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判断在道德评价中的意义及功能
本文关键词:道德判断在道德评价中的意义及功能 出处:《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道德判断主要分为两种:规范性道德判断和评价性道德判断。规范性道德判断主要具有规约性和可普遍化的意义和功能;评价性道德判断主要具有评价性和描述性的意义和功能。在道德评价中,这种评价性道德判断主要具有评价性和描述性的意义和功能,但评价性和描述性意义和功能的发挥离不开规范性道德判断的意义和功能,即规约性和可普遍化性。
[Abstract]:The moral judgment is mainly divided into two types : normative moral judgment and evaluation moral judgment . The normative moral judgment is mainly of the meaning and function of the statutes and the universality . The evaluation moral judgment mainly has the meaning and function of the evaluation and descriptive sense . In the moral evaluation , the evaluation mainly has the meaning and function of evaluation and descriptive sense , but the evaluation and descriptive sense and function can not be separated from the significance and function of the normative moral judgment , namely , the statute and the universality .
【作者单位】: 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
【基金】:2009年贵州师范大学博士科研基金项目(社科博〈2009〉2号)
【分类号】:B82-02
【正文快照】: 道德判断在道德评价中处于什么地位?它具有什么样的意义和功能?通常来说,对道德判断在道德评价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系统阐述的主要是非认识主义者,包括情感主义者和规约主义者。其中,情感主义者将道德判断仅仅看作是情感的描述,没有任何认识意义;而规约主义者在肯定道德判断具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家胜;从语言学角度看评价意义[J];外语学刊;2002年03期
2 刘利民;;哲学视域中的语言问题[J];外语学刊;2006年06期
3 杨家胜;;西方语言哲学与俄罗斯当代评价语言理论研究[J];外语学刊;2010年03期
4 俞静贤;;法概念与法律的规范性——以凯尔森为中心的考察[J];清华法学;2006年03期
5 郑树梅;;现代西方伦理语言语用立场的确立——析维特根斯坦和斯蒂文森的意义理论[J];求索;2006年04期
6 张金岭;论道家人性论的实质[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7 刘尚明;;论现代性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价值情感主义[J];商场现代化;2006年36期
8 杨松;徐梦秋;;斯蒂文森的伦理分歧理论[J];社会科学辑刊;2010年03期
9 欧阳丽;;该说的和不该说的——新闻语言中价值信息的传达[J];声屏世界;2009年06期
10 骆婷;;摩尔“善”的不可定义[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1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丽英;因利诚信与因义诚信[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陈东;挪用公款罪若干疑难问题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3 朱冠明;道德语言之于道德教育的价值与运用[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黄惠惠;试论元伦理学对休谟问题的解答[D];复旦大学;2011年
5 于利群;论刑法中的期待可能性[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6 赵婕婷;[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1年
7 杨征源;黑尔的普遍规定主义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乔兰菊;俄语评价范畴的语义功能[D];黑龙江大学;2011年
9 阳建国;人类自由的绪论:波普尔非决定论思想的道德之维[D];中南大学;2003年
10 张治秀;论西方德治思想及其启示[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保罗;;论休谟的同情论伦理学[J];魅力中国;2010年14期
2 吴亚玲;;论休谟的同情理论[J];江西社会科学;2009年08期
3 叶飞;;情感主义及其当代德育意义[J];现代教育论丛;2009年01期
4 李杨;;论斯密情感主义道德评价理论及其当代启示[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10期
5 陈真;;艾耶尔的情感主义与非认知主义[J];江苏社会科学;2009年06期
6 关巍;于泉蛟;;近代情感主义伦理学思想的理论沿革与价值[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7 刘科;马庆;;Sentiments与Emotion——道德感情理论与情感主义的辨析[J];现代哲学;2009年06期
8 李娜;;追寻美德:麦金太尔对当代道德危机的反思[J];社会科学辑刊;2011年01期
9 李建华;道德情感功能的歧义[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10 白冰河;道德判断的形式研究[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军良;;超越“是”与“应当”之紧张:哈贝马斯对话伦理学 基本旨趣初揭[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价值哲学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李亚丹;张庆林;;道德直觉和道德推理的研究述评[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3 戴艳军;刘则渊;;论科学技术的道德评价[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吴秋兰;;论对自利本能的道德关注——兼评近年道德评价热点事件[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5 亓奎言;;神经伦理学及其对传统伦理学的挑战[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6 李锐;;孔子伦理思想与当代道德文明建设[A];孔学研究(第六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六次暨海峡两岸第四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7 吴宝珍;;作为道德境界追求的人全面发展原则[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五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邹玲;刘海君;;论荀子的荣辱观及其启示[A];孔学研究(第十三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三次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孔润年;;改革开放三十年与价值论伦理学的发展(摘要)[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价值哲学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纪如曼;;萨特伦理学基本框架研究[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7)[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黄勇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库兹城大学;当代西方美德伦理学的两个两难(上)[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南京师范大学 陈真;美德伦理学的现状与趋势[N];光明日报;2011年
3 北京战略研究学者 程亚文;偏执的布道者[N];中国经营报;2008年
4 康秋洁;洗洗手,你会更宽容[N];经济参考报;2008年
5 甘绍平;克隆人引发伦理争议[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6 钟一苇;“网络红人”的追捧与价值观念的扭曲[N];光明日报;2005年
7 王为民;道德现状评价的标准与方法[N];社会科学报;2000年
8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哲学博士 潘自勉;探寻传统孝道的现代转型[N];南方日报;2008年
9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学院 王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原则[N];光明日报;2008年
10 江苏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王露璐;嬗变·冲突·和谐[N];光明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齐贵云;西方道德情感主义视野中的移情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2 邵爱国;关于说谎的道德认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3 韩国庆;道德合理性的重建[D];复旦大学;2012年
4 亢丽娟;麦金太尔道德哲学批判[D];吉林大学;2010年
5 高辉;试论伦理学的三种理论形态[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6 郭建国;经济行为的伦理审视[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7 郑树梅;C.L斯蒂文森情感主义伦理二元方法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8 亓奎言;神经伦理学:实证与探新[D];浙江大学;2009年
9 刘庆华;经济伦理学引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10 戴景平;善恶的人性尺度和社会尺度[D];吉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萍;斯洛特的道德情感主义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2 石超;论作为道德判断的“善意谎言”[D];西北大学;2012年
3 陈晓曦;休谟情感主义伦理学的论证及其旨趣[D];复旦大学;2008年
4 张彩;论艾耶尔的情感表达主义[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5 栗蕊蕊;道德选择能力的培养[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李凌;论运气与道德责任[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7 吕如峰;规范异化现象之解[D];西北大学;2010年
8 盛旭;论当代生命伦理学中的德性伦理的回归[D];吉林大学;2006年
9 陈升磊;麦金太尔美德伦理研究[D];湘潭大学;2006年
10 谷文君;休谟与叔本华同情理论之比较[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4152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4152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