82-057
【正文快照】: 一、工程伦理学的境域普遍认为“伦理”有三种理解和解释:第一种等同于道德的词语。第二种是指哲学的一个具体分支和领域。第三种是适用于组织成员的行为的标准。工程伦理的范畴更多地落在了后两种含义之内。工程伦理学产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现已臻于成熟和规范,形成了大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世新;开展工程伦理学研究 增强工程师责任意识[J];中国工程科学;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司楠;杨璐;;都江堰工程体现的工程伦理思想[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7期
2 刘绍春;工程伦理教育与理工科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3 李世新;;工程伦理学研究的范式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4 沈梅琼;;上海楼盘倒塌事件所透露的工程师职业中的利益冲突[J];财经界(学术版);2010年04期
5 陈万求;;工程师社会责任的生态伦理学思考[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6 王进;;论工科学生的工程伦理教育[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7 陈凡;唐丽;;论工程伦理学研究的趋势与路径[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8 陈晓刚;杜秀娟;;论工程技术人员的工程举报[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9 王进;;伦理思维视阈下现代工程的“真”“善”“美”解读[J];道德与文明;2010年02期
10 张松;;国内工程伦理研究综述[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尹晶;樊勇;;化学工程主体的责任分析[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高兴;设计伦理研究[D];江南大学;2012年
2 王卫东;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以德治国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3 李世新;工程伦理学及其若干主要问题的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4 李永红;技术认识论探究[D];复旦大学;2007年
5 徐朝旭;中国古代科技伦理的起源与形成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6 张小罗;基因权利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7 铁怀江;工科大学生工程伦理观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露;我国工程师伦理理论与实践初探[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2 李胜俊;从汶川5·12特大地震学校建筑倒塌看我国工程伦理问题[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3 尹晶;化学工程的伦理问题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4 侯智t@;论社会工程主体的伦理责任[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5 厉洋;当前我国工程建设中的伦理问题与对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霞;安全文化视角下的工程伦理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7 邓文啸;试论当代中国设计发展中的伦理问题[D];汕头大学;2011年
8 潘荣;网络舆情的伦理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10年
9 陈超;从工程规划选址和工程师价值观的视角看工程伦理学在我国的本土化[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10 王瀚婧;“半科盲”现象的哲学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M.邦格;吴晓江;;科学技术的价值判断与道德判断[J];哲学译丛;1993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启贤;工程呼唤文明——读肖平主编的《工程伦理学》[J];道德与文明;2001年03期
2 李世新;谈谈工程伦理学[J];哲学研究;2003年02期
3 李世新;对几种工程伦理观的评析[J];哲学动态;2004年03期
4 李伯聪;;工程伦理学的若干理论问题——兼论为“实践伦理学”正名[J];哲学研究;2006年04期
5 李伯聪;;工程与伦理的互渗与对话——再谈关于工程伦理学的若干问题[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6 丛杭青;;工程伦理学的现状和展望[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7 李伯聪;;关于工程伦理学的对象和范围的几个问题——三谈关于工程伦理学的若干问题[J];伦理学研究;2006年06期
8 唐丽;陈凡;;美国工程伦理学的文化—历史背景分析[J];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2007年00期
9 查里斯·E·哈里斯;;美国工程伦理学:早期的主题与新的方向[J];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2007年00期
10 王伟勤;任姣捷;;中国工程伦理事业的新起点——2007工程伦理学学术会议综述[J];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2007年0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徐书确;;普及《工程伦理学》教育是环境保护和循环经济的立本之道[A];贯彻循环经济促进法开发固体废物资源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曹南燕;;工程伦理学的回顾与展望[A];“工程科技论坛”暨首届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工程哲学委员会学术年会工程哲学与科学发展观论文集[C];2004年
3 韩跃红;;初议工程伦理学的建设方向——来自生命伦理学的启示[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唐丽;陈凡;;美国工程伦理学的文化—历史背景分析[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5 徐书确;;高校文化教育课程要在传承中不断创新——浅析“工程伦理学”内涵[A];《大学的文化传承创新与文化育人》专家论坛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开富;《工程伦理学》[N];中国教育报;2000年
2 ;建立工程伦理学理论体系[N];光明日报;2001年
3 李开富;我国第一部《工程伦理学》问世[N];四川日报;2000年
4 王延光;我国生命伦理学面临的特殊难题[N];健康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世新;工程伦理学及其若干主要问题的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2 朱勤;实践有效性视角下的工程伦理学探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陈超;从工程规划选址和工程师价值观的视角看工程伦理学在我国的本土化[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2 唐静;工程受影响者的利益损害类型与工程相关方责任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3 刘洪;工程举报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4 李荷君;高校卓越工程师的伦理教育策略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5 马颖;工程决策和设计中的伦理问题探析[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6 刘元奎;论当前我国工程项目工程师的社会责任[D];湖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1597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159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