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炎武的风俗论与社会诚信建设
本文关键词:顾炎武的风俗论与社会诚信建设 出处:《贵州社会科学》2013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风俗是诚信的一个大背景,诚信是风俗的核心内容之一。顾炎武的风俗论指出:风俗关乎人道之存亡;风俗首先在于庙堂之提倡,其次在于乡党之维持;上倡之以名教,下重之以清议,再将此信誉延及于子孙,则可以救法制之偏,以保风俗之醇美,诚信之大昌。在自利的前提下,诚信永远只是相对的,绝对的诚信标准不存在。
[Abstract]:Custom is a background of honesty, integrity is the core content of the customs. The customs customs pointed out that Gu Yanwu Theory: the first relates to humanity survival; customs is the advocate of the temple, the second is to maintain Xiangdang; teach and, under the weight of the action, then the reputation and in children you can save the legal system to protect the customs side, mellow, the integrity of the Dachang. In the premise of self-interest, integrity forever is relative and absolute standards of integrity does not exist.
【作者单位】: 江南大学;
【分类号】:B82-09
【正文快照】: 关于社会诚信的缺失,在当前似乎成了一大社会痼疾,各种伪劣产品、商业欺诈、学术造假等等,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推波助澜之下,更显得诚信缺失、社会险恶,甚至有道德沦丧的感觉。中国人的诚信缺失是当代社会转型过程中的一个暂时现象,还是如明恩傅等人所讲的是中国国民性格的一部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崇琛;;新闻与文学交融的杰作——《聊斋志异》中的新闻篇章[J];蒲松龄研究;2009年01期
2 柯镇昌;;试论蒲松龄的科举观[J];蒲松龄研究;2010年02期
3 赵克生;明代私阉之禁[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4 汪高鑫;;论“通经致用”的经学传统[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5 朱德军;“民本”思想与儒家“民主”精神的历史演进[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6 陈波;;人类教育终生化与陶行知的终生教育思想[J];爱满天下;2003年02期
7 刘光明;;《颜氏家训》中的代词[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8 岳升阳;宣南文化与清初学术[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9 苏亦工;;公正及公益的动力——从《未能信录》看儒家思想对清代地方官行使公共职能的影响[J];北方法学;2008年01期
10 贾海生;论不其簋铭中的伯氏即南仲[J];北方论丛;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高春花;;论耻感的道德价值——以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为例[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2 林炊利;;教化欲望~*的悲剧——李贽的教育话语抗争[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苏启敏;;明清之际实学的课程知识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4 朱义禄;;论黄宗羲与全祖望的“遗民”观——兼论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A];浙东学术与中国实学——浙东学派与中国实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谢茂松;;行钱法与屯守辽东、罢朝鲜兵——晚明经学家郝敬(1558—1639)的奏疏中所见经世主张[A];明史研究论丛(第九辑)[C];2011年
6 王熹;;明代庶民服饰研究[A];明史研究(第10辑)[C];2007年
7 龚书铎;;清代理学的几个问题[A];传统思想的近代转换[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利云;宋元之际词坛格局及词人群体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刘方玲;清朝前期帝王道统形象的建立[D];南开大学;2010年
3 张磊;唐甄政治批判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刘军;顾宪成与晚明东林运动——传统士大夫政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王成;晚清诗学的演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姚晓娟;周代家臣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陈大利;《华山碑》与清代碑学[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8 宋立林;“儒家八派”的再“批判”[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9 吴超;经、史视阈下的清初实学学风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周常林;罗振玉与清末民初历史文献学[D];兰州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梅国福;朱彝尊《腾笑集》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璇;宋代茶文化与宋代士大夫意识[D];江南大学;2010年
3 栾芬芬;李Xh史学思想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志奇;中国传统义利思想的当代价值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5 王振;朱子之学在近现代中国[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徐文翔;《聊斋志异》酒文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任朋利;宋祁与仁宗诗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永兴;《陔馀丛考》与《日知录》的比较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成倩;郭店楚简与《诗》学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10 王刚;清初江南战事中的弘光四镇降军[D];南京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希仁;论信用和诚信[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05期
2 相从智,张秀峰;浅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诚信缺失的原因[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3 陈剑旄;诚信道德价值论[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03期
4 张叙元;现代社会诚信缺失问题的原因与对策[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5 顾骏;市场机制与诚信[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6 杨双;市场经济呼唤诚信[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7 魏伟;社会文化视野中的诚信危机[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01期
8 冷霜;发展市场经济必须坚持诚信原则[J];学习论坛;2004年05期
9 李芳;;诚信:还在流浪吗?[J];记者观察(下半月);2006年10期
10 许亚非;诚信:传统含义与现代意义[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吴继霞;;诚信特质及其养成的质性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李太平;;清代乾嘉汉学德育思想的特点[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夏澍耘;中国古代诚信源流考[N];光明日报;2002年
2 乔法容;全国第三次经济伦理学术研讨会[N];人民日报;2002年
3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伦理学会会长 陈瑛;儒家修身理论的内涵与当代意义[N];人民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卢德之;经济伦理研究的一个契入点[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郭华伟;诚信发生的社会心理机制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2 王蕾;儒家诚信思想及其现代价值[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3 崔俊霞;晋商伦理初探[D];山西大学;2005年
4 张慧仙;当代中国商业道德建设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5 袁小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建设研究[D];东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3797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379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