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乡约》乡村道德教化思想探析
本文关键词:《吕氏乡约》乡村道德教化思想探析 出处:《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吕氏乡约》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乡村道德教化文本。其乡村道德教化思想呈现出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等基本要义,展现出宗于儒家传统、本于乡村实际、凸显道德本位等理论特质。通过对《吕氏乡约》合法性的讨论、是否强人所难的讨论以及实践程度的考察能够展开对这一主题的多维认知。
[Abstract]:Lu Shixiang Treaty is the earliest text of rural moral education in the history of China. Its rural moral education thought shows the basic essentials such as moral persuasion, fault regulation, etiquette and custom intercommunion, compassion for adversity and so on. Through the discussion of the legitimacy of "the Covenant of Lu Shi", it shows the theoretical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the Confucian tradition, the rural reality, and the moral standard. A discussion of whether to impose one's will and an examination of the degree of practice can lead to a multidimensional understanding of the subject.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哲学系;
【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宋明乡约’的展开:乡村儒学教化的理论演进与实践发展”(CXZZ13_0004) 南京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2013CW02)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B82
【正文快照】: 乡约是我国古代一种特有的道德教育形式,历史上曾在乡村地区产生过重要作用。中国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的乡约起源于《吕氏乡约》,又名《蓝田乡约》或《蓝田吕氏乡约》,作者为吕大钧,后经朱熹删改、修订和补充而成《增损吕氏乡约》,之后广为流传。后世儒者遵循其礼教主张,或重新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胡庆钧;从蓝田乡约到呈贡乡约[J];云南社会科学;2001年03期
2 周扬波;宋代乡约的推行状况[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常建华;;晚明华北宗族与族谱的再造——以山东青州《重修邢氏宗谱》为例[J];安徽史学;2012年01期
2 董平;;张载心学结构发微[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3 金滢坤;;论唐五代宋元的社条与乡约(二)——以吕氏乡约、龙祠乡社义约为中心[J];敦煌研究;2008年01期
4 王天云;;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和谐精神及现实意义[J];法制与社会;2008年23期
5 马洪根;;中国古代民间自治与防控犯罪关系叙论[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6 徐祖澜;;明清乡绅的教化之道论析[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7 王善军;;宋代宗族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其原因[J];安徽史学;2013年01期
8 杨建宏;《吕氏乡约》与宋代民间社会控制[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05期
9 孙卫华;;试论《学校》对清议和乡约的继承与转化[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10 叶修成;;论“谟”体之生成及《尚书·皋陶谟》的文化意义[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悦;;梁漱溟与新儒家乡治论传统[A];第九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卞国凤;近代以来中国乡村社会民间互助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祁晓庆;敦煌归义军社会教育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3 王和君;胡宏伦理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陈碧芬;明清民本思想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5 李如冰;宋代蓝田四吕及其著述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殷慧;朱熹礼学思想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7 党晓虹;中国传统乡规民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8 熊瑜;朱熹伦理教化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9 周扬波;宋代士绅结社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10 盛会莲;唐五代社会救助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伟奇;中国古代刑法亲属容隐制探析[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2 陈利娟;谢良佐哲学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3 肖俏波;试论先秦儒家的道义论与政治理念[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4 白海鹏;张载《孟子》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赵黄;朝鲜乡约初探[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海艳;张载道德修养思想新探[D];苏州科技学院;2010年
7 王四霞;明太祖“圣谕六言”演绎文本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翟秀娟;宋代乡约制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魏涛;张载“以礼为教”思想探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10 殷小燕;王阳明“知行合一”乡村治理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谢长法;乡约及其社会教化[J];史学集刊;1996年03期
2 秦草;蓝田“吕氏四贤”——吕大忠、吕大防、吕大钧、吕大临[J];西安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3 王日根;论明清乡约属性与职能的变迁[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4 胡庆钧;从蓝田乡约到呈贡乡约[J];云南社会科学;2001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纪真;从道德泛化到道德虚无的异变逻辑[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4年12期
2 詹世友;;先秦儒家道德教化的不同范型之分析[J];哲学研究;2008年02期
3 贺宾;;现代道德教化的民间之维[J];江淮论坛;2006年04期
4 刘铁芳;生命的叙述与倾听:道德教化的基本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03期
5 蔡炎斌;;生命问题的遮蔽:我国传统道德教化历程回顾与反思[J];求索;2006年01期
6 邹海贵;;和谐社会伦理:对革命道德教化理念的解构与超越——革命道德教化的现代性道德价值理念审理[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7 万建中;;论禁忌与道德之关系[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8 许业所;崔华前;;龚自珍的道德教育思想探析[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9 郭燕华;詹世友;;存养扩充:孟子道德教化思想之理路[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10 陈贵玲;;当前我国道德生态及道德资源涵养[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泽环;;传承还是断裂——试论道德建设的文化根基性[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2 李奥烈;;孔子的伦理道德思想与政治文明建设[A];孔学研究(第六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六次暨海峡两岸第四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3 吕健;赵伟;;孟子道德自律思想及其现代启示[A];创新·发展·和谐——河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8年
4 龚友德;;关于道德转型的方法论思考[A];孔学研究(第五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五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第三次孔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5 赵魁浩;;试论德治[A];与时俱进,,继往开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论文集[C];2001年
6 李锐;;论儒家传统道德的现代价值[A];孔学研究(第四辑)[C];1998年
7 樊泳湄;;先秦儒家“德治”思想的现代启示[A];孔学研究(第八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八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8 黄海涛;;论王阳明“致良知”学说中的道德构建[A];孔学研究(第八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八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9 李秋心;陈桂勤;;浅析“以德治国”与“为政以德”之异同[A];孔学研究(第八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八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10 周涛;;德性的荒野及其拯救[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江苏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王露璐;嬗变·冲突·和谐[N];光明日报;2009年
2 阮航;孟子的道德教化思想及其现代价值[N];光明日报;2003年
3 黄新庭;和谐文化与道德教化[N];学习时报;2007年
4 王沭元;孝道需从点滴起[N];巴中日报;2007年
5 李汉秋;和谐文化 宅心仁爱[N];人民政协报;2006年
6 苑晓申;“百家谈”百善孝为先[N];石家庄日报;2006年
7 张萃萍;行政道德要有制度的伦理关怀[N];学习时报;2007年
8 王淑芹;伦理学学者学习研讨“以德治国”[N];光明日报;2001年
9 本报记者 李卫星;孔子伦理思想与当代人生道德修养[N];解放军报;2010年
10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博士后 曾军;以学养德[N];光明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双丽;美是道德善的象征[D];复旦大学;2009年
2 刘铁芳;生命与教化[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李建国;教化与超越:中国道德教育价值取向的历史嬗变[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王宏;伪善论[D];中南大学;2012年
5 丁建凤;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薛晓阳;希望与命运[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7 熊瑜;朱熹伦理教化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8 闫巍;军事技术伦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9 张力红;孔子道德教育思想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任重远;道德能力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涵静;蔡元培伦理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2006年
2 王潇;《诗经》中的伦理关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3 张立国;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的困境及其解决[D];山东大学;2012年
4 任凤琴;王阳明的理想人格论[D];东南大学;2005年
5 喻文德;论天性与德性的整合[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马璐妹;明清时期徽州乡村伦理教育的形式及特点[D];安徽大学;2011年
7 李苗;和谐道德及其当代建构[D];大连医科大学;2007年
8 刘鹏;个人品德的建设问题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靳晓东;段正元道德思想与教化实践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10 孙占同;《了凡四训》伦理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4059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405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