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真善之异——中西传统伦理学的一种比较

发布时间:2018-01-25 12:25

  本文关键词: 真 善 伦理 道德 出处:《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5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某种程度上,中西传统伦理学都把真纳入到了探讨善的伦理学之中,从而使得它们的伦理学都成为真善统一的伦理学。但是,中国传统伦理学(特指儒家伦理学说)以善为真因而它在实质上仍仅仅是探讨善的伦理学,而西方传统伦理学则以真为善因而它在实质上则是既探讨真也探讨善的伦理学,这也使它把伦理学和知识论结合了起来。中西传统伦理学真善之异系统地体现在中西传统伦理学关于道德对象、求善路径和评价方式的论述中,它使中西传统伦理学成了两种风格迥异的伦理学。风格迥异意味着它们相互之间存在着取长补短、相互融合的必要性,而探讨它们之间的真善之异则为它们相互之间的取长补短、相互融合提供了基础。
[Abstract]:To some extent, both Chinese and Western traditional ethics have brought truth into the ethics of exploring the good, thus making their ethics become the ethics of the unity of truth and goodness. Chinese traditional ethics (especially the Confucian ethics theory) regards good as the truth so it is still only the ethics of exploring the good in essence. The western traditional ethics regards the truth as the good, so in essence it is the ethics which not only discusses the truth but also explores the good. This also makes it combine ethics with the theory of knowledg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ruth and goodnes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traditional ethics is systematically reflected in the discussion of moral object, path of seeking good and the way of evaluation in Chinese and western traditional ethics. It makes Chinese and Western traditional ethics into two different styles of ethics, which means that there is a need for each other to learn from each other and to merge with each other. Exploring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provides a basis for their mutual learning and fusion.
【作者单位】: 湖北大学哲学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1AZX007)
【分类号】:B82-091
【正文快照】: 伦理学是关于善的学科,但是,它与真又有不解之缘。从传统伦理学来看,尽管中国的传统伦理学(我们这里特指儒家伦理学)和西方的传统伦理学作为善的理论都涉及到了真的问题,但是,它们对于真善关系的处理却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异,这些差异直接影响着它们的伦理学的理论形态和价值取向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强以华;;道德:自明性与知识性——兼论知识性在应用伦理学中的地位[J];哲学动态;201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启福;;理解与实践——对理论与实践关系的一种诠释学反思[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2 陈天梅;略论亚里士多德的德性幸福观[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3 彭凤莲;;商业贿赂的社会文化成因及防治对策[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4 王建文;;论产权制度的伦理意蕴[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5 孟凡平;;高师院校培养师范生人文素养的必要性及途径[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6 陶艳华;于爱英;;亚里士多德政治伦理实践论[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7 马腾;;儒家“中庸”之传统法文化观照[J];北方法学;2011年02期

8 季中扬;;论西方美学思想史中的快感概念[J];北方论丛;2009年05期

9 刘炜;胡海军;;网络事件及其道德冲突初探[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11期

10 钟祖荣;可持续发展消费伦理的大力倡导及其生态意义[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溢木;;人本与德性的交替:古希腊经济伦理思想主要特征——以古希腊两部史诗为例[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2 杨明;;“中和”思想的伦理内涵及其现代价值[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3 刘松涛;李建会;;断裂、不确定性与风险——试析科技风险及其伦理规避[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张永缜;;人类面向未来的路向选择:共生时代[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5 尹晶;樊勇;;化学工程主体的责任分析[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6 李忠;;中国教育史研究的目标定位及其发展走向[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7 刘巧利;;略论孔子和苏格拉底的“道德可教性”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较研究(含比较教育等)[C];2009年

8 郭芝叶;文成伟;;我国高校理工科研究生科技伦理观探析[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09《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论坛暨第十六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9年

9 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与道德批评[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白英丽;;拜伦的英雄热情的道德理想透视[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新丽;中国传统医德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匡宏;休谟道德哲学中的情感与理性关系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3 蒋馨岚;传统与超越: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的价值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方菲;伦理视阈下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梁栋;当代中国政府执行力的责任治理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6 杨鲁静;品格优势的评估及其在心理临床中的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姚林群;课堂中的价值观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振存;文化视阈下城乡教育公平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9 梁德友;转型期中国弱势群体伦理关怀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10 李金鑫;道德能力的道德哲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波;天国的世俗关怀[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艳;教育改革背景下初中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冷兰兰;儒家之“勇”的伦理意蕴[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4 孙振华;网络语境下自然人格的法律扩展[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5 鲁东海;电视新闻伦理的道德冲突与救治[D];南昌大学;2010年

6 叶济君;基于权力制约的行政伦理制度化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7 张倩倩;罗尔斯“正义稳定性”问题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8 方美红;城乡差别视角中农村籍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9 罗田;城市交通理念绿色转向研究初探[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10 张坤;个人艾滋病信息告知与保密的伦理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再林;燕连福;;从“知性伦理”到“家本伦理”——关于中西传统伦理学的一个比较[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2 郭美华;;传统伦理学的特质及其衰落——论蔡元培对中国古代伦理学的研究[J];学术界;2010年03期

3 贾必璋;王满祥;;传统伦理学的价值特征[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1期

4 燕连福;;中国传统伦理学的对话范式[J];贵州社会科学;2007年04期

5 张长法;论我国传统伦理学的基本内涵及其价值[J];渤海学刊;1996年01期

6 朱海林;;后现代伦理观对传统伦理学的批判和超越[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7 王云霞;;生命同根:伦理主体的拓展何以可能[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8 迟成勇;;张岱年对中国传统伦理学说基本问题的研究[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李晨阳;肖红;;女性思维方式的挑战(续)[J];哲学动态;1990年02期

10 刘恒山;;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与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重大变革[J];文史博览(理论);2009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亓奎言;;神经伦理学及其对传统伦理学的挑战[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韩东(作家、评论家);一个孤独者的山与湖[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包建华;毛泽东功利主义伦理思想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4628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4628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0ea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