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亚里士多德论功能、幸福与美德

发布时间:2018-01-26 08:35

  本文关键词: 功能 幸福 美德 理性 出处:《伦理学研究》2013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亚里士多德通过"功能"概念,论证了"幸福"和"美德"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这就是其著名的功能论证。他认为,幸福是一种人的活动,且是人特有功能的实现活动。"活动"与"功能"之间联系十分密切,这在希腊文中显而易见。在他看来,事物的自然本性决定事物目的,也决定事物的特有功能;同时,正是通过事物的功能,我们才能理解事物的本性或目的。对人而言,其特有功能是理性或言说(logos)。因而,卓越发挥功能之人就是好人或幸福之人,人的幸福也就是"卓越的理性之实现活动"。与理性相应,美德可以分为两种:品格卓越;理智卓越。可以说,功能论证是亚里士多德对"幸福"和"美德"最为核心的论证,该理论也是我们理解西方文明的基础与前提。
[Abstract]:Aristotle demonstr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appiness" and "virtue" through the concept of "function", which is his famous functional argumentation. In his opinion, happiness is a kind of human activity. The connection between "activity" and "function" is very close, which is obvious in the Greek text. In his opinion, the natural nature of things determines the purpose of things. It also determines the special function of things; At the same time, it is through the function of things that we can understand the nature or purpose of things. The person who exerts the function excellently is the good person or the happy person, the human happiness also is "the remarkable rational realization activity". Corresponding to the reason, the virtue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kinds: the character is remarkable; It can be said that functional argument is Aristotle's core argument of "happiness" and "virtue", which is also the basis and premise of our understanding of Western civilization.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
【基金】:江苏省优势学科项目资助
【分类号】:B82-06
【正文快照】: 现实条件的制约与束缚不可避免,只有自足的理性生活才能为人追寻神的道路提供指南。人非神,却仍要追求如神般的完美与卓越,这或许是亚里士多德解读“幸福”和“美德”时留给后人的启迪之一。他依据对人之“功能”的解读,清晰地阐明了这两个在今日备受争议的概念,进而创建了完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钱善刚;;身行据乱 心写太平——康有为家思想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2 郑亚莉;;道德选择—主体性道德教育的内在诉求[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3 李卫东;;论幸福的社会属性[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4 吴先伍;理性与情感:亚里士多德与孟子伦理思想的差异[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5 李伟;;柏拉图《理想国》与当代都市社会[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6 蒲德祥;;幸福组织:概念、思想溯源及研究框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7 许卫刚;陈林;;“善”与“仁”:孔子和苏格拉底道德思想的共通之处[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8 张中敏;;如何理解人的本质问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9 张志辉;;亚里士多德城邦政治的中庸思想[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10 曹兴江;;论先秦儒家中庸思想与亚里士多德中道观的异同[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汪其昌;;信托财产权制度的特质及其经济学分析[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高国希;;论个人品德[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晏辉;;论中国伦理学的三种形态[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葛洪;;中国需要真正的研究型大学出版社[A];中国编辑研究(2006)[C];2007年

5 孙桂丽;;也谈教育学术人生——学术的人生是至高的幸福[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全体辅导员;;华侨大学90后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压力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8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二)[C];2008年

7 张爱华;张有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万晓颖;;秩序与公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韩志伟;;生产与技术: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嬗变[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10 汪凤炎;;“德”的含义及其对当代中国德育的启示[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靳宝;批判哲学的现象学批判[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苏彦新;近代西欧大陆私法的历史基础[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6 徐媛媛;德尔斐神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王希艳;环境伦理学的美德伦理学视角[D];南开大学;2010年

8 张凤莲;马克思对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挑战[D];南开大学;2010年

9 孙经国;从理想性政治哲学到现实性政治哲学[D];南开大学;2010年

10 金世余;我国中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笛;论道德义务不能成为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郑艳艳;社会进步标准的当代阐释[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刘微;中古罗马天主教会经济伦理的嬗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丽英;因利诚信与因义诚信[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孙欢;政治参与的伦理维度[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李常春;中国股票市场制度建设中的公平问题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肖劲舟;马克思和谐理论视角下中道思想的当代价值[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万波;科学发展的道德思考[D];湘潭大学;2010年

9 易显;侵权责任的法哲学基础[D];湘潭大学;2010年

10 徐盼;霍布斯的法律观探析[D];湘潭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进田;;正义规范的优先性及其人本价值意蕴[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2 房德玖;亚里士多德论美德的政治性[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3 芳尘;;罗素谈幸福之路[J];健身科学;2009年11期

4 费尚军;;市场社会中的美德诉求——亚当·斯密美德理论读解[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8年04期

5 张石平;;人生幸福的四则混合运算[J];中华养生保健;2006年10期

6 王啸;;论道德教育的幸福功能[J];当代教育科学;2010年14期

7 陈占友,江畅;论幸福 完善与享受[J];武汉交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8 王浩然;;这也会过去[J];师道;2006年03期

9 马志国;;幸福来自感恩[J];养生大世界;2006年11期

10 王永年;德福配称的价值祈向——从卢梭、康德到马克思[J];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沐守宽;顾海根;;美德形容词评定量表的建立[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刘玮;;亚里士多德与当代美德伦理学[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李虹;羞耻感功能论[N];光明日报;2008年

2 郭洪新 王君琦;如何看待生活方式世俗化倾向[N];北京日报;2000年

3 朱贻庭 作者系上海市伦理学研究会副会长;评生活方式的世俗化和世俗化的价值观[N];文汇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康宇;儒家美德与当代社会[D];黑龙江大学;2007年

2 李义天;当代美德伦理学研究:关于伦理多样性的论证与辩护[D];清华大学;2006年

3 沐守宽;美德形容词评定量表的建立及其应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4 苏森森;成就美德[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慧静;科学技术发展与美德之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魏丽华;消费主义价值观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刘财安;柏拉图道德教化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4 符艳红;从人性视角论代际公平与和谐[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5 胡金枫;论心灵的自由与力量[D];浙江大学;2007年

6 胡念飞;追求善的起源[D];吉林大学;2005年

7 吴桂花;德性与教化[D];南昌大学;2005年

8 冀艳丽;莎夫茨伯利的道德情感论[D];复旦大学;2009年

9 刘淑芳;亚当·斯密美德论探析[D];郑州大学;2012年

10 陈莉莉;论西方励志书在实施品格教育中的作用--以《美德书》为例[D];温州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4651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4651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5bc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