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西五经》契约思想的经济伦理研究
本文关键词:《摩西五经》契约思想的经济伦理研究 出处:《河北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摩西五经》中记载了一系列签约故事。这些签约故事反映了犹太人以契约为手段处理人与神的关系以及人与人的关系。在犹太人看来,签约意味着缔约双方对契约不可变更、不可废除和不可背叛,这种划定双方义务关系的行为所产生的观念,成为犹太思想的核心。契约思想的产生,脱离不开犹太人所处的历史和宗教文化背景。犹太人拥有着有别于其他民族的“客民”文化、复归思想文化和民族同胞协同文化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犹太教的一神信仰、选民信仰、律法信仰和末世论及弥赛亚信仰的宗教文化背景。基于这两种文化背景形成的契约思想,深深地影响着犹太人的日常行为生活。犹太人之所以成为世界上最具经济头脑的商业化民族,在世界经济活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与其长期形成的独特契约型思维和行为模式密不可分。在此影响下,逐步产生、形成了犹太人契约思想的经济伦理观,即平等观、自由观和正义观。在经济伦理观指导下,建立起以交换为前提、契约为手段以及律法为保障的经济活动体系。以此为借鉴,反思出现代经济伦理中存在的三项缺失:公平意识淡薄、签约意识淡漠和守约意识匮乏。针对现代经济伦理的三项缺失,得出三项启示,即建立契约型经济模式、培养理性经济观和构建遵守“律法”的经济活动秩序。
[Abstract]:< > Mose five recorded a series of stories. These stories reflect the contract signing relationship means to deal with the Jewish man and God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 and people to contract. The Jews, signing means that the parties may not change to the contract, can not be abolished and cannot be generated by this betrayal, delimit obligation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ehavior of the concept, has become the core of Jewish thought. The theory of contract, inseparable from the Jewish historical and religious cultural background. The Jews have is different from other nationalities "Hakka culture, ideological culture and ethnic compatriots returning collaborative cultur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a belief in the God of Judaism. The voters of faith, law belief and religion culture and eschatological messianic background. These two kinds of theory of contract formation based on the cultural background, deeply affect the daily life behavior of the Jews. The Jews have become commercial national economic minds in the world,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economic activities in the world, is inseparable from the unique mode of thinking and behavior of this contract and its long-term formation. Under this influence, gradually, the formation of Jewish contract thought on economic ethics, namely the concept of equality, freedom and justice view. In guiding economic ethics, establish a contract as a means of exchange is the premise, and the law for the protection of the economic system. As a reference, reflection three deficiencies of modern economic ethics: Fair consciousness, contract consciousness and sense of compliance lack. On three lack of modern economic ethics three, draw the enlightenment, namely the establishment of contract economy mode, cultivate rational economic concept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law" to comply with the order of economic activity.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B82-05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哲;;行为契约法在青少年家庭生活行为改善中的运用[J];青春岁月;2013年18期
2 俞江;是“身份到契约”还是“身份契约”[J];读书;2002年05期
3 杨卉青;;宋代社会变革与契约法的发展述论[J];理论导刊;2007年08期
4 韩玉刚;;中国传统契约法精神的历史考察[J];沧桑;2012年02期
5 陈秀萍;;契约的伦理内核——西方契约精神的伦理解析[J];南京社会科学;2006年08期
6 孙良国;契约法宪法化问题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7 李淑杰;;论文化视角中的中国契约理念[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2年04期
8 晏辉;契约伦理及其实现[J];道德与文明;2002年06期
9 郑云瑞;西方契约理论的起源[J];比较法研究;1997年03期
10 罗洪洋,赵大华,吴云;清代黔东南文斗苗族林业契约补论[J];民族研究;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史云阳;;契约交涉[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方立新;徐钢;;契约自由衰落的法理解析或“返回现实主义的契约法谱系”[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20世纪外国民商法的变革[C];2003年
3 冯卓慧;;殊途同归——从两大法系契约法理论的发展演进看契约法的发展[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英美法系及其对中国的影响[C];2008年
4 朱富强;;不完全契约、法律协调失败与自我约束机制[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柴振国;;契约法中归责原则的经济学考察[A];2007年全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郑祝君;;从英美法财产权理念的演进看法律变迁的时代性[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20世纪外国经济法的前沿[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张志鹏;契约规则形成中的宗教因素[N];中国民族报;2010年
2 李爱年;合同法研究领域的一部力作[N];湖南日报;2003年
3 最高人民法院 虞政平;契约成立制度的历史演变[N];人民法院报;2010年
4 资琳;契约的死亡与重生[N];检察日报;2005年
5 吴志攀;秩序社会的契约化思考[N];法制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融;西方契约法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2 资琳;契约制度的正当性论证[D];吉林大学;2006年
3 刘益;信用、契约与文明[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4 王坤;财产、契约与企业[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5 李冬;竞争性缔约契约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6 杨卉青;宋代契约法律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8年
7 唐红林;中国传统民事契约格式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8 袁家超;清代契约法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9 梁聪;清代清水江下游村寨社会的契约规范与秩序[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10 张缨;信任、契约及其规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彤;19世纪英美契约法的历史发展[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2 崔尧;清代清水江下游典当契约研究[D];贵州民族大学;2015年
3 陈志雄;论当代中国契约文化的构建[D];湖南工业大学;2016年
4 杜宇;《摩西五经》契约思想的经济伦理研究[D];河北大学;2017年
5 黄晖;论事实契约的理论基础[D];重庆大学;2009年
6 张德忠;论事实契约[D];烟台大学;2011年
7 孔秀琳;事实契约价值研究[D];烟台大学;2011年
8 马东;从合意到关系[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9 薛晓蓉;事实契约理论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10 杨锐;契约目的论纲[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3732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373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