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技术—道德耦合力场的解构与风险
本文关键词: 道德品质 技术进步 同一论 同向运动 对立论 社会功能 道德起源 不对称性 技术起源 经济发展 出处:《哲学研究》2014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技术与道德之间的关系十分微妙而复杂,自古以来,就有科技中立论、道德万能论、道德无用论以及同一论、对立论等不同观点:科技中立论认为科技与道德分处不同领域,科技相对独立;道德万能论夸大了道德的作用,认为道德可以取代一切;道德无用论则忽视道德的作用,贬低道德的社会功能;同一论强调技术与道德之间的同向运动,认为技术进步可以促进道德进步,道德进步反过来也可以带动技术的完善;对立论则认为技术的发展与道德伦理的进步是相反的,处于此消彼长的关系。以
[Abstract]: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sitive technology and morality is very delicate and complex. Since ancient times, there have been different viewpoints such a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neutrality, moral omnipotence, moral uselessness and the same argu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re relatively independent; the theory of moral omnipotence exaggerates the role of morality and thinks that morality can take the place of everything; the theory of moral uselessness ignores the role of morality and belittles the social function of morality; and the same theory emphasizes the movement in the same direction between technology and morality. The author holds that technological progress can promote moral progress, and moral progress in turn can promote the perfection of technology, while the argument is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is opposite to the progress of moral ethics, and i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ne and the other.
【作者单位】: 深圳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分类号】:B82-05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王伯鲁;技术起源问题探幽[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2 高兆明;论人类基因组工程技术应用的道德风险[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3 李聪明;;科技与道德关系论述评[J];甘肃社会科学;2006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阳举;;建构当代新道家的三种可能理路[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2 甘文婷;;从生态批评的角度解读叶芝的《悲哀的牧羊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0期
3 齐长立;关于宇宙“奇点”的哲学思考[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3期
4 王素芬;丁全忠;;庄子自然哲学的生态意蕴及其当代价值[J];保定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5 王素芬;;国外生态语境下的庄学研究综述[J];保定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6 陈辉;中国视域下的工具理性批判——来自制度构建视角的分析[J];北方论丛;2005年01期
7 韩永学;“后结构主义”思维框架下的企业生命有机体理论研究[J];北方论丛;2005年03期
8 汪树东;;看护大地:生态意识与郭雪波小说[J];北方论丛;2006年03期
9 汪树东;;生态意识与中国当代小说的动物叙事[J];北方论丛;2010年03期
10 包庆德,王金柱;生态伦理及其价值主体定位——从《新华文摘》文献反响看生态哲学的研究进展[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仲林;;论中国文化和科学文化会通的新文化建设[A];安徽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学术年会哲学学会专场——“科学发展观与安徽崛起”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蒋风冰;盛晓明;;生态运动的实践智慧——深生态运动的阿伦特方案[A];全国科学技术学暨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2008年联合学术年会浙江大学论文集[C];2008年
3 程海东;陈多闻;;技术使用的本质分析[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4 林峰;;从生态哲学角度解读劳伦斯的《查泰来夫人的情人》[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白廷举;;法治——生态公平的理想与现实——以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律制度选择为例[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陈耀庭;;“道家文化热”透视[A];时代与思潮(6)——中西文化与20世纪中国哲学[C];1998年
7 智广元;;老子之“道”与现代科学[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8 穆宝清;;《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一部充满生态思想的作品[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杜中;张忠国;茆培智;宁晓娜;鲍志伟;;鸭绿江(辽宁段)健康评估体系建设初探[A];中国水利学会2005学术年会论文集——水环境保护及生态修复的研究与实践[C];2005年
10 杜中;;鸭绿江(辽宁段)健康评估体系建设初探[A];中国水利学会第二届青年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建华;劳伦斯诗歌中的黑色生态意识[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吴建平;人类自我认知与行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3 黄达安;超越工作至上的世界[D];吉林大学;2011年
4 宫丽;精神家园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王丹;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6 孟欣欣;大众文化视野下现代体育的视觉化生存[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7 宫长瑞;当代中国公民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8 陈f^;城市漫游者的伦理衍变:论菲利普·拉金的诗歌[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石文斌;社会主义价值目标及其实现途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吴立忠;当代社会形态的基本特征与运行机制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高兆明;应当重视“道德风险”研究[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2000年02期
2 高兆明;黑格尔“伦理实体”思想探微[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3 李德顺;沉思科技伦理的挑战[J];哲学动态;2000年10期
4 金吾伦;科学研究与科技伦理[J];哲学动态;2000年10期
5 卢风;科技伦理研究中的两种倾向——“21世纪全国科技伦理学学术研讨会”侧记[J];哲学动态;2001年0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耀农;文艺与道德[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2 王琼玉;论科技与道德的关系[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2年01期
3 曾耀农;文艺与道德[J];兰州铁道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4 何俊峻;试论市场经济与道德对立统一的关系[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3年03期
5 黄明理;道德的层次性:辩证维度中的道德[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6 钱广荣;;刍议“次道德”和“亚道德”及其合理性问题[J];黄山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7 范召全;;伦理与道德之间——以“道理”说文为视角[J];伦理学研究;2008年01期
8 李凡夫;;革命的道德观[J];江淮学刊;1963年06期
9 ;关于道德的阶级性和继承性问题的讨论[J];哲学研究;1964年01期
10 沈静;爱因斯坦的道德品质修养[J];哲学研究;198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华龙;;道德、公德与私德[A];风正帆悬第二集——道德建设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卢天赐;;加强“小公民”道德建设:防范青少年犯罪的治本之策[A];2003年“求实、创新、发展——面向新世纪的广西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覃幼凌;;加快网络空间的公民道德建设步伐——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A];2003年“求实、创新、发展——面向新世纪的广西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郝文清;;论手机道德[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5 徐斌;;教师应注重学生公民道德情感教育和培养[A];2003年“求实、创新、发展——面向新世纪的广西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黄云明;;论法律与道德差异性认知的误区[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7 石海红;;新形势下的社会道德品质的养成和发展[A];邓小平理论与国有企业改革——“全国邓小平理论与国有企业改革”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1998年
8 李多海;杨爱东;许世成;;家庭学校相结合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四卷)[C];2005年
9 韦启光;;道德建设在构筑贵州“精神高地”中的地位和作用[A];“构筑‘自觉自信自强、创先创新创优’精神高地”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10 潘艳;;公民道德建设活动重在全社会参与[A];2003年“求实、创新、发展——面向新世纪的广西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赵建英;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道德建设[N];山西日报;2003年
2 旅美资深战略顾问 袁晓明;“自由经济腐蚀道德品质吗?”[N];东方早报;2008年
3 北京市律师协会企业法律风险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市智维律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 陈晓峰;道德风险:中国企业家的生死存亡线[N];华夏时报;2011年
4 ;道德建设,长者如何作为?[N];文汇报;2012年
5 本报评论员;让道德之光照耀心灵[N];浙江日报;2013年
6 ;迈向小康社会的道德“标尺”[N];北京日报;2003年
7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 促进构建和谐社会[N];光明日报;2005年
8 ;抓住有利契机 推动公民道德建设[N];人民日报;2003年
9 本版编辑 文峰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尚红军 市教育局党委副书记 董得春 市工商局副局长 王福庆 北关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冀晓东 团市委书记 李变芬 殷都区委宣传部副部长 朱新海 市文明办副主任 申志平 市妇联副主席 徐凤霞 龙安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李富生 市广播电视局助理调研员 杨保生;加强公民道德建设 构建和谐安阳[N];安阳日报;2006年
10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 王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N];光明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邱德亮;论社会角色责任与角色道德建设[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郑信军;道德敏感性[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3 胡钦太;网络教育中道德自主学习体系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易珉;企业管理中的道德风险及其规避[D];中南大学;2008年
5 高亚杰;战后日本道德教学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红静;大学生宽恕心理及其教育的实证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阳红光;公安执法伦理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杨恺钧;《周易》管理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胜;论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变迁[D];中南大学;2005年
2 潘建红;科技与道德协调发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3 樊惠萍;新时期军人基本道德品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管翠静;公共生活道德建设新论[D];山东大学;2008年
5 刘诗贵;中国共产党执政道德探讨[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6 王峰;论学校“群体道德”[D];河南大学;2009年
7 谢彦波;论道德越轨与学生的道德生长[D];西南大学;2006年
8 郑光才;论道德回报及其对道德教育的启示[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9 宋志广;道德原型观的调查及其内隐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10 严泽群;中外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建设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5087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508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