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街道伦理精神及其建构探论
本文关键词:城市街道伦理精神及其建构探论 出处:《伦理学研究》2017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城市自建立之初就是通过街道空间来彰显其品性。伟大的街道创造伟大的城市。传统中国城市街道空间以自然主义、等级主义和人本主义的伦理精神造就了许多伟大的城市。当代都市生活日益普遍化、精致化和审美化,街道空间却相反,其文化精神、场所精神与空间正义的缺失,使它失去了滋养与培育人们精神的功能。美丽城市与美丽中国的建设,应该从美丽街道建设着手,构筑立足传统、引领时代精神的文化街道空间,立足绿色、共享理念的"后人本主义"街道空间,立足协调发展理念的公平公正街道空间,是街道空间最内在也最根本的伦理建构和价值目标。
[Abstract]: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ity is to highlight its character through the street space. Great streets create great city. Traditional China city street space to level of humanism and naturalism, ethical spirit of humanism created a lot of great city. Contemporary urban life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opular, exquisite and aesthetic, the street space is the opposite. The lack of cultural spirit, the spirit of place and Space justice, and made it lose the nourishment and cultivation of the spirit of the people of the beautiful and beautiful city.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should proceed from the beautiful street construction, building on the basis of traditional culture, guide the spirit of the times of street space,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green, sharing a" street space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the fairness of the street space, is construction of ethics and value goal of the intrinsic and fundamental street space.
【作者单位】: 西安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2016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当代居住伦理研究(16BZX084)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民众日常生活伦理研究”(11JJD720017)
【分类号】:B824
【正文快照】: 有了城市,就有了街道。在中国古典文献中,“街”的小篆是“”,为“四通道”,即纵横相交的十字路。“道”的小篆为“”,为“所行道”,即供行走的路。[1](P75、78)可见,街与道有着空间形态上的差异。结合释慧琳《一切经音义》对“街”的解说:“街,都邑中之大道也。”城市中的大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金雯;;中国式街道[J];广西城镇建设;2013年07期
2 邓波,王彦丽;建筑空间本质的哲学反思[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年08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徐伟;;“最丑建筑”是怎样出来的[N];东方早报;2012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陈丛兰;;城市街道伦理精神及其建构探论[J];伦理学研究;2017年03期
2 冯博;;作为符号的空间——试论建筑符号学中的空间[J];中外建筑;2016年09期
3 张露凡;周博;刘章悦;张馨宇;张咪咪;;本雅明拱廊思想对现代商业建筑空间的启示[J];住区;2015年05期
4 邓明;;现代主义建筑的理性空间本质思想阐释[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6期
5 周成斌;;略论回归“生活世界”的适居观[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6 郭会娟;汪海波;;论古希腊文明对现代设计的影响[J];铜陵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7 宫超;陈鹏;;在哲学问题上思考建筑空间的本质[J];中华民居;2011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史明;周洁丽;;城市街道空间“可意象性”认知介质单元的研究[J];创意与设计;2013年04期
2 姜涛;;基于边界特性的城市街道空间设计[J];大众文艺;2011年14期
3 卢晓梦;;街道空间中公共设施的应用研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0年05期
4 魏柯;;四川古镇街道空间文化价值解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9期
5 郭选昌;张杨;许莹莹;;传统商业街道空间形态探析——重庆磁器口古镇与成都锦里商业街的比较[J];艺术探索;2010年01期
6 马歆惠;;略论我国当代城市街具设计[J];丝绸之路;2011年02期
7 林琳;;城市生活性街道的空间营造——以天津市鞍山道北段为例[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2年03期
8 高强;卢嘉;;湘西王村古街——石板串联起来的街道空间[J];城市;2007年12期
9 曹峥;;河南南阳赊店古镇空间形态分析[J];大众文艺;2013年08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杜锦;;武汉汉正街自建住区非正规化街道空间研究[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4.城市设计)[C];2012年
2 郑小霞;;重庆市沙北街的街道空间管理调查研究[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6-规划实施)[C];2013年
3 陈天;薛忠燕;李强;;对街道空间的探究[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刘涤宇;;街头文化的空间基础——历代《清明上河图》中街道空间结点与相关生活场景分析[A];《营造》第五辑——第五届中国建筑史学国际研讨会会议论文集(上)[C];2010年
5 唐淼;;重庆传统场镇的街道空间特色[A];古建筑施工修缮与维护加固技术交流集锦[C];2008年
6 祁双;黎强;;历史街区商业街道空间人性化设计——以湘潭市城正街历史街区街道空间为例[A];2010年湖南省优秀城乡规划论文集[C];2010年
7 徐莎莎;陶承洁;吴立伟;陈韶龄;;面向城市公共生活的街道空间设计探索——以美国的城市街道设计导则为例[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4.城市设计)[C];2012年
8 王德;张昀;;基于SD法的上海城市街道空间感知研究[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9 黄洁;吴萍;;城市设计中街道空间控制引导方法初探[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4.城市设计)[C];2012年
10 王璐;李艾芳;;天津回族聚居区街道空间构成要素研究[A];首届中国民族聚居区建筑文化遗产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张亚萌;让美在城市成为胜利者[N];中国艺术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唐莲;街道空间图示方法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2 张云;城市街道空间营造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6年
3 王刚;街道的句法[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沈祖光;基于符号学的城市街道空间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2 刘杉;城市功能性街道空间初探[D];长安大学;2010年
3 李建彬;城市街道空间的活力塑造[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4 谭晓红;城市街道空间地域性研究[D];郑州大学;2004年
5 赵平;人性化尺度的街道空间设计研究[D];湖北美术学院;2015年
6 刘佳男;基于城市环境下特色商业街设计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7 孙朋涛;云南历史文化村镇街道网络空间形态与文化生态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8 高亚楠;基于交通微循环的住区街道空间优化策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9 李树鑫;街道空间构建的整体性方法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10 李泰然;步行街街道空间景观设计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3963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396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