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君子之志
本文关键词:曾国藩的君子之志 出处:《人才资源开发》2015年2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内圣外王 翰林院 曾氏 周公 以德 生阳 保身 主静 仁心 日知
【摘要】:正曾国藩以一介布衣寒士,28岁时跻身翰林院,实现了多少读书人梦寐以求的"书生变蛟龙"理想,从而拿到了进入上流社会的敲门砖,打破了曾氏家族几百年"寒籍"的历史。进入京师后,曾国藩并未如常人一样沾沾自喜,志得意满,而是内心深处充满着君子之志的伟大抱负。他认为,志向之高远对个人来讲至关重要,而自身修养同内圣外王的心灵终极,尚有很大差距,于是将"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但
[Abstract]:When Zeng Guofan was 28 years old, he became a member of the Hanlin Academy. He realized the ideal of "changing the scholar into a dragon", and thus got the stepping stone to enter the upper class society. After entering the capital, Zeng Guofan was not as complacent as normal people, but satisfied with the realization of his wish, but a great aspiration of a gentleman in his heart, he said. Ambition is very important to the individual, and there is still a big gap between self-cultivation and the soul of the inner and outer kings, so they will "not be saints, they will be beasts;" Don't ask the harvest, but
【分类号】:B825
【正文快照】: 曾国藩以一介布衣寒士,28岁时跻身翰林院,实现了多少读书人梦寐以求的“书生变蛟龙”理想,从而拿到了进入上流社会的敲门砖,打破了曾氏家族几百年“寒籍”的历史。进入京师后,曾国藩并未如常人一样沾沾自喜,志得意满,而是内心深处充满着君子之志的伟大抱负。他认为,志向之高远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立文;内圣外王新释[J];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2001年01期
2 蹇河沿;简说“内圣外王”理想的遗病[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3 戴明玺;先秦儒家内圣外王的悖论和困局[J];聊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4 袁玲红,袁杰;“内圣外王”之探求与分析[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5 陈迎年;“内圣外王”还是“外王内圣”?——评李泽厚的“新内圣外王之道”,兼论“西体中用”[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6 顾士敏;;何为“内圣外王”?[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7 季荣臣;;儒家“内圣外王”之道对青年毛泽东人格的影响[J];党的文献;2007年01期
8 郑臣;;原始儒家的内圣外王之道[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9 宁陶;谢有长;;“内圣外王”思想的源流及发展历程探析[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7年09期
10 韩洪刚;刘伟民;;内圣外王:人类主体意识的时代阐释[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郑臣;;“内圣外王”——儒学的引导性和实践性?[A];朱子学与文化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2 张宝明;;新文化元典与“内圣外王”的演绎[A];传统思想的近代转换[C];2007年
3 周桂钿;;内圣外王——应对各种危机的东方智慧[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化解危机的文化之道——东方智慧”中文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9年
4 朱康有;;《明儒学案》中的“实学”意考[A];浙东学术与中国实学——浙东学派与中国实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冯契;;儒家的理想与近代中国的自由学说[A];时代与思潮(3)——中西文化交汇[C];1990年
6 王恒展;刘晓洁;;大舜文化与儒家的“大学”教育[A];2009中国(诸城)大舜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皇明集团董事长 黄鸣;品牌的“内圣外王”[N];经理日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毛永辉;内圣外王:杨龙飞及其商业理想国[N];中国房地产报;2014年
3 黄新惠;企业家——内圣外王的境界[N];中国化工报;2005年
4 唐明贵 周燕燕;内圣外王 慎独正己[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3年
5 禹媚;儒道“内圣外王”理想人格浅析[N];中山日报;2008年
6 苏州大学哲学系 王新水;“内圣外王”之说不符孔子圣人观[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7 谢晓林;企业健康长寿源于修正力[N];吉林日报;2006年
8 周山;中国究竟有没有“逻辑”[N];文汇报;2011年
9 秋晨;用总统的方子保健我们的心灵[N];中国邮政报;2005年
10 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中国传统文化之‘中’与‘和’思想研究”首席专家 文选德 课题组成员 肖君华;以传统“中”“和”思想涵养核心价值观[N];光明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郑臣;内圣外王之道[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时耐;庄学“内圣外王”说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2 邓勇;论内圣外王的心性论根据[D];四川大学;2004年
3 李群;论儒家“内圣外王”思想的演变及当代价值[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王星星;先秦儒家“内圣外王”的伦理思想及其现代价值[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5 龚国龙;儒家“内圣外王”与我国当代公务员德性修养[D];青海师范大学;2012年
6 陈博;冯友兰内圣外王思想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牛绍忠;王安石的内圣外王之道思想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林泽锟;基于儒家“内圣外王”的品牌建设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9 陈敏;“内圣外王”:儒家人格理想的历史演变[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徐燕苹;孟荀内圣外王观比较研究[D];西藏民族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13909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390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