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莱布尼茨的自由观及其意义

发布时间:2018-01-30 23:53

  本文关键词: 个体性 自发性 理智性 偶然性 自由 出处:《伦理学研究》2015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自由和必然的关系是人类理性面临的两大难题之一。莱布尼茨在《神义论》中把自由定义为"自发性加理智性",并论证了自由实现的条件:个体性是自由的基础,自发性是自由的必要条件,理智性是自由的灵魂,偶然性是自由的各种可能性在场。莱布尼茨的自由观在人类自由思想史上起到承先启后的作用:克服前人自由思想的不足,并且也是其后哲学发展的思想源泉。他的自由思想也更好地反映了当时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需要,具有推动社会历史进步的现实意义。
[Abstract]: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reedom and necessity is one of the two difficult problems faced by human reason. Leibniz defined freedom as "spontaneity plus reason" in theology of God. And demonstrated the conditions of freedom: individuality is the basis of freedom, spontaneity is the necessary condition of freedom, reason is the soul of freedom. Chance is the presence of various possibilities of freedom. Leibniz's concept of freedom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history of human free thought: overcoming the shortcomings of previous free thoughts. His freedom thought also reflected the needs of the new bourgeoisie in the struggle against feudalism and had the realistic significance of promoting the social and historical progress.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基金】:吉林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科学前沿与交叉学科”(450060482140)
【分类号】:B82-05
【正文快照】: “自由”是一个坐标,每一个哲学学说只有在这个坐标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才能获得意义,自由又是一个靶子,每个哲学体系只有瞄准这个目标,才能获得其新的生命力。“自由是什么是一个古老的话题:无论是哪一个民族,哪一个时代,哪一个宗教,哪一种哲学都离不开这个主题”[1](P313)。由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双龙;;莱布尼茨对自由与必然迷宫的破解及其存在的问题[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宏烈;;论康德哲学的批判精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2 吴亚平;;论自然的属性及环境法的理念[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3 李洵,陈徽;康德的普世伦理之善恶概念[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4 张能为;康德哲学的理论构想与现代回响[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5 周开宁;;契约精神与和谐社会[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6 张能为;;绕不过的康德哲学[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7 张能为;;康德意义:现代经验主义的解读与新路径[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8 刘尚励;;霍金先生的悖论[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9 姜智红;;休谟怀疑主义述评[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10 杨慧民;论德国古典哲学的“实践优先”原则[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仁贵;;再论伦理与道德的关系[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2 李容华;刘国华;;有限理性的澄明及其对会计行为规范化的影响[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柯华庆;;科斯命题的逻辑视角[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4 岳永杰;;论信息化时代下的伦理建设[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林玉鹏;;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伦理思想及其矛盾困惑[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陈宝;;时间之思——论流俗时间观与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时间观[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7 梁工;;希腊神话与希伯来族长传说:家庭观念比较研究[A];宗教对话与和谐社会(第三辑)——第三届“宗教对话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陈文庆;;斯多亚派的神观念[A];基督教思想评论第十四辑[C];2012年

9 王传玲;;主体性的内在意蕴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作用[A];人的发展与社会进步——第十四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10 曾一果;;身份的标识:大众媒介与都市空间的再生产[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12)——可沟通城市:理论建构与中国实践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刘建勋;我国农村社会信用理念的生成及其法律保障[D];山东大学;2010年

3 徐奉臻;从“隐性自在”到“显性自为”[D];吉林大学;2011年

4 赵异;康德、马克思、海德格尔实践与认识关系思想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方付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周金刚;量刑情节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7 张留华;数学、指号学与实用主义[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冯旭洋;论教育“主体”[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潘震;中国传统情感英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米广春;科学思维培养的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彦婷;和谐社会视角下公共行政人员职业道德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小妹;“自然状态”范式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周志明;亚里士多德与孔子的德福观之比较[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朱U,

本文编号:14775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4775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fca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