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道德的实践基础与人性之维

发布时间:2018-01-15 08:26

  本文关键词:道德的实践基础与人性之维 出处:《思想教育研究》2017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人的社会化 实践基础 道德 人性


【摘要】:人是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有机结合,其本质是劳动和社会关系。作为个体的生存实践,人类在获取生活资料的劳动中发展生产力与提高劳动效率,产生新的生产关系;作为群体的社会实践,人类在学习中形成劳动,在斗争中产生国家,在实践中产生新的社会关系;作为精神属性的道德实践,是人类意识到主客体之分,并在改造世界的劳动实践活动中,主动适应环境,形成的道德规范和文化。人类最终在道德实践中超越"动物身体",实现人性丰满。从人性的维度来看,道德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
[Abstract]:Man is a natural attribute, social attribute and spiritual attribute, its essence is labor and social relations. As an individual living practice, human beings develop productive forces and improve labor efficiency in the labor of obtaining the means of living. Producing new relations of production; As the social practice of groups, human beings form labor in learning, state in struggle, and new social relations in practice. As a spiritual attribute, the moral practice is that human beings are aware of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subject and object, and actively adapt to the environment in the labor practice activities of transforming the world. Finally, human beings transcend the "animal body" in moral practice and realize the fullness of human na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uman nature, morality is formed and developed on the basis of practice.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分类号】:B82-061
【正文快照】: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明确指出:“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1]146自古以来,学者们对人性的讨论多以人性本恶以及人性本善为立足点,这是一种形而上学的分析方法,忽略了人性现实的发展过程,割裂了人性各个阶段的不同表现形式。人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高国希;论道德实践[J];学术月刊;1994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戴贝钰;;道德的实践基础与人性之维[J];思想教育研究;2017年06期

2 叶方兴;;道德理论与社会理论的会通:必要、可能及其路径[J];青海社会科学;2014年05期

3 陈友放;;大学生涯的德育全程关怀研究[J];教育探索;2009年02期

4 高晓兰;市场经济下的道德问题讨论综述[J];学术月刊;1996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前有;论科学与道德的合与离[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4年01期

2 李英姿;有关市场经济和道德问题的讨论[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1994年04期

3 项清焕;权力道德论[J];洛阳师专学报;1998年04期

4 刘奔;关于道德的先进性和广泛性[J];求是;2000年02期

5 唐凯麟,黄富丰;道德建设的新探索——读《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J];理论前沿;2000年03期

6 陶莉,蒋南平;知识资本与经济发展中的道德观[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7 ;《生态环境道德论》简介[J];环境教育;2003年03期

8 梁堂华;;资本无道德论的道德评判[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9 刘林鹰;;伦理与道德的关系之探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年05期

10 徐冲德;关于道德共同性的理解问题[J];东岳论丛;198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周吉平;;李大钊道德观的变动及其思想基础[A];李大钊研究论文集[C];1999年

2 李文演;;从克己复礼观看孟荀道德教育论特征[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黄力之;;普世价值:从虚幻到现实[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8年

4 樊泳湄;;从儒家的“修身”与“克己”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自律与他律[A];孔学研究(第四辑)[C];1998年

5 李广德;;论茅盾的道德观——茅盾大文化观之二[A];茅盾研究(第七辑)[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北京战略研究学者 程亚文;偏执的布道者[N];中国经营报;2008年

2 陈蓉霞;逐利就是资本的道德[N];东方早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瑾;从麦凯错论看道德的客观性问题[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晓乾;关于当代西方道德养成理论的理性思考[D];山西大学;2014年

2 李常乐;论福柯的伦理与道德之辨[D];广西民族大学;2016年

3 谢进川;法国传统道德的现代转型及启示[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4 谢永行;伦理道德力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5 石娉婷;GDP崇拜的道德代价问题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0年

6 童萍;恩格斯的科学道德观及其当代意义[D];安徽大学;2003年

7 寇宝银;科学技术和伦理道德的内在关系与互动作用探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8 孙良瑛;非常时期的特殊道德及其评价[D];大连海事大学;2005年

9 黄天丞;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利益关系的道德调控[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10 唐俐;“道德冷漠”现象的成因分析及其矫治[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4275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4275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71c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