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社会的伦理问题与对策研究
本文关键词:网络社会的伦理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网络技术也得到了大力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在网络技术的引导下越来越趋于扁平化,人们生活的质和量都得到了极大程度的提升和改变。网络正日益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为人们的社会活动和信息交换提供了数字化平台,创造出网络空间这一新的社会空间。一般来说,社会空间包含众多的社会准则、社会期待和社会行为,是人们用来判断并引导自身行为的重要载体。但网络空间不同于传统的社会空间,它源于现实世界,是现实社会在网络空间中的多维体现,是现代社会生活的“电子映像”,在这里人们的社会生活和存在方式被数字化重构。然而,网络在给人们带来经济与生活各方面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伦理问题。这一系列伦理问题是现实道德难以处理和把控的。在工业4.0阶段,互联网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信息网络,它更是一个物质、能量和信息互相交融的物联网,互联网传递的也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信息,它还可以包括物质和能量的信息。互联网自身的演进导致了它角色的变化。某种意义上讲,今后的互联网已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工具,它会上升为矛盾主体,网络空间内的关系也会形成一种特殊形式的社会形态,也应为如此,网络失范会使社会付出巨大代价。网络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当,则对经济社会发展有巨大推动作用;运用不当,则会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负面效应。事实上,网络失范现象并不少见。由于网络身份具有随意性、隐蔽性,不是固定的而是变化的,有些人觉得现实中的种种身份标识在网络中化为乌有,可以无成本、无负担地随意言论、肆意妄为,网络空间似乎可以成为法外之地。这种认识是极其错误的。伦理是关于道德的理论,伦理的道德基础是建立在我们现实社会之上,网络伦理的道德基础是建立在网络社会之上。探讨网络发展所带来的伦理问题,并从道德角度分析原因,进而提出调控与展望的愿景,提出治理措施,这有利于保障网络社会的健康发展。本论文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第一章介绍本选题的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背景、研究思路与方法等;第二章概括了网络社会的内涵,对网络社会伦理的概念做了介绍,同时也探析了网络社会伦理的一些特质;第三章阐述了网络社会伦理问题的表现形式并做了成因分析;第四章从理论与实践层面分析网络社会伦理问题的调控依据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网络社会伦理问题的对策与途径。
【学位授予单位】:延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82-05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程兆燕;;键盘上的“慎独”与“仁爱”——论儒家修身思想对网络伦理构建的启示[J];甘肃理论学刊;2011年04期
2 郑洁;;网络伦理问题的根源及其治理[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年04期
3 汪怀君;网络人际交往的伦理困境[J];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10期
4 张蓬;“生态文化”元理论问题检视[J];江海学刊;2003年02期
5 方秋明;技术发展与责任伦理[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5年05期
6 张星昭;网络社会的现实伦理重构[J];理论探讨;2004年05期
7 裘伟廷;"网络社会"概念刍议[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8 黄寰;建设新型的网络伦理[J];社会科学家;2004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刘庆华;经济伦理学引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2 孙春晨;市场经济伦理导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3 廖小平;伦理的代际之维[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陈宏平;经济全球化与道德嬗变[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赖志凌;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伦理特质[D];复旦大学;2004年
6 杨礼富;网络社会的伦理问题探究[D];苏州大学;2006年
7 陈世民;论财富伦理[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于尔河;从天道、伦理到政治[D];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
2 刘英杰;网络伦理的理性思考[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3 张鹏;网络社会伦理基本问题研究[D];江南大学;2008年
4 朱国栋;网络道德与人的发展[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9年
5 王岚;网络社会伦理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2179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217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