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福斯特关于超越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相关方略的道德哲学审思

发布时间:2017-12-31 05:25

  本文关键词:福斯特关于超越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相关方略的道德哲学审思 出处:《伦理学研究》2014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资本主义 生态危机 道德哲学


【摘要】:福斯特对于超越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相关方略的道德哲学审思蕴涵了对技术—资本主义—环境等伦理关系的多重伦理理论形态基本问题的追问,因而在分析技术的魔杖能否解决资本主义的环境危机、资本主义农业发展能否解决土壤及其相关的生态危机等相关问题时,从多重视域揭示了资本主义与生态的根本对立。从其运用的方法论而言,不是从概念到概念的思辨,而是基于历史辩证法,借鉴相关的实证数据、现实案例与文本引证深入分析。让读者在更深度层次上认识到,当代生态伦理问题的严重性和不可回避性、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深刻性。这不仅凸现了生态马克思主义道德哲学特有的人文—自然关怀和批判精神,而且凸显了生态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辩证法。
[Abstract]:Foster's consideration of the moral philosophy which transcends the ecological crisis of capitalism contains the basic questions about the multi-ethical theoretical form of technology-capital-environment and so on. Therefore, in the analysis of whether the wand of technology can solve the environmental crisis of capitalism, whether the development of capitalist agriculture can solve the soil and related ecological crisis and other related problems. It reveals the fundamental opposition between capitalism and ecology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ts methodology, it is not from the concept to the concept of speculation, but based on historical dialectics, reference to relevant empirical data. Further analysis of realistic cases and textual citations. Let readers realize the seriousness and inescapable nature of contemporary ecological ethical problems on a deeper level. The profundity of Marx's historical materialism not only highlights the humanity-nature concern and critical spirit peculiar to ecological Marxist moral philosophy, but also highlights the historical dialectics of ecological Marxism.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科学技术伦理学研究所;
【基金】: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道德哲学与中国道德发展研究所”承担的2012年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现代科技伦理的应然逻辑研究”(12BZX078) 2010全国哲学社会科学重点课题“现代伦理学诸理论形态研究”(10&ZD072) 江苏省道德哲学与中国道德发展研究基地项目“高技术道德哲学研究”(20103-01) “科技、伦理与艺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研究项目“科学伦理研究”(20103-03)
【分类号】:B82-02
【正文快照】: 《生态危机与资本主义》一书,是美国著名生态马克思主义者约翰·贝拉米·福斯特生态马克思主义学术理论建构中的重要论著之一,而且也是其相关著作中的生态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汇聚,是集经济学、生态学、社会学、人口学、伦理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等理论研究之大成。福斯特在该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岳汉景;赵军;;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等的远航——政治学视角下的比较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2 李银兵;;浅析马克思自由观的科学含义、基本特点和基本内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3 白立强;;唯物史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4 蔡文君;杜学元;;从羌族民俗文化透视羌族女性社会地位的变迁[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5 赵秀花;;邓小平的发展思想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6 白立强;;以人为本的时代意蕴[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7 何丽;刘管平;巫丛;;海外对华城市史研究综述[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2期

8 于忠龙;陈乃新;;论竞争法只调整竞争关系[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1期

9 孙晋;;产融结合及其主要法律形式论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10 谢青松;;《物权法》的伦理审视[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颜杰峰;;党内民主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王淑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基本问题研究[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陈明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共和国的灵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5 乔旋;;浅析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形象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7 王涛;皮明建;高鹏;;农用地价格研究[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9年卷(下册)[C];2009年

8 李杨;;具体性的追寻——读马尔库塞《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论稿》[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9 马尔库塞;李杨;;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论稿[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10 邱国良;郑延恒;;论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的民主沟通[A];2009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夏菲;论英国警察权的变迁[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秦曼;海洋渔业资源资产的产权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余正琨;论科学发展观对三大规律认识的丰富与发展[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7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刘宇辉;高等教育视角下的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9 周旋;“公私财物”之内涵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刘建国;新疆国有资产管理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晓玲;以农地为依托构建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徐本禹;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任士春;巢湖市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中小学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4 李静;大学生大爱精神培育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郭云英;统筹城乡视域中的农村城镇化问题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6 苏焕菊;我国农村养老保险法律制度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7 宋浩;民族性与比较科学哲学[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红娟;日伪统治时期东北税收制度探析(1931-1945年)[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姚士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国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中的民生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樊国华;;试论可持续发展的伦理基础[J];南昌高专学报;2006年05期

2 肖毅;;伦理视阈中的我国生态农业建设刍议[J];长沙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3 苏贤贵;生态危机与西方文化的价值转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4 刘立夫;刘杰锋;;道家适欲观对现代生态伦理的启示[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5 赵晓伟;张萍;;和谐社会视阈下的生态伦理建设[J];福建党史月刊;2010年04期

6 熊小青;;自然本性与自然之爱的本质——敬畏、呵护自然之可能的现实思考[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7 张云飞;罗马俱乐部的生态道德观述评[J];道德与文明;1989年05期

8 高春花;论人类对环境的道德关怀[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9 杨 明;环境伦理学研究方向之探讨——兼评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之争[J];理论与现代化;2001年03期

10 刘琼;;生态道德教育公正原则探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姜t,

本文编号:13583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3583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6a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