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命伦理学的“问题域”还原
本文关键词: 生命伦理学 问题域还原 中国 出处:《道德与文明》2013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中国生命伦理学在问题域上呈现日益明晰的还原路径:由"历史还原"展现其文化路向;由"逻辑还原"凸显其原则进路;由"实践还原"揭示其难题取向。从该视角审查中国生命伦理学的研究范式不可避免地遇到从"一般性话语"到"具体项目"之间的断裂。由此两翼出发,中国生命伦理学亟须进行三种认知旨趣的问题域还原:"一般性话语"之旨趣,在于辨识中国生命伦理学的文化路向与原则进路;"具体项目"治理之旨趣,在于诉诸中国生命伦理学的实践智慧;"具体项目"与"一般性话语"之关联的旨趣,在于展现生命伦理学的"伦理分层"路线。这些认知旨趣唯有落实于中国生命伦理学的语境勘测与国情应对,才能进入中国生命伦理学之"问题域"。
[Abstract]:The Chinese bioethics shows an increasingly clear path of restoration in the problem domain: "historical restoration" shows its cultural direction, "logical restoration" highlights its principle pat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actice reduction", the research paradigm of Chinese bioethics inevitably encounters the breakage from "general discourse" to "specific project". It is urgent for Chinese bioethics to restore the problem domain of three kinds of cognitive purport: the purport of "general discourse" is to identify the cultural direction and principle of Chinese bioethics, and the purport of "specific project" governance. It lies in the practical wisdom of appealing to Chinese bioethics, the purport of "specific project" and "general discourse", These cognitive interests can only be carried out in the context survey of Chinese bioethics and the national conditions in order to enter the "problem domain" of Chinese bioethics.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哲学与科学系;
【基金】: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道德哲学与中国道德发展研究所)2009年度重大项目(2009JDXM033)
【分类号】:B82-05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海平;;生命伦理如何为后人类时代的道德辩护——以“人类基因干预技术”的伦理为例进行的讨论[J];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04期
2 许启彬;;生命伦理学与《中庸》的生命伦理精神[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袁凤香;;高科技引发的伦理问题思考——世界最新科技成就:“人造生命”的伦理困惑[J];中外企业家;2011年11期
4 李建会;符征;;神经伦理学的兴起[J];哲学动态;2011年04期
5 曲娜;;生命的神圣价值——德沃金的生命伦理学思想解读[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1年06期
6 邓蕊;;科研伦理审查在中国——历史、现状与反思[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1年08期
7 周玉明;;关于生态伦理学的几个焦点问题[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张大庆;;生命伦理学的诞生(英文)[A];全国第四届生物学哲学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学术研讨论文集[C];2005年
2 赵云梅;;生命伦理学对医学伦理学的挑战[A];山东省医学伦理学学会第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3 杨丽然;;人的尊严释义[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4 韩跃红;;初议工程伦理学的建设方向——来自生命伦理学的启示[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吴素香;;“克隆”技术与人类尊严[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阿维森纳科学伦理学奖授予我国生命伦理学家邱仁宗教授[A];生命伦理学通讯(2009年第1期)[C];2009年
7 王赛;;死亡道德——关于安乐死的思考以及临终关怀[A];山东省医学伦理学学会第二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8 陈晓阳;曹永福;;“医学伦理理论”研究[A];山东省医学伦理学学会第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9 翟晓梅;;合成生物学的伦理和管治问题[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40:合成生物学的伦理问题与生物安全[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记者陈静;中国生命伦理学要有本土文化底蕴的话语[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2 华中科技大学 焦洪涛 伍春艳;亚洲生命伦理学研究现状[N];社会科学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华凌;“希望中国建立国家级的生命伦理委员会”[N];科技日报;2006年
4 孙麾;当代科技伦理前沿问题探讨[N];光明日报;2005年
5 沈铭贤;关于胚胎干细胞研究的伦理思考[N];光明日报;2004年
6 葛晨虹 丁万华;中国伦理学十年来热点透视[N];学习时报;2002年
7 马佳;人体胚胎买卖遭伦理学家质疑[N];北京科技报;2007年
8 陈瑛;谈科技伦理[N];人民日报;2000年
9 杨志华;简评《应用伦理学概论》[N];光明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郑林娟;允许(Permission)作为一种程序原则是否可行?[D];山东大学;2012年
2 李斌玉;生命伦理学的元伦理分析[D];吉林大学;2005年
3 李霁;诚信与中国患医关系的重塑[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张春美;基因不能做什么——现代基因技术的伦理思考[D];复旦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土丽艳;中美生命伦理学的比较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2年
2 高薇;生命伦理学在我国本土化发展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3 芦蓉晖;生命伦理学视野下的行为控制伦理探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曹秀娟;身体伦理学对生命伦理学的批判与重构[D];上海大学;2011年
5 廖淋森;生命伦理学视阈下的死亡尊严[D];辽宁医学院;2012年
6 蒙霞;论生命伦理学视野中转基因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广西大学;2004年
7 杨超;生命伦理学视角下的安乐死[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8 邓艳平;当代美国生命伦理学中原则之争述评[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盛旭;论当代生命伦理学中的德性伦理的回归[D];吉林大学;2006年
10 刘子实;基因技术的社会伦理问题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15089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508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