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科研伦理的核心价值、行为规范与实践
本文关键词:美国科研伦理的核心价值、行为规范与实践
更多相关文章: 科研伦理 科研道德 核心价值 行为规范 道德实践
【摘要】:美国的科研伦理道德建设的实践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科学技术对从业人员的客观道德要求,值得思考和借鉴。美国的科研伦理的核心价值理念主要包括:诚信、客观、负责和守法。这些同时也是科研人员应有的基本职业伦理素质。美国的科研伦理道德对科研人员如何处理与科研团队之间关系、如何对待实验对象、如何处理与社会之间关系提出了十分具体的职业行为规范和准则。美国科研职业伦理的实践重视加强科研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完善防范科研不端行为的监管机制、健全促进负责任科研行为的法律体制。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跨学科研究中心;
【基金】:上海市高峰高原学科建设上海师范大学哲学项目
【分类号】:B82-057
【正文快照】: 科研伦理(Ethics of Science Research),又称科研职业伦理或科研道德,是指科研工作者在从事科学研究职业活动过程中所遵循的基本道德价值理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实践活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是一种强大的工具或力量,对它的善的使用还是恶的使用完全取决于人的伦理道德价值指向。
【参考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蒋美仕;科研不端行为及其防范体系的理论与范例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英;李晓乐;;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学研究范式特点探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2 王晓辉;;《关于欧洲高等教育伦理价值和原则的布加勒斯特宣言》的解读与思考[J];比较教育研究;2010年08期
3 于雪霞;赵勇强;石春生;;国防科技奖励促进技术创新的系统动力学建模[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12期
4 高水红;共享的幻象——信息社会中关于教育知识的建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5 袁同成;;试析我国学术研究的量化考评制度[J];北京社会科学;2010年02期
6 陶范;;审稿专家的责任和权利[J];编辑学报;2010年06期
7 黎永莲;;科研量化考核的“道德异化”分析[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8 刘扬弃;;浅析科学界的社会分层[J];沧桑;2012年01期
9 缪成长;;默顿和齐曼的“科学共同体”比较[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2期
10 李国红;;科学界的社会分层现象探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青海;;功利主义与实用主义的纽带作用——读《十七世纪英格兰的科学、技术与社会》[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2 樊阳程;;机器发现与科学发现[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3 卢艳君;;对默顿科学社会学未来发展走向的思考[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4 付恒阳;段联合;;论科学发现的非偶然性——默顿的科学多重发现思想评析[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5 郭荣茂;;科学制度与风险社会[A];福建省社会学2006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胡慧河;;默顿的科学规范在学术期刊编辑中的适用[A];改革创新·科学发展——第7届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岳天明;;试论我国教育人类学的学科定位与学科精神[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庞燕;胡胜利;;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旧教科书中有关科学家内容的比较[A];中国化学会第三届关注中国西部地区中学化学教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9 杨雄胜;张国法;刘旭;于成永;酆尘颖;;中国会计研究规范及其成效问题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4年
10 程志波;李正风;王彦雨;;科学治理视野下的中国科学共同体:问题与对策[A];第六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卫东;大学内部重点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金江;中国大学本科精英学院运行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王汉熙;面向科学出版的科学信息本体结构及其生成与发布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4 李蓉;论库恩科学哲学的社会学转向[D];武汉大学;2010年
5 刘辉;科研诚信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熊小刚;国家科技奖励制度运行绩效评价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王燕华;大学科研合作制度及其效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邱楷;我国地方大学科技创新团队激励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白勤;高校教师学术不端行为治理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徐斯雄;民国大学学术评价制度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超;约翰·齐曼的科学哲学思想探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万觉鸣;技术创新中的知识产权文化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汪明进;区域技术创新环境的构建及其评价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4 李晓锦;从技术理性到理性技术的嬗变[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5 庞雪晨;近代云南农学书刊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6 陈曼;科学文化发展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7 吕娜;潜规则的功能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吴莹;钱学森社会工程思想新探索[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9 田甜;1927-1965年芝加哥大学物理学科的发展历程[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朱穗鹰;追赶型国家科研腐败治理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燕;;默顿的学院科学范式述评[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2 李韬;核战争的伦理思考[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3 伍莺莺;许峥嵘;;科研不端行为的界定及其防治[J];法制与社会;2006年20期
4 刘轶博;张磊;雷二庆;;学术不端行为研究[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5 蒯强;;法国倡导科研诚信和反对学术不端行为的举措[J];复旦教育论坛;2007年05期
6 曹南燕;;QRP——科学研究中的灰色领域——小恶不止,大祸立至[J];河池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7 鲁本录;;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研究[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8 王行宇;卢晓蕊;;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新制度经济学思考[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02期
9 邹承鲁 ,沈善炯 ,吴e,
本文编号:12561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256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