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论多元共存及普世伦理

发布时间:2017-12-22 17:10

  本文关键词:论多元共存及普世伦理 出处:《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文化多元 普世伦理 存在合理性


【摘要】:对于解决当今文化多元的问题,可以用非学术视镜下回归本原和简单的求证来进行再审视,即多元共存、对话、互镜、渗透的本质都是自体的"适应"及这个"适应"的过程,即"调适"。这样就可以简化并提炼出复杂的学术话语中多元重叠和厚薄理论未触及的核心。一元的自体在多元的环境中动态发展,求得存在的基本原理就是"适应"。这与《中庸》的"中和"之道不谋而和,"中和"强调的是对多元问题的自然化、简单化解决。"调适"使得多元的一元化发展向度得以成立,但在仍由多元主导的当今世界却不能实现,只能作为理想而存在,同时具有倡导的合理性和实现的悲观性两方面特征。道德伦理之存在,以及学界所关注的对普世伦理的寻求,其实是多元向一元发展的预行而非现行,这是其本质,既决定了道德伦理存在的合理性,又决定了普世伦理实行的艰难性。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哲学系;
【分类号】:B82-0
【正文快照】: 一、非学术视镜下多元共存问题的本质:“适应”与“调适”在当代的学术语境中,我们不断地在以学术逻辑和话语排布、融合、构建,或者就是像下象棋一样“玩”一些学术论题。其中有各种“主义”,各种“理论”,各种“思想”。比如,我们的讨论阈中有“自由主义”“人道主义”“文化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柯平;普世伦理对话的原则构想[J];哲学动态;2001年07期

2 王彩玲;普世伦理的必然性与可能性──与郭广银、赵华同志商榷[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3 万俊人;普世伦理如何可能[J];现代哲学;2002年01期

4 龙洁;普世伦理研究综述[J];思想战线;2004年01期

5 赵杰;赵宏义;;质疑普世伦理[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6 陈正华;普世伦理的主题关切及其教育意蕴[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5年01期

7 申艳婷;对普世伦理的探索[J];重庆社会科学;2005年04期

8 陈力祥;一种全新的伦理秩序和伦理规范——试论全球化时代普世伦理在实现全面和谐中的价值[J];探求;2005年01期

9 张德湘;;普世伦理初探[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10 张文斌;;关于普世伦理的若干思考[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吴锋;;中国传统孝观念能贡献普世伦理的可能性[A];中国哲学史学会2004年年会暨中国传统哲学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李秋心;杨中梁;;“和而不同”——一种构建普世伦理的哲学思维智慧[A];孔学研究(第七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七次暨海峡两岸第五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陈家琪;普世伦理就是普遍真理吗[N];解放日报;2007年

2 万俊人(作者为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自下而上 求同存异[N];中国艺术报;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孙鹤楠;普世伦理探析[D];中共吉林省委党校;2010年

2 杨春;关于普世伦理研究的若干思考[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3 闫林霞;普世伦理的当代困境及出路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万慧;构建普世伦理的可能性及其历史使命[D];西南大学;2007年

5 戎来;全球化背景下普世伦理构建探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宋学红;普世伦理及其道德教育意义[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7 崔雪茹;儒家伦理成为普世伦理的可能性因素及路径[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3202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3202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c31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