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的虚拟与虚拟的道德——网络伦理学探析
本文关键词:道德的虚拟与虚拟的道德——网络伦理学探析 出处:《学术探索》2014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赛博空间 网民 网络行为 网络道德 网络伦理学
【摘要】:互联网所创生的网络空间,使得网民成为"隐身人",网络行为、网络关系和网络社区都被虚拟化。这就使得现实世界的道德规范失去原有的效用。从而导致网络不道德行为盛行,"网灾"十分严重。那么构建一套符合网络时代特性的网络伦理学就迫在眉睫。虚拟界的道德与实在界的道德,既有相同之处,也有差异,前者是一个新兴的领域,因此在构建时既可以参照后者,继承传统美德、推广道德教育、培育"慎独"意识、确立道德金规则,又具有创新性与独特性,大胆地进行方法论创新,探索新的研究方法,寻求可行的"以网治网""借实治虚"模式,塑造出一门新的伦理学理论范式与实践模式。
[Abstract]:The creation of the Internet space, makes users become "invisible man", network behavior, network relationship and network community virtual. This makes the ethics in the real world lose their utility. Leading to popular network immoral behavior, "network disaster" is very serious. So to construct a set to conform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twork in the era of network ethics is imminent. The virtual world and the real moral ethics, there are both similarities, there are differences, the former is a new field, it can refer to the latter in construction, inheriting the traditional virtues, promote moral education, cultivate the "Shendu" consciousness, establish the moral golden rule, but also has innovative and unique, bold innovation of methodology, explore new methods, to seek the feasible "network" to "borrow real asthenia" mode, creating a new paradigm of ethics theory and practice mode.
【作者单位】: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分类号】:B82-05
【正文快照】: 科技一直在改变着人类的生活与观念,但是从来没有一种科技产品像因特网这样迅猛而又彻底地改变整个世界。2006年底,“网民”成为美国《时代》周刊的年度风云人物,这宣告了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人们的道德行为与伦理规范也遭遇着空前的危机,因为网络所开创的另一个“平行世界”,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朱葆伟;;关于技术伦理学的几个问题[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2 李雅梅;;网络道德问题研究综述[J];道德与文明;2011年03期
3 李合亮;“技术网络”与“道德网络”辩证——关于网络道德的深层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07期
4 叶通贤;周鸿;;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行为及其对策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年02期
5 鲁洁;网络社会·人·教育[J];江苏高教;2000年01期
6 刘守旗;试论网络道德[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7 黄少华;刘赛;袁梦遥;;国外网络道德行为研究述评[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玉军;;确定性追求与自我的失落——考察前现代人生存境遇的一个视角[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2 张能为;;伽达默尔的解释学与形而上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3 单传友;;时间间距:意义的创生之渠——兼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创新[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4 杨丽萍;;论教师实践知识及其彰显[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5 彭启福;;理解与实践——对理论与实践关系的一种诠释学反思[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6 彭启福;西方诠释学诠释重心的转换及其合理走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7 彭启福;哲学诠释学中的“问题意识”[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8 牛文君;;具体化:关联伽达默尔诠释学和实践哲学的重要概念[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9 张能为;;文化、语词与文明:伽达默尔的文化理解与现代社会[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10 郝岩;;浅析网络环境下的英美文学教学[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陈首珠;;当代中国技术伦理思想研究:理论与实践[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2 于海量;;经济伦理视阈中的节约型社会[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6年
3 东方朔;;理性、现代性与中国哲学的未来——兼评新儒家对传统哲学现代转化之探寻[A];《与孔子对话——论儒学的现代生命力》——上海文庙第三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车海云;;21世纪信息技术与高校教学模式变革[A];全国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1年
5 张能为;;伽达默尔与形而上学问题[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宫瑜;交往理性与道德共识[D];吉林大学;2011年
4 王伟忠;高校腐败行为与廉政建设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应方淦;基于生活世界视角的成人学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颖;基于哲学解释学视角的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才刚;数字化生存与文学语言的流变[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方新文;对话德育论[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姚站军;“伦理大战略”理论建构及其实践透视[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耿淑玲;基于人文关怀的科学课程的构建[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春萌;奥运会开幕式多元文化及价值探讨[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陈罡;电子商务中的诚信问题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罗小春;高职院校大学生网络行为现状及引导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邓亚娟;学校教育中加强高中生责任感培养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吕武;转基因农产品推广的伦理审视[D];河南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明华;对审美生存的探讨[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7 周定;农村留守儿童的情感问题与学校的教育应对[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8 吴卫国;论道家心理健康思想及其现代价值[D];杭州师范大学;2010年
9 赵苗苗;论伽达默尔的问答逻辑[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蒋涛;论伽达默尔的诠释学经验[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军;论网络道德失范[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2 柳胜国;对网络伦理学研究的思考[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3 文军,艾湘涛;略论信息犯罪及其安全对策[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4 马文彬,孙向军;科技与伦理的思考[J];道德与文明;2000年02期
5 曹劲松;网络道德建设初探[J];道德与文明;2002年02期
6 黄德林,刘先红;网络道德建设与网络信息安全[J];道德与文明;2004年02期
7 王前;刘文宇;李良敏;;网络功能设计的伦理学反思[J];道德与文明;2005年06期
8 鲁兴虎;;论网络社会交往中的个人诚信缺失现象及其治理[J];道德与文明;2006年05期
9 李合亮;“技术网络”与“道德网络”辩证——关于网络道德的深层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07期
10 范虹;论网络道德规范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和原则问题[J];湖南社会科学;2004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应连;网络伦理学的发展与思考[J];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2 靳凤林,邵艳;网络伦理学的依据、内容与职责[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3 谢军,彭自成;网络伦理分析的价值[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4 ;湖北大学伦理学博士点简介[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5 李涤非;王辉;;网络伦理学的几个基本问题[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6 胡纵宇;谢长征;;网络伦理的困境与发展[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06年06期
7 付江飞;;网络伦理现存问题的思索及应对措施[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11期
8 王金山;周琳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网络伦理学的研究基础[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6期
9 刘超;;网络伦理学的兴起[J];考试周刊;2007年05期
10 刘娜;;论道德自律对网络文化发展的影响[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0年05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吴潜涛 葛晨虹;伦理学研究热点扫描[N];人民日报;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吕晶;网络“恶搞”现象的媒介伦理反思[D];黑龙江大学;2010年
2 李斐然;高科技企业科技伦理责任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4年
3 任贺;网络正义的实现困境及其化解研究[D];东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3985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398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