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宗教伦理推动科学兴起——“韦伯命题”影响下的“默顿命题”及其现实意义

发布时间:2018-01-03 04:24

  本文关键词:宗教伦理推动科学兴起——“韦伯命题”影响下的“默顿命题”及其现实意义 出处:《东南学术》2015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宗教伦理 科学精神 韦伯命题 默顿命题


【摘要】:现代性进程繁荣的背后暴露出了各种由科学技术带来的社会问题和危机,这也促使了西方社会学家加强对现代科学的反思。韦伯关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关系并提出"韦伯命题",在此影响下默顿关注清教伦理与科学精神的关系并提出"默顿命题",指出宗教伦理于无意之中推进了现代科学,说明科学兴起与伦理规范密不可分。这对于反思当下的科学技术发展,促进社会有序运行具有启示意义。
[Abstract]:Behind the prosperity of the modernity process has exposed various social problems brought b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crisis, prompting Western Sociologists strengthen the reflection of modern science. Webb paid close attention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otestant Ethic and spirit of capitalism and the "Webb proposition", this relationship under the influence of Merton on ethics and the spirit of science and put forward the "Merton proposition", pointed out that religious ethics unintentionally promote the rise of modern science, science and ethics are inseparable. The reflection on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mote the orderly operation of social significance.

【作者单位】: 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传统乡村手工技艺组织结构变迁考察”(项目编号:12YJC840009) 华侨大学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费项目(项目编号:13SKBS214)
【分类号】:B82-055
【正文快照】: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社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科学技术活动所带来的负面性后果也日益增多,这使得人们生活在各种不确定性之中。作为科学技术活动产物的社会问题根源于人类偏离正确价值取向的科技理性,而为了规避科技社会问题,使科学技术更好地造福于民众,我们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周兰珍;潘洪林;;科技理性与价值理性关系探析[J];江苏社会科学;2007年06期

2 刘凯;;马克斯·韦伯宗教经济伦理思想产生的背景探究[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孟庆瑜;;论分配关系的税法调整机制及其完善[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3年02期

2 吕萌;论电视传播在当代文化发展中作用[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3 徐福来;;伦理人生的义理与实践——梁漱溟在现代新儒家阵营中的特色与贡献[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4 胡功胜;;图像霸权时代的小说叙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5 裴德海;;中国文学悲剧意识的流变与依赖[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6 钱雯;;生态论文艺学的社会生态维度[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7 洪永稳;;美学教学的难点与解决方法[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8 蒋乃玢;;视觉文化语境下的媒介转换与融合——以张爱玲小说的电影改编为例[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9 刘怀光;韦应举;;回眸:流行文化合法化30年[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10 苏文婷;;从现代——后现代主义看美术发展的线索[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心悦;;浅谈《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左洁;王振威;;超级村庄的发展动力与模式——评《社区的实践》[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林华;;贵州少数民族文化与影视传播研究——以贵州影视作品为例[A];贵州省写作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吕佳;;大众文化语境下精英文化遭际的文化意味[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陈绪新;;“被迫现代性”与当代中国伦理精神重构——我们需要一种积极伦理学[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6 秦国柱;罗勇;;特区大学能否“杀出一条血路”——知识分子与大学的现代性悖论[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6辑[C];2011年

7 孟艳杰;王睿;;作为一种文化选择的技术创新[A];创新沈阳文集(C)[C];2009年

8 万江红;王时珍;;农村民间自由借贷中的女性角色研究——基于浙江温州的考察[A];中国社会学会2007年会“社会建设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肖竞;曹珂;;城市工业遗产资源潜力与更新途径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李倍雷;徐立伟;;大众传媒背景下的审美教育研究[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春常;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卫东;大学内部重点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陈金江;中国大学本科精英学院运行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陈丽琴;制度分析框架下的女县长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7 戴均;当代中国转型社会的政治认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映芹;制度理性与福利公正[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兴海;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屯;大学社会评价中的符号资本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秀利;人类的生态危机[D];河北大学;2009年

2 任士春;巢湖市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中小学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3 周嘉楠;职业共同体视角下的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孙超;约翰·齐曼的科学哲学思想探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郭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在结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李柏春;试析后现代艺术与文化底蕴的分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迪;试论当代中国信仰问题及危机的消解[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天瑞;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万觉鸣;技术创新中的知识产权文化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姚洪阳;试论人机关系的历史发展及其文化考量[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宋海勇;;尼采对现代性的批判及其当代启示[J];理论导刊;2009年1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欧阳锋;;科学中的积累优势理论——默顿及其学派的探究[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2 宋芝业;王彦雨;;评述学界对默顿规范的多维度质疑[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0年04期

3 林聚任;悼罗伯特·K.默顿[J];社会学研究;2003年03期

4 史蒂文·夏平;杨艳;陈蕾;;理解默顿命题[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5 周学政;;“默顿规范”研究简述[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6 陈新辉;;科学语境变迁中的“默顿规范”[J];今日科苑;2007年24期

7 徐梦秋;欧阳锋;;默顿科学规范论的价值要素与行为规范[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8 郭荣茂;;宗教伦理与科学发展——对“默顿命题”的思考[J];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9 夏文利;;默顿规范是高标准吗?[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9年07期

10 顾昕;;科学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 默顿《十七世纪英国的科学、技术与社会》述评[J];读书;1987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林庆利;;浅析科学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兼论默顿和科尔思想的区别[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2 刘霁堂;;默顿科学越轨理论及得失[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刘霁堂;;略论默顿的科学越轨理论[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卢艳君;;对默顿科学社会学未来发展走向的思考[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5 卢艳君;;对默顿科学社会学未来发展走向的思考[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6 王巧慧;黄斌;;默顿科学精神气质的现实性[A];重庆工程图学学会第十四届图学研讨会交流暨第二届CAD应用、CAI软件演示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4年

7 吕乃基;;论科学的发展规律[A];庆祝科学技术与辩证法创刊20周年文集[C];2004年

8 王德伟;;产品是生活之家(提纲)[A];第八次哈尔滨“科技进步与当代世界发展”全国中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9 马来平;;尊重科学的自主性——默顿学派的科学自主性思想刍论[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6年

10 高亮华;;论科学精神[A];“青年科学家创新与社会条件支持系统”课题研究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华东师范大学 文军;罗伯特·金·默顿:站在巨人肩上的巨人[N];社会科学报;2003年

2 范岱年;我所了解的默顿先生[N];中华读书报;2003年

3 曹聪;默顿科学社会学研究的集大成[N];中华读书报;2004年

4 李佩珊;重读默顿[N];中华读书报;2001年

5 刘兵 清华大学教授;科学社会学的理想类型[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6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刘华杰;创造自己的语言:虚构的真实[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7 邬波涛;科学vs.宗教:一个无法简单化看待的问题[N];中华读书报;2003年

8 张目;让默顿·米勒的智慧启迪我们[N];厂长经理日报;2000年

9 赵万里;悲壮的辩护[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10 盈科律师事务所(全球总部)高级合伙人 李季先;突破“默顿困局”IPO改革才有实效[N];上海证券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雅旋;对默顿规范的反思和科研规范的重建[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2 高二旺;默顿“无私利性”科学规范论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3 王彦雨;评析学术界关于默顿规范的论争[D];广西大学;2006年

4 唐玉;中西文化对默顿科学规范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5 王连梅;论马尔凯对默顿科学规范论的批评[D];兰州大学;2009年

6 林艳;默顿规范研究[D];湘潭大学;2006年

7 金珠;后默顿时期西方科学规范评析[D];东北大学;2009年

8 李辉;默顿学派与爱丁堡学派的思想比较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9 肖壮;库恩范式理论和默顿规范理论之异同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10 赵明;默顿“无私利性”规范的困境与出路[D];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3723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3723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857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