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道德理想主义的精神特质
本文关键词:宋代道德理想主义的精神特质 出处:《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道德理想主义 人生理想 社会理想 忧患意识 公天下意识
【摘要】:宋代道德理想主义是在宋代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形成的道德学说。它以人生道德理想、社会道德理想和爱国主义道德理想为目标,以担当天下的道德主体意识、公天下意识、道德自律意识和道德批判意识为内容,凸显了宋代理学的精神实质和理学家道德实践的精神风范,具有特定的时代个性和思想特质。宋代道德理想主义既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精神的重要内容,也是当今道德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
[Abstract]:The moral idealism of Song Dynasty is a moral theory produced and formed under the specific historical conditions of the Song Dynasty. It aims at the moral ideal of life, the ideal of social morality and the ideal of patriotism. Taking the moral subject consciousness of the world, the public world consciousness, the moral self-discipline consciousness and the moral critical consciousness as the content, it highlights the spiritual essence of Neo-Confucianism in Song Dynasty and the spirit style of moral practice of Neo-Confucianism. The moral idealism of the Song Dynasty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traditional moral spirit of the Chinese nation, but also a valuable spiritual wealth of the present moral construction.
【作者单位】: 韶关学院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
【分类号】:B82-092
【正文快照】: 宋代道德理想主义是宋代理学家以圣贤的道德理想人格和“三代之治”的社会道德理想为目标,以“忠君报国”的爱国主义理想为核心价值理念,以理学家“担当天下”的政治、道德意识为内容建构而成的道德思想体系。它有特定而鲜明的时代个性和思想特质。一、“希贤希圣希天”的道德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爱华;;千载黄粱梦,悠悠文士心——从“黄粱梦”故事看封建时代的文人理想[J];蒲松龄研究;2011年02期
2 陆军;;古代羌藏盟誓习俗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3 赵永忠;;论北宋对威州、茂州羌族的治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4 钱广华;;走出黑格尔体系的迷宫——一个另类的解读[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5 刘宏;;宋明理学家对《大学》主旨定位之差异[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6 郭淑新;董秀丽;;中华民族的自信意识与忧患意识辩证[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7 张金铣,赵建玲;唐末清口之战及其历史地位[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8 胡莲玉;从《明悟禅师赶五戒》对《五戒禅师私红莲记》的改写论冯梦龙的艺术成就[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9 吴海涛;北宋时期汴河的历史作用及其治理[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10 张金铣;南汉史料史籍述评[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耀飞;;五代蜀地粟特系沙陀人考[A];第八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刘珊珊;;北宋城市演进中的经济影响[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九辑(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C];2008年
3 刘明杉;;明代前期祭瓷的种类、功能及地位[A];明史研究论丛(第十辑)[C];2012年
4 黄裳裳;;理解“典型环境”观念的理性基础及多元视角[A];安徽文学论文集(第2集)[C];2004年
5 姚文造;;论徽州学者的《春秋》学研究[A];安徽省徽学学会二届二次理事会暨“徽州文化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邓小南;;《宝训》《圣政》与宋人的本朝史观——以宋代士大夫的“祖宗”观为例[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历史变化:实际的、被表现的和想象的”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续)[C];2005年
7 井上进;;论明代前期出版的变迁与学术[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传统与现代的国家建构与政治文化”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8年
8 李凇;;跨过“虎溪”——从明宪宗《一团和气图》看中国宗教艺术的跨文化整合[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艺术的超越与文明的发展”艺术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9 陈跃红;;天理与人欲——试说欲望规训的文化差异[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化解危机的文化之道——东方智慧”中文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9年
10 吴怀棋;;太极文化与和谐思维[A];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建军;宋朝地方官员考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陈玉忠;宋代刑事审判权制约机制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3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马银华;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吴保传;社会与学术:黄宗羲与明清学术思想史的转型[D];西北大学;2010年
8 周燕来;南宋两淮地区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9 朱新春;莱布尼茨自然有机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10 史兵;唐代长安城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轶芳;叶梦得及其词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2 梁巍;宋代童蒙阶段的行为规范教育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3 古家臻;赵嘏科举诗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彭慧蓉;中国射箭文化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6 王玉;汉语四字格英译的对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于艳;《“随物赋形”—谈苏轼文艺美学之“水之道”》[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冷宁;浅谈中小学作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谭瑞梅;曾国藩道德修养思想探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范艳清;《史记》与魏晋南北朝文学[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成诗;计划与市场散论──读《道德理想主义:魅力与误区》一文有感[J];哈尔滨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2 何历宇;论道德、道德理想与道德理想主义[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6期
3 万俊人;“泡沫道德”与“大跃进”[J];社会科学论坛;2000年02期
4 孙瑜;生态文艺:新型的道德理想主义[J];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2004年06期
5 沈慧芳;;现代性反思与当代道德理想主义重构[J];东南学术;2010年06期
6 张方玉;;道德理想主义·生活儒学·德性幸福——论当代中国人精神生活的理性建构[J];天府新论;2013年02期
7 启良;走出道德理想主义[J];长沙水电师院社会科学学报;1996年02期
8 刘士林;道德理想主义与道德现实主义[J];东方艺术;1996年04期
9 孟泽;道德理想主义的浑沌——一种悖论状态[J];长沙电力学院社会科学学报;1997年02期
10 赖井洋;;宋代道德理想主义的精神特质[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方李珍;;沉入草野——王仁杰梨园戏道德形象的民间特征[A];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陈思和;愤怒之后的完美与优雅[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胡君;道德理想主义的反思[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胡春芳;执拗的关注和悄然的转变[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3934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393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