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马克思道德哲学的三个维度
本文关键词: 马克思道德哲学 自由 生存正义 出处:《理论探索》2017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马克思看来,劳动作为人的本源性的活动,它体现了人的自由。在此,马克思确立了一种全新的自由本体论。他从"实践哲学"的范式去阐释自由,从而在唯物史观的地基上,揭示了道德与利益之间的辩证张力关系;指明了规范性的道德原则不是立基于超验实体,而是根源于现实,这在很大程度上使马克思的道德哲学与其他道德哲学区分开来。马克思揭示了道德的根源、本质及功能,破除了西方伦理学史上长期存在的"道德幻象",从而使道德的本来面目得以呈现。马克思通过批判资本主义的道德而彰显了一种"真正的人的道德"——人的生存正义。道德不再是利益冲突的麻醉剂,而是人的存在方式,在真正的共同体之中,人与他人之间实现了内在有机的统一与和谐。
[Abstract]:In Marx's view, labor, as the activity of the origin of human beings, embodies the freedom of human beings. Here, Marx established a new kind of free ontology. He explained freedom from the paradigm of "philosophy of practice". Thus, on the foundation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the dialectical tension between morality and interest is revealed, and the normative moral principle is not based on transcendental entity, but rooted in reality. To a great extent, it distinguishes Marx's moral philosophy from other moral philosophies. Marx revealed the origin, nature and function of morality. It breaks down the long-standing "moral illusion" in the history of western ethics, thus making the true appearance of morality. Marx, through criticizing the morality of capitalism, reveals a kind of "real human morality"-the existence of human beings. Morality is no longer a narcotic of conflict of interest, In the real community, the unity and harmony between human beings and others are realized.
【作者单位】: 华中农业大学;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劳动与自由:马克思的正义观研究”(17YJC710063),负责人彭文刚
【分类号】:B82-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广兰;首届国际道德哲学研讨会综述[J];道德与文明;2004年06期
2 马拥军,杨楹,张禹东,刘翠,庄锡福;重建道德哲学(笔谈)[J];华侨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3 嵇宏;首届道德哲学学术研讨会在我校举行[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4 程国斌,毕素华;全球化背景下的道德哲学[J];学海;2004年06期
5 何怀宏;;道德哲学的可能性与限度[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6 朱涛;;全球化市场经济社会中道德哲学之思考[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7 田海平;;走向“伦理思维”的道德哲学[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8 王珏;;后现代视阈中伦理谋划的道德哲学基础[J];道德与文明;2008年06期
9 靳松;;理性道德何以可能——洛克道德哲学的论证前提[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10 白玉冬;;道德哲学“三段式”演化路径[J];求索;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何怀宏;;道德哲学的可能性与限度[A];第二届中国南北哲学论坛暨“哲学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樊浩;;耻感的道德哲学意义[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3 詹世友;;一种道德哲学叙事:我们如何追寻正义[A];“卧龙人生”文化讲演录(第一辑)[C];2011年
4 崔宜明;;道德哲学之重建——中国社会结构的转型与伦理变革[A];时代与思潮(7)——20世纪末的文化审视[C];2000年
5 戴兆国;;康德道德哲学思想的起源和理论转向[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6 张玉琛;;道德哲学视阈下的科技进步及其伦理困境[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7 马庆;;对“正当优先于善”的分析[A];文化复兴:人文学科的前沿思考——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12年
8 刘昱东;;“中立主义”与和平主义——试论罗素的道德哲学与和平主义思想之关系[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绪新;信用伦理及其道德哲学传统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萌萌;马克思道德哲学进路及价值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3年
2 胡娟;“依赖性”对道德哲学的启示[D];东南大学;2006年
3 陈多旭;戴震道德哲学评析[D];安徽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5052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505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