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内在价值的枷锁——解读环境实用主义
本文关键词:逃离内在价值的枷锁——解读环境实用主义 出处:《自然辩证法研究》2014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环境伦理 环境实用主义 内在价值 多元主义 实践
【摘要】:环境伦理学的基本旨趣在于超越人类中心主义,进行非人类中心主义的伦理拓展。但是,这条路径已经将环境伦理学引入了歧途,它不仅没有摆脱人类中心主义的痕迹,也没有对环境问题的实际解决贡献力量。走出环境伦理学困境的诉求和实用主义的精神最终结合并孕育出环境实用主义,由此开启了对环境伦理学的改造之路。改造的核心在于逃离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内在价值枷锁,将环境伦理学重新拉回到真实的生活世界,其核心精神体现在三个方面:主张多元主义,拒绝形而上学争论以及参与环境实践。
[Abstract]:A basic purpose of environmental ethics lies in transcending anthropocentrism, expand the ethics of non anthropocentrism. However, this path has environmental ethics astray, it did not get rid of anthropocentrism traces, did not contribute to th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To solve the actual dilemma of environmental ethics demands and pragmatism the ultimate combination and nurture environmental pragmatism, which opened the transformation of environmental ethics way. The reform is the core of internal value chains from non anthropocentrism in environmental ethics, will be back to the real life world, its core spirit is reflected in three aspects: advocating pluralism, reject metaphysics arguing and participation in environmental practice.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哲学系;昆士兰大学保护生物学中心;
【基金】:国家留学基金委“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资助号:留金发[2012]3013号)
【分类号】:B82-058
【正文快照】: 对传统人类中心主义的反思和批判逐渐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环境伦理学。在过去三四十年间,虽然环境伦理学以诸多形态发展,但非人类中心论无疑处于主导地位,代表着西方环境伦理学的主流研究进路,其中包括动物解放/权利学说,生物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大地伦理学,深生态学,自然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李广义;关于自然价值理论的两个争论[J];河池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2 林兵;西方环境伦理学的理论误区及其实质[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02期
3 姬志闯;;语境的逃离与重建——从实用主义观点看环境伦理的话语建构[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7年01期
4 王国聘;;论自然价值的冲突与协调[J];学术交流;2010年07期
5 刘福森;自然中心主义生态伦理观的理论困境[J];中国社会科学;1997年03期
6 李德顺;从“人类中心”到“环境价值”──兼谈一种价值思维的角度和方法[J];哲学研究;1998年02期
7 冯平;;杜威价值哲学之要义[J];哲学研究;2006年12期
8 曲红梅;;西方环境伦理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当代转向[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3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道进;;环境伦理学的方法论困境及其症结[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汪才明;;和谐发展:发展伦理学的价值核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3 孙显元;关于人类中心主义的争论[J];安徽大学学报;1998年05期
4 王振钰;;《护生画集》中的儒家生态智慧[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5 刘福森;;发展合理性的追寻——发展伦理学的理论实质与价值[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6 刘福森;;生态伦理学的困境与出路[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7 刘钊;;现代人类中心主义:“人类困境”的解决之道[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02期
8 宋文新;制度保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环节[J];长白学刊;1999年06期
9 刘福森;可持续发展观的伦理支持[J];长白学刊;2005年04期
10 刘文晋;;景观生态规划中的生命意识[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王俊贤;;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的内在关系[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2 丁岩林;;论环境法的调整对象——人与自然关系说的逻辑分析[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3年
3 蓝华生;;环境价值理论在循环经济中的应用[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5年
4 沈文萍;;动物法律地位问题研究[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6年
5 赵小敏;陈美球;;人地共荣与土地资源永续利用[A];土地资源永续利用与土地使用管制——'98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6 马燕;丁岩林;;西部大开发中政府决策的生态价值观[A];西部大开发与价值观念更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宏星;低碳社会的哲学思考[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2 姚林群;课堂中的价值观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徐海红;生态劳动视域中的生态文明[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继恒;环境法的人文精神论纲[D];武汉大学;2011年
5 王立平;生态伦理视域中的草原生态文明[D];吉林大学;2012年
6 吕文林;唯物史观视野中的环境问题[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7 张德昭;内在价值范畴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8 甘德建;可持续发展哲学引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9 薛勇民;环境伦理学的后现代诠释[D];山西大学;2004年
10 方巍;环境价值论[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佳;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困境及其出路[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刘翠;建立生态补偿的依据及其意义[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姚天唯;政府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与环境保护中的作用[D];苏州大学;2010年
4 张福珍;生态文明视野中的生态伦理观思考[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璐;生态文明建设的立法理念选择[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6 陈旭;可持续发展矛盾分析与消解[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7 陈超凡;论动物的民法地位[D];吉林大学;2011年
8 马蕙紫;现代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探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9 谭卫楚;生态文明视阈中基层环保部门责任研究[D];南华大学;2011年
10 李红贞;杜威“艺术即经验”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福森;自然的价值[J];长白学刊;2001年01期
2 曹孟勤;;生态伦理本体的反思与重构[J];道德与文明;2007年03期
3 杨通进;;论环境伦理学的两种探究模式[J];道德与文明;2008年01期
4 卢见;自然的主体性和人的主体性[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02期
5 林兵;西方环境伦理学的理论误区及其实质[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02期
6 郑慧子;在自然共同体中人对自然有伦理关系吗?[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年12期
7 佘正荣;自然的自身价值及其对人类价值的承载[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6年03期
8 刘福森;自然中心主义生态伦理观的理论困境[J];中国社会科学;1997年03期
9 H.罗尔斯顿,初晓;尊重生命:禅宗能帮助我们建立一门环境伦理学吗?[J];哲学译丛;1994年05期
10 W.F.弗兰克纳,杨通进;伦理学与环境[J];哲学译丛;1994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玲玲;;从生态伦理学到环境伦理学[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2 徐志辉;关于环境伦理学几个问题的思考[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3 贾向桐;自然价值论及其意义[J];中国发展;2002年03期
4 胡玲;;环境伦理学的“硬核”——自然的内在价值存在吗[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5 陈其荣;现代哲学的转向: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关于环境伦理学的解读[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6 卢照忠;;关于“自然内在价值”问题的哲学争论[J];文教资料;2008年19期
7 贾向桐,李建珊;自然权利论——环境伦理学的理论基础[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1年06期
8 杨通进;环境伦理学的三个理论焦点[J];哲学动态;2002年05期
9 曾国平;张德昭;;环境伦理学与后现代主义[J];教学与研究;2006年08期
10 韩立新;;美国的环境伦理对中日两国的影响及其转型[J];中国哲学史;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敏;;环境美德伦理学:环境伦理学的德性伦理建构[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2 罗亚玲;;环境伦理学与非人类中心主义[A];马克思主义与生态文明论文集[C];2010年
3 钱喜阳;;论实用对内在价值的超越——实用主义的环境伦理研究[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4 赵峰;;自然契约——走向自觉的环境伦理[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5 白平则;;自然生物的权利——人对自然的伦理责任[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6年
6 李光禄;;试析循环经济的伦理基础[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5年
7 李世雁;翟波;;建设生态伦理浅论——科技伦理的自然与社会走向[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徐雅芬;;西方生态伦理学研究的回溯与展望[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9 安红卫;;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对重构环境伦理的启示[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10 卢艳玲;赵建军;;论绿色发展对公民环境伦理教育的诉求[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6分会场-绿色经济与沿海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余谋昌;实践性是环境伦理学的精华[N];光明日报;2004年
2 王南林;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N];光明日报;2002年
3 “美”霍尔姆斯·罗尔斯顿;《环境伦理学》中文版前言(节选)[N];科技日报;2001年
4 董克勤 储星;当代环境伦理思想浅议[N];河北经济日报;2003年
5 余谋昌 中国环境伦理学研究会;低碳:自然价值观念的转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6 卢风;环境伦理的证立[N];学习时报;2003年
7 曹明德;从人类中心主义伦理观到可持续发展伦理观的转变[N];光明日报;2001年
8 李明华;生态哲学是一个新的哲学范式[N];社会科学报;2005年
9 胡善风;环境伦理观——可持续发展的基石[N];光明日报;2002年
10 崔建霞;当代中国环境伦理学的研究[N];学习时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英姿;伦理的生态向度[D];复旦大学;2007年
2 薛勇民;环境伦理学的后现代诠释[D];山西大学;2004年
3 郭玲玲;建立在新人道主义基础上的环境伦理学[D];吉林大学;2006年
4 巩固;环境伦理学的法学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5 田宪臣;协商、适应、行动[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6 王顺玲;生态伦理及生态伦理教育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7 王继创;整体主义环境伦理思想研究[D];山西大学;2012年
8 程平;马克思恩格斯环境伦理思想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发展[D];安徽大学;2012年
9 张敏;论生态伦理学的生态—整体论进路[D];吉林大学;2008年
10 胡道玖;可行能力:阿马蒂亚·森经济伦理方法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管贝贝;对农药问题的环境伦理学思考[D];南京林业大学;2010年
2 马玲;达尔文的进化论与环境伦理学中的主要思想的形成[D];河南大学;2010年
3 牛庆燕;自然“内在价值”的生态伦理视阈[D];东南大学;2005年
4 王利华;罗尔斯顿自然价值思想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5 杨璐;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及对当代中国环境问题的伦理观照[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6 司岩峰;自然内在价值论争的伦理审视[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龚威;“自然价值”观问题的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8 刘维秀;罗尔斯顿生态伦理思想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9 刘丹阳;20世纪西方荒野概念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10 巩佳艺;两型社会建设的环境伦理学思考[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3642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364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