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家国情怀的传承与重构

发布时间:2017-12-22 18:31

  本文关键词:家国情怀的传承与重构 出处:《江西社会科学》2015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家国情怀 忠孝观念 国家认同 天下为公


【摘要】:"家国一体"思想是中国古代国家架构与治理的重要理论来源之一,使中国社会弥漫着浓浓的家国情怀。在家尽孝、为国尽忠是个体人生价值的核心;助个人成才,助国家治理,是家庭的价值核心;民为邦本,君人者以天下之心为心,成为治国理政最基本的指导思想。重构"家国"理念,对实现"中国梦",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有重要意义。要传承"在家尽孝"与"为国尽忠"的文化精髓,重构以感恩情怀和勇于担当为核心的价值观念;传承"国家认同"与"家庭自律"文化精髓,重构公共空间意识与内部自律意识;传承"以民为本"与"天下为公"的文化精髓,重构民生为先和国家为重的现代准则。
【作者单位】: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党委;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办公室秘书科;
【分类号】:D64;B82-05
【正文快照】: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国古代官僚和士大夫毕生追求的人生理想,与之相对应的家国情怀则影响了中国政治和社会发展两千余年。作为中国传统社会最具影响力的政治思想之一,家国情怀对当今国家治理和社会建设是否仍有价值?具体又有哪些价值?时至今天,我们应有怎样的家国情怀?本文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冯尔康;中国传统家族文化的当代意义[J];江海学刊;2003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宏;;宋明理学家对《大学》主旨定位之差异[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2 李霞;论道家在宋明新儒学形成与演变中的作用[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3 汪高鑫;;论“通经致用”的经学传统[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4 孔祥军;;曹操政治战略核心研究——以“挟天子以令诸侯”为考察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5 杨星;;罗从彦之政治思想观[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6 李德新;;唐代火灾及防治措施[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7 雷戈;;中国思想史研究中的概念省思[J];安徽史学;2008年03期

8 林济;;程敏政统宗谱法与徽州谱法发展[J];安徽史学;2008年04期

9 王叙黄;;略谈游酢及其在安徽的事迹[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10 方胜;罗芳芳;;“九华四俊”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罗凯;;御正与纳言——兼论中书门下体制之源[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高建立;;闽学与佛学之关系研究——以朱熹哲学思想为中心[A];闽学与武夷山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张进;;朱熹宗教观探析[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高建立;;从心性论看朱熹对佛学思想的吸收与融会[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范灄梅;;上博楚简《孔子诗论》与《子羔》篇性质小议[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七辑)[C];2009年

6 胡晓明;;西晋后期嗣君之争考论[A];汉唐社会经济与海盐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于淑娟;;《左传》赋诗与《韩诗外传》解诗说[A];《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C];2009年

8 霍宏伟;;隋唐洛阳东城形制布局的演变[A];文化传承与历史记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邬国义;;关于墨海书馆一首诗的诠释[A];近代中国(第十六辑)[C];2006年

10 赵立新;;梁代的聚书风尚——以梁元帝为中心的考察[A];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回顾与探索——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国政治现象剖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史兵;唐代长安城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武波;元代法律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郭辉;明清小说中尼僧形象之文学与文化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刘军;顾宪成与晚明东林运动——传统士大夫政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胥文玲;明清闽北家族教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黄志坚;全面报酬、敬业度和绩效的作用关系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平;方干及其诗歌论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赵立光;“说岳”题材小说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靖;西汉昭宣时期乐府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李桂峰;传统民本思想的理论品质与现代转型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方浩然;韩愈道德思想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6 刘昌顶;以人为本的哲学视角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7 李成学;吕夷简评传[D];湘潭大学;2010年

8 朱亚兰;王安石咏史诗与北宋中期政治[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徐彦峰;“权力的合理架构”:论中国封建社会的君臣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徐骥;上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定篇”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立立;意识形态与文化研究的偏执——评周蕾《写在家国以外》[J];文艺研究;2005年09期

2 陈力君;;家国设置模式的审视与反思——电视剧帝王戏的一种解读[J];中国电视;2006年05期

3 王涛;;浅析电影《霍元甲》的家国意识[J];电影文学;2013年07期

4 闫荣霞;;和平年代家国之爱[J];文苑;2008年07期

5 肖仁福;;家国情怀[J];当代(长篇小说选刊);2012年06期

6 鲍鹏山;;父亲的家国[J];文苑(经典美文);2012年11期

7 刘跃;;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J];音乐天地;2006年11期

8 任联齐;;两宋之交文学的家国之悲与救国之音[J];文学教育(中);2012年05期

9 赖福荣;;贺十四大[J];档案与建设;1993年01期

10 ;“家国情怀”,中国人的精神气脉[J];文苑(经典美文);2012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魏萍;;声色歌影里的家国想象与性别政治——电影媒介里“天涯歌女”的影像与声音再现[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9)——1949-2009:共和国的媒介、媒介中的共和国论文集[C];2009年

2 周术槐;;辛亥时期孙中山的家国观及其社会影响研究[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贵州发展——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理论研究[C];2011年

3 高钟;;“家国一体”的文化意识和中国士人的社会责任实践与慈善事业[A];寒山寺文化论坛论文集(2009)[C];2009年

4 沈玉水;;值得颂扬的泉州侨乡习俗[A];福建侨乡民俗——福建侨乡民俗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徐文秀;多一些“家国情怀”[N];人民日报;2012年

2 记者 吴黎明;“农庄外交”的家国情怀[N];新华每日电讯;2014年

3 李锐;心有家国 才能自信[N];经济日报;2014年

4 全国政协常委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原常务副主任 湖南省湘学研究院学术顾问 杨胜群;弘扬湘学传统的家国情怀[N];光明日报;2014年

5 彭敬信 本报特约评论员;又逢国庆说家国[N];中国国门时报;2014年

6 ;不论身在何时,家国情感依旧[N];烟台日报;2014年

7 京平;以家国情怀谱写奉献华章[N];北京日报;2014年

8 张毅;“遗歌”余韵 辗转家国[N];经济日报;2014年

9 黄夏;大地尽头,家国存焉[N];经济观察报;2014年

10 侯红武;感情薄 家国弱[N];山西日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耀明;从《霍元甲》看香港武侠片的“家国意识”[D];暨南大学;2006年

2 刘璐;多民族文化视野下的家国观念[D];云南大学;2015年

3 陈俊;为什么房子是中国人家国梦的物质符号?[D];海南大学;2013年

4 李晓;赵冬苓“家国主旋律”类型电视剧作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5 李丹;身份认证中的家国想象[D];重庆大学;2013年

6 黄泽盛;论杜兆植的交响诗《风雪·万里·家国》[D];厦门大学;2007年

7 陈灿;春节联欢晚会:“在家感”的营造[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郝玉莲;论交响诗《风雪 万里 家国》的音乐创作[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莉娟;乡土书写与家国情怀[D];重庆师范大学;2014年

10 熊小菊;王鼎钧散文家国抒写初探[D];厦门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3205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3205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7e9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