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论现代性的伦理范式

发布时间:2018-02-09 17:26

  本文关键词: 现代性 前现代 伦理范式 出处:《伦理学研究》2014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现代性指在理性的前提下对合理性的追求和论证这样一种性状。伦理架构的前现代范式表现为一个三重结构:未受教化的人性、伦理学的训诫、为实现某目的而可能所是的人性。而现代性的伦理范式则失去了目的性的人性概念,它转身去寻求对伦理训诫的理性证明,力图为伦理道德奠定一个理性的基础。此种论证经由休谟到康德再到边沁,其对于合理性的论证昭示了现代伦理范式所能到达的高度及其深层特征。
[Abstract]:Modernity refers to the pursuit and demonstration of rationality under the premise of rationality. The premodern paradigm of ethical structure is manifested in a triple structure: uneducated human nature, ethical precepts. The ethical paradigm of modernity has lost the concept of purposive human nature, and it has turned to seek rational proof of ethical precepts. Through Hume to Kant and then to Bentham, the demonstration of rationality reveals the height and deep characteristics of modern ethical paradigm.
【作者单位】: 中南大学哲学系;江西赣南师范学院;
【分类号】:B82-0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雪;;杜威的认识论对“二元论”的“克服”[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2 肖顺武;;试论民法意思自治理念之嬗变——基于民事主体视角之解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3 吴玉军;;确定性追求与自我的失落——考察前现代人生存境遇的一个视角[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4 李革新;;从自然王国到自由王国——论康德、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自由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5 胡万年;;奥古斯丁自由意志概念的形而上维度——兼与康德自由意志的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6 王建军;;康德自由理论的两个前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7 王猛;晚期希腊哲学伦理化倾向的历史根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8 钱善刚;;身行据乱 心写太平——康有为家思想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9 郑亚莉;;道德选择—主体性道德教育的内在诉求[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10 李卫东;;论幸福的社会属性[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宫睿;;作为理性的批判的“启蒙”——对康德“启蒙”思想的一个阐释[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上)[C];2011年

2 代峰;;论康德的尊严观[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刘月岭;;康德意志自由的三重境界[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4 汪其昌;;信托财产权制度的特质及其经济学分析[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曾云莺;;耻感、耻德与公共文明的培育[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6 高国希;;论个人品德[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7 晏辉;;论中国伦理学的三种形态[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8 万俊人;;政治如何进入哲学[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上卷)[C];2007年

9 孙桂丽;;也谈教育学术人生——学术的人生是至高的幸福[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10 赵名宇;;文艺复兴以来自然观的历史演变[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文辉;语言评价理论的价值哲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3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顾远飞;市场化环境下的大学运行逻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靳宝;批判哲学的现象学批判[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白雪峰;当代中国大学人文精神的培养[D];辽宁大学;2010年

9 崔绍怀;中国鲁迅《野草》研究史论[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叶宗玲;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小型私营企业诚信问题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王华丽;初中生道德情感的理论分析及培养途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笛;论道德义务不能成为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贺羡;我国两性收入差距的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5 刘昌顶;以人为本的哲学视角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6 郑艳艳;社会进步标准的当代阐释[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姜义颖;休谟的技术观剖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8 刘微;中古罗马天主教会经济伦理的嬗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赵媛媛;中国意象油画的色彩表现力[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吕铮铮;中国当代艺术中艳俗因素研究与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彭松;王雪冬;;个人主义及其文化困境[J];天中学刊;2006年01期

2 陈庆超;;德性的式微与回归[J];道德与文明;2008年02期

3 刘华杰;;现代性背景下道德教育目标的信仰缺失及重构[J];教育学术月刊;2010年06期

4 周福岩;;传统道德惯习与现代性之间的张力[J];社会科学辑刊;2006年04期

5 高兆明;道德建设的现代性反思:形势、问题与对策[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6 戴兆国;马克思伦理精神的现代性审视[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7 赵庆杰;刘曙辉;;现代性社会的伦理命运与道德困境[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8 赵庆杰;;现代性社会的伦理命运与道德困境[J];道德与文明;2008年04期

9 刘擎;;国家中立性原则的道德维度[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10 黄瑜;;他者的境域——“普世伦理”的另一种可能[J];道德与文明;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张谦;;孔子孝道理论的现代性——孔子孝道理论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与价值[A];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王玉侠;;替代性道德根源的重建——泰勒的自我认同观[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3 李长伟;;启蒙时代的开启与古典公民教育思想的终结[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章益国;;比附与迷思:韦伯命题与儒家资本主义学说——对“儒家伦理促进现代化”论断的一个反思[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下)[C];2004年

5 刘松涛;李建会;;断裂、不确定性与风险——试析科技风险及其伦理规避[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龚鹏程;;现代文明的反省与伦理重建[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化解危机的文化之道——东方智慧”中文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9年

7 张志贵;;辩证把握当代伦理道德的多维时代精神[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8 王青原;;人的尊严与未来[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肖自强 渠敬东 姚福燕;涂尔干的现代性主题:道德个人主义与法团公共性[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2 陈忠;发展伦理学的基本问题与发达地区的社会责任[N];光明日报;2007年

3 李景林 整理 阮帆;孔子“忠恕”符合现代精神[N];北京科技报;2005年

4 苏州大学哲学系 陈忠;社会团结:实现发展与应对灾难的伦理选择[N];社会科学报;2008年

5 樊浩;和谐伦理的道德辩证法[N];光明日报;2005年

6 李钧;人文学者“为生民立命”的人间情怀[N];中国教育报;2007年

7 苏州大学 陈忠;制度创新:社会团结、社会责任的伦理构建[N];苏州日报;2009年

8 杨志华;简评《应用伦理学概论》[N];光明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张夫伟;迷失与追寻[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2 胡yN峗;西方德性伦理传统批判[D];中南大学;2008年

3 刘铁芳;生命与教化[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薛勇民;环境伦理学的后现代诠释[D];山西大学;2004年

5 王华;在道德与政治之间[D];吉林大学;2012年

6 汪怀君;人伦背景下的交往伦理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7 冯洁;论戊戌时期的乐利学说[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段江波;危机·革命·重建[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雷;现代社会中的信任危机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2 李骅;论怨恨[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史育华;论道义论的内在根据和实践价值[D];西北大学;2008年

4 付佳;论现代性伦理教化[D];河南大学;2008年

5 田冠浩;卢梭的问题 康德的回答[D];吉林大学;2009年

6 杨惠;现代“道德自我”的伦理反思[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7 包玉颖;生命伦理学视域下的性伦理建构[D];东南大学;2006年

8 周付林;试探发展伦理的核心价值观与实践功能[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9 刘丽;德性伦理的复兴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张晓芳;论当代中国公共知识分子的伦理精神[D];苏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4984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4984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39e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