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则与德性:规范伦理学的发展之路探寻
本文关键词:规则与德性:规范伦理学的发展之路探寻 出处:《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伦理学领域,德性伦理学至今已成为与规则伦理学的两大主要类型(结果主义和义务论)鼎足而立的思想主流之一。德性伦理学在当代复兴的核心问题是基于规则的伦理学与基于德性的伦理学的地位的争论,其实质就是关于规则与德性之关系的争论。德性伦理与规则伦理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互相补充和协作的。若非要强行用其中某一概念来解释整个道德生活,那么这种解释必将是对道德生活的人为歪曲。德性伦理学与结果主义、义务论三足并举才是规范伦理学的正确发展之路。
[Abstract]:In the field of ethics. Ethics of virtue has become the two main types of ethics of rules and regulations (resultivism and obligation theory). The core issue of moral ethics in the contemporary revival is the controversy between rules-based ethics and the status of virtue based ethics. The essence of it is the argument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ule and virtue. Moral ethics and rule ethics are not mutually exclusive, but complementary and cooperative. It is not necessary to use one of the concepts to explain the whole moral life. Then this interpretation will be a man-made distortion of moral life. Ethics of virtue and resultivism and the theory of obligation are the correct way to develop normative ethics.
【作者单位】: 云南师范大学云南华文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资助项目:11&ZD02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11AZX009
【分类号】:B82-0
【正文快照】: 20世纪,“德性”这一伦理概念得到了现代伦理学界的重视。在学界看来,以“德性”为核心来构建规范伦理学,可获得比结果论与义务论更好的理论结果,对此,笔者提出一些看法,以求各方支持。一、规则:结果主义和义务论的理性狂妄在伦理学界看来,近代以来居主导地位的道德哲学曾一直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何怀宏;;道德哲学的可能性与限度[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2 杨豹;;探寻理论化的德性伦理思想的复兴之路[J];道德与文明;2011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云萍;伦理理论的整合与公共利益的伦理学论证[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2 林钟高,韩立军;论会计准则的伦理基础[J];财经研究;2005年09期
3 李愈子;;人权绝对论和人权相对论[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2年03期
4 刘少军;;论法的本质与法学教育的主体性[J];中国法学教育研究;2006年04期
5 徐清飞;;哈特的规则功利观:路径与方法[J];法律方法与法律思维;2010年00期
6 刘继同;张东奇;;中国医改实践的生命伦理学困境与中国结构主义伦理学视角[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7 吉冠浩;;正当程序理论的视角之变——以紧急酷刑案为切入[J];研究生法学;2013年01期
8 高盼望;于洪波;;知识与美德之间——西方道德的理性追求及其反叛[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05期
9 马乐;;纯粹功利刑论之提倡[J];东方法学;2014年03期
10 金妍妍;;荀子“劝学”之德及现代启示[J];武陵学刊;201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吴虹;;和谐社会视域下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追问[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2 晋运锋;当代功利主义正义观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赵雪纲;论人权的哲学基础[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4 张清;正义与功利[D];武汉大学;2005年
5 李欣雁;代价论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D];中共中央党校;1995年
6 谢礼圣;麦金太尔道德合理性思想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7 张艳梅;医疗保健公正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郭增花;实践与至善—马克思在伦理学上的变革[D];吉林大学;2007年
9 林奇富;近代社会契约论的历史与逻辑[D];吉林大学;2007年
10 肖洪;论刑法的调整对象[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洁;功利主义视角下的刑讯逼供[D];山东大学;2010年
2 陈海;为原则而辩[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骏;论会计公正[D];安徽工业大学;2007年
4 赵婕婷;[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1年
5 姜兰玲;论密尔的功利主义正义观[D];吉林大学;2012年
6 李建华;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个体主体[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7 关鑫;制度是如何失败的—一个守法伦理的初步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8 段晓宇;翻译伦理规范下的译者忠实观[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7年
9 刘丽容;密尔功利主义伦理思想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孙大亮;边沁的功利主义立法原则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何怀宏;现代伦理学:在康德与卢梭之间[J];读书;2004年1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耀怀;;规范伦理、德性伦理及其关联[J];哲学动态;2009年05期
2 陈真;心理学利己主义和伦理学利己主义[J];求是学刊;2005年06期
3 曹小明;蔡琼;;美德伦理与规范伦理“调和式”的整合[J];法制与社会;2008年09期
4 刘丙元;;基于规范伦理学的道德教育之检讨[J];思想理论教育;2010年07期
5 刘丙元;;从规范到德性:当代道德教育哲学的本真回归[J];理论导刊;2010年01期
6 聂文军;G.E.摩尔伦理学思想的两重性[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7 龚天平;;德性伦理与企业伦理[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年04期
8 童建军;刘光斌;;化德性为规范:西方的理论尝试及其批评[J];现代哲学;2009年04期
9 裔仕佳;;试析规范伦理学的当代困惑——从后果论与义务论的差异看[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0年03期
10 张钦;;古典德性伦理学向近代规范伦理学的转型——休谟伦理学的历史定位[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何锡蓉;;孔子的伦理智慧[A];《与孔子对话——新世纪全球文明中的儒学》——上海文庙第二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柯雄文;施忠连;李武进;;西方哲学对中国哲学史发展的影响[A];时代与思潮(7)——20世纪末的文化审视[C];2000年
3 曹晓清;;青少年生命科学活动中生命伦理观的培养[A];开拓科技育人之路——上海市青少年科技辅导员教师论文集[C];2005年
4 何雪莲;;论公民教育的可能困境[A];公民意识研究[C];2008年
5 秦敬民;秦东华;;关于生命伦理学的认识与思考[A];山东省医学伦理学学会第四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高国希;;论个人品德[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7 王艳;;伦理学的对象与使命——兼论道德教育的目的[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8 谢扬举;;奈斯主义:从自然的形而上学到自然的内在价值[A];价值哲学发展论[C];2008年
9 亓奎言;;神经伦理学及其对传统伦理学的挑战[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10 秦越存;;解决现代西方伦理危机的实践哲学进路[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向玉乔;应用伦理学是应用和创新的统一[N];光明日报;2007年
2 陈泽环;学说史中的应用伦理学[N];光明日报;2007年
3 龚群;当代西方伦理学的发展[N];学习时报;2001年
4 肖群忠;论和德[N];光明日报;2005年
5 万俊人(清华大学教授、博导);现代道德的乌托邦呓语[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6 肖巍;生命伦理学的兴起与疆域[N];学习时报;2005年
7 贾英健;“元”研究:伦理学探索的新路径[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8 陈泽环;当代德国经济伦理学定位[N];社会科学报;2001年
9 肖群忠;和谐社会需要“和德”[N];中山日报;2005年
10 聂恒峰;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中庸”和“资本”[N];黄山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斌玉;生命伦理学的元伦理分析[D];吉林大学;2005年
2 张钦;休谟伦理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高辉;试论伦理学的三种理论形态[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4 胡yN峗;西方德性伦理传统批判[D];中南大学;2008年
5 王宏;伪善论[D];中南大学;2012年
6 宫瑜;交往理性与道德共识[D];吉林大学;2011年
7 亓奎言;神经伦理学:实证与探新[D];浙江大学;2009年
8 秦越存;追寻美德之路[D];黑龙江大学;2006年
9 苏森森;成就美德[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10 姚晓娜;环境美德及其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雪芳;论规范伦理学的回归[D];浙江大学;2013年
2 谢岚;微博传播伦理问题初论[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吴建萍;正义的嬗变[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倪黎;企业社会责任的规范伦理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5 郝文君;黑尔生命伦理思想探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6 高红;公共政策规范伦理分析框架的构建与应用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6年
7 郑巍;论“台独”的不道德性[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唐良钢;论道德的真实性[D];湘潭大学;2011年
9 张立林;西季威克直觉功利主义伦理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10 李爱国;罗斯义务论直觉主义伦理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3878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3878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