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老子的公正理论

发布时间:2018-01-12 00:07

  本文关键词:老子的公正理论 出处:《道德与文明》2014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老子 公正 交往行为


【摘要】:对于老子而言,公正德性是其价值理想被运用于交往行为领域的结果,即只有自愿地尊重"道"或人的生命本身才有可能合理地调节个体之间以及个体与群体的交往行为。具体地来讲,老子的公正理论既主张在尊重他人存在价值的过程中享有善事物,同时又凭借确保所有人的幸福来论证政治权力的合法性。然而,在沉思公正德性的过程中,老子忽略了一些与交往行为密切相关的问题。
[Abstract]:For Lao Tzu, the virtue of justice is the ideal of value is applied to the communication field, which only voluntarily respect the "Tao" or human life itself can reasonably adjust the individual and between individual and group communication behavior. Specifically, Lao Tzu just theory claims in respect of good things the value of others in the process, and to ensure that all people with happiness to demonstrate the legitimacy of political power. However, in the process of contemplation of the virtue of justice, Lao Tzu ignored some problems with communicative behavior are closely related.

【作者单位】: 内蒙古大学哲学学院;
【基金】: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NJDY13008)
【分类号】:B82-092;B223.1
【正文快照】: 由于以“道”作为理论建构的逻辑起点,所以老子既可以把宇宙论视为“人生哲学的副产物”[1],同时又能够依据自然主义的观点来思考政治伦理问题。①这种立场促使老子突破了圣智、仁义、巧利等世俗价值观念的藩篱,并且主张用“道”或守护生命的原则来重新审视人类关于公正德性的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尚建飞;;《老子》中的幸福观[J];道德与文明;2012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淑新;董秀丽;;中华民族的自信意识与忧患意识辩证[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2 刘志刚;彭启福;;王弼“得意忘言”思想的诠释学意蕴[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3 杨国平;《物不迁论》义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4 商原李刚;;“道治文化”说[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5 吴福友;吴根友;;论老庄道家的语言哲学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6 王天根;;晚清域外报刊与无政府主义学理的媒介镜像——以《天义》及《新世纪》为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7 李霞;;从“无情”到“有情”:道家生命本性论的演变[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8 吴先伍;;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老子论自我与他人和谐相处之道[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9 李霞;20世纪国内老子研究述评[J];安徽史学;2004年04期

10 畅海桦;;论赵国的定都与变迁[J];安徽史学;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兰辉耀;;庄子技术观的伦理精神及其现代价值[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2 高国希;;论个人品德[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欧阳国华;;基于分子生物学的快感人假设论纲[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4 乔宗方;;试论邵雍先天六十四卦同步历史的自然科学意蕴[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5 杨立华;;论张载哲学中的感与性[A];第二届中国南北哲学论坛暨“哲学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周天庆;徐朝旭;;静、虚工夫与明中后期儒、道交涉——以朱熹后学蔡清为例[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廖名春;;《论语》“学而时习之”章新探[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8 朱萌博;马睿;;老子思想在当代国际政治领域中的影响力[A];文化现代化的战略思考——第七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9年

9 李其忠;樊尊峰;;老庄无为论及其对中医养生观影响的探析[A];全国医史文献学科建设发展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汪锋华;;《管子》的“天人合一”思想与现代生态文明[A];2013第八届全国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郭胜坡;二十世纪易学本体论的两条基本路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尹佳涛;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政治思考[D];南开大学;2010年

6 潘新丽;中国传统医德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张欣;先秦饮食审美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刘红红;庄子思想与魏晋时期中国文艺的自觉[D];暨南大学;2010年

9 侯桂运;文言小说诗化特征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高连福;孔子与马克思的人学思想及其会通[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石磊;郭象《庄子注》“理”范畴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粟亮;庄子的自由之道[D];湘潭大学;2010年

3 谭玉龙;老子和马克思关于人的异化思想比较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4 杨丹;《沧浪诗话》的语言观[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汪光宏;基于“生命需要”的高中古诗词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伦建;语言的召唤—当代中国语言批评的特点与反思[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7 高敏;钟嵘“自然英旨说”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8 米丰翠;《老子》母性品格审美探微[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9 张彩风;儒家诚信观与当代社会诚信建设[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晓倩;论老子的无为思想与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郁红;周鑫;;从《道德经》解读老子理想的政治人格[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2 马德成;;论老子之道[J];学理论;2009年27期

3 曾祥芹;;《道德经》中的文章阅读论[J];山东图书馆学刊;2009年06期

4 杨斌庆;;《道德经》中的和谐思想[J];世纪行;2010年03期

5 孔德;;《道德经》真意(四)[J];武当;2011年07期

6 王扉;;《道德经》还是《德道经》?[J];东西南北;2010年06期

7 范子盛;;道是活的生命[J];老同志之友;2011年11期

8 李萍;;《道德经》中“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新解[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9 萧惑之;;老子:有极大智慧的古代哲学家[J];中关村;2008年01期

10 赵艳婷;;从“道法自然”体察老子之道[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Rudolf G.Wagner;;老子应对危机的两种方法(英文)[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化解危机的文化之道——东方智慧”中文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9年

2 杝鼓a,

本文编号:14118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4118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f51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