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生态公民的伦理精神
本文关键词: 生态公民 伦理精神 培育 出处:《中共吉林省委党校》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20世纪中叶以来,生态环境问题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成为全球共识性的热点问题。环境严重污染、资源日渐枯竭、生态系统日渐失衡,这些问题的出现,表明人类与自然的矛盾冲突日益尖锐。近年来,国际上很多学者认为仅依靠技术治理是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生态问题的,人的因素才是解决生态问题的关键所在。因此,西方学术界一直以来都致力于生态公民理论的研究。概括来说,生态公民是指具有生态文明意识和生态伦理美德并自觉将其付诸实践的新型公民。本文首先从生态公民培育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作用入手,提出培育生态公民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生态文明建设呼唤生态公民的培育。生态公民作为主体基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权利主体、道德主体和实践主体。其次,阐述了生态公民的基本规定性及其伦理精神。其基本规定性是遵循生态规律之真、追求生态伦理之善、探寻生态自然之美;其伦理精神实质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其具体表征为尊重生命、善待自然、环境责任和生态公正。再次,从现实发展状况来看,生态公民的伦理精神存在缺失现象,表现为漠视生命、破坏自然、消费异化三个方面。究其原因,可以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来分析,主观方面主要是指环境保护意识淡薄、生态道德思想滑坡、消费理念存在误区等,客观方面主要是指环境教育发展滞后、法律法规不健全、环保组织缺位等。最后,立足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合格主体形态的目标,从宣传引导、环境教育、合理消费、环保参与和法制保障等方面探索生态公民伦理精神的培育路径。
[Abstract]:Since the middle of 20th century,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have gradually come into people's view and become a global consensus hot issue. Seriou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resource depletion, ecosystem imbalance, these problems appear. In recent years, many scholars in the world believe that it is impossible to fundamentally solve ecological problems by relying on technology governance alone. The human factor is the key to solve the ecological problem. Therefore, the western academic circles have been devoting themselves to the study of ecological citizenship theory. Ecological citizen is a new type of citizen who ha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ciousness and ecological ethics virtue and puts it into practice consciously. Firstly, this paper starts with the influence of ecological citizen cultivation o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cultivation of ecological citizens is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all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ecological citizens. Ecological citizens as the main basis is the right subjec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Secondly, it expounds the basic regulation and ethical spirit of ecological citizen, which is to follow the truth of ecological law, pursue the good of ecological ethics and explore the beauty of ecological nature. The essence of its ethical spirit is to realize the harmony and unity between man and nature. It is characterized by respect for life, kindness to nature,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y and ecological justice. Thirdly,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development of reality, the ethical spirit of ecological citizens is missing phenomenon, which shows that they ignore life and destroy nature. The reason of consumption alienation can be analyzed from the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aspects. The subjective aspect mainly refers to the weak consciousnes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e decline of ecological moral thought, the misunderstanding of consumption concept and so on. The objective aspect mainly refers to the lagging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mperfect laws and regulations, absence of environmental organizations, etc. Finally, based on the objective of providing qualified subject 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China, from the propaganda guidance,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Rational consumpti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articipation and legal system guarantee to explore the cultivation path of ecological citizen ethical spirit.
【学位授予单位】:中共吉林省委党校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B82-05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梦如;市场秩序与伦理精神[J];现代哲学;2001年02期
2 宋学红,刘晖;论日本现代化进程中的伦理精神及其经验教训[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1年04期
3 许捷,米双红,刘德新;论我国管理实践中“人道主义”伦理精神的辩证发展[J];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4 吕菊梅;论岗位中的伦理精神[J];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11期
5 谈际尊;伦理精神的生态理解与生态对话——读《伦理精神的价值生态》[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6 郭洪博,李春凤;小康社会的伦理精神[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4年04期
7 王正平,周治华;小康社会与城市伦理精神[J];伦理学研究;2005年02期
8 牛庆燕;;试析“契合”中的历史向度——读《科学与人文的契合:科学伦理精神历史生成》[J];伦理学研究;2006年01期
9 周全德;齐建英;;论中原伦理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创造性转换[J];学习论坛;2006年02期
10 杜灵来;;伦理精神与社会的公平和效率[J];长江论坛;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陈桂蓉;;公民伦理精神的生长期待及其培育[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卫琦;;略论中华传统武德精神对当代中国社会伦理精神的借鉴意义[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陈绪新;;“被迫现代性”与当代中国伦理精神重构——我们需要一种积极伦理学[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4 兰辉耀;;庄子技术观的伦理精神及其现代价值[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5 张琼;;科学发展观的伦理意蕴[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6 许在荣;张传文;;关于科学发展观的伦理思考[A];安徽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学术年会哲学学会专场——“科学发展观与安徽崛起”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杨国桢;陈支平;;闽台家族对炎黄文化的追寻[A];中华文化与地域文化研究——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20年论文选集[第四卷][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爱华;简论科学伦理精神[N];光明日报;2004年
2 曹远州;培植公民伦理精神[N];厦门日报;2006年
3 樊浩;和谐伦理的道德辩证法[N];光明日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段 文;建设法治经济要从重构市场伦理精神开始[N];21世纪经济报道;2003年
5 广东警官学院 杨经录;和谐社会需要伦理精神支撑[N];中国教育报;2007年
6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张霄;功利逻辑、伦理精神与社会信任[N];光明日报;2013年
7 陈锦文 汕头市委党校;教育应注意伦理精神培养[N];汕头日报;2008年
8 ;世纪探索:“中国精神”[N];中华读书报;2000年
9 白永伟 大同日报社;试论科学发展观的伦理精神[N];大同日报;2011年
10 卢斌;NGO的伦理精神与公共责任[N];光明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高炜;生态文明时代的伦理精神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2年
2 尚洪波;大学的伦理精神[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冰;浅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伦理精神[D];黑龙江大学;2007年
2 徐飞;论生态公民的伦理精神[D];中共吉林省委党校;2017年
3 周玮;论中国企业伦理精神的构建[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4 苏洁;制度诚信与公民伦理精神[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5 罗彬;企业伦理精神与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D];新疆大学;2003年
6 刘城;我国非政府组织的伦理精神及其培育[D];中南大学;2006年
7 朱爽;韦伯经济伦理精神及其当代理性启示[D];新疆大学;2010年
8 万思志;和谐与发展中的伦理精神[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9 邓纯余;我国市场经济的伦理性探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10 朱春梅;当代中国高等教育的伦理精神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4637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463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