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伦理与个人美德:英日中转型伦理学的双轨范式
本文关键词: 公共伦理 伦理学说 道德范式 现代伦理 启蒙时代 古典时代 福泽 中心课题 道德哲学 道德论 出处:《中国思潮评论》2013年0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公共伦理的兴起,表征着由古代向现代伦理转型的趋势。现代社会的公共伦理,不同于古典时代的个人美德,而是一种以普遍性、非人格的公共规范为主要形式的新型社会伦理。从个人美德到公共伦理的古今道德转型,是启蒙时代道德哲学面对的中心课题。苏格兰启蒙道德哲学的"正义—善"复线伦理观,提供了一种灵活处理公共伦理与个人德性、现代与传统、德性之变与常的双轨道德范式,成为转型伦理学的一种开放而稳健的经典理论模式。这种苏格兰的双轨范式对转型伦
[Abstract]:The rise of positive public ethics represents the trend of transition from ancient times to modern ethics. The public ethics of modern society is different from the individual virtue of classical times, but it is a kind of universality. Non-Personality Public norms as the main form of new social ethics. From individual virtues to public ethics of the ancient and modern moral transformation, It is the central subject of moral philosophy in the Enlightenment era. The "Justice-good" double line ethics view of moral philosophy of enlightenment in Scotland provides a flexible way to deal with public ethics and personal virtue, modern and traditional. The transformation of virtue and the constant two-track moral paradigm have become an open and steady classical theoretical model of transformational ethics.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国际文化学系;
【基金】: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20世纪中国社会思潮研究”(07JZD0006)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B82-09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华;客观真实是诉讼证明的终极目标——诉讼证明标准之理性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2 顾承卫;杨小明;;为功利主义辩[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3 王浩斌;王飞南;;试论政治伦理化的底线、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会的制度生态诉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4 唐青才;朱德全;;主体间性哲学视角下的德育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5 周云水;;从《礼仪问答写卷》看吐蕃伦理文化与儒家伦理的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6 赵天宝;;大学生新生入学教育刍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7 韩轶;;西方国家的刑罚目的观及其对我国刑罚目的界定的启示——兼论惩罚犯罪应界定为我国刑罚目的[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8 周世中;;西方法的合理性思想的演进[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9 李学宽;郭志远;;反传闻规则对我国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启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10 肖顺武;;试论民法意思自治理念之嬗变——基于民事主体视角之解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怀;赵万里;;“制度人”假说[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刘长军;;财产理论与建构和谐社会[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下)[C];2011年
3 陈绪新;;“被迫现代性”与当代中国伦理精神重构——我们需要一种积极伦理学[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4 李义天;;运气究竟有多重要?——美德伦理视野中的运气问题研究[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5 刘仁贵;;再论伦理与道德的关系[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6 杜早华;;论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危机——从自律与他律的平衡看[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7 田海平;;宪政伦理的问题意识与政治担当[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8 邹平林;杜早华;;在私人道德与制度伦理之间——“小悦悦事件”带来的伦理反思[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9 赵一强;;契约和谐及其伦理实现[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10 解明;;浅谈有时代特色道德教育模式的构建[A];政府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张东平;近代中国监狱的感化教育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李俊义;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国际法律地位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陈琦;海上人身损害赔偿制度论[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5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张伟;经济福利测度:理论分析与中国经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翟艳芳;全球教育的理念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朱新春;莱布尼茨自然有机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9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张映芹;制度理性与福利公正[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邵江婷;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范园园;我国行政程序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3 李玉玉;论检察机关在行政公益诉讼中的原告资格[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4 陈邈;突发事件中紧急权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5 王华丽;初中生道德情感的理论分析及培养途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园;信息化时代教育技术人文精神的缺失与重构[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秦璐;网络舆情引导方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杨小强;对我国资格刑的分析与思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刘笛;论道德义务不能成为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黄涵华;完善我国监外执行法律监督的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龙兴海;乡村公共伦理建设的难题解析[J];伦理学研究;2003年06期
2 陈华兴;伦理的开端与公共伦理的理性基础[J];浙江学刊;2004年06期
3 陈民利;论道德教育的公共伦理环境[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年04期
4 贺龙栋;;社会资本与转型期中国公共伦理建设[J];唯实;2006年11期
5 曹望华;;我国公共伦理研究述评[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6 杨明;张伟;;也谈社会公共伦理——基于个体社会角色的一种思考[J];道德与文明;2008年03期
7 陈学凤;;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伦理之建设[J];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8 潘素洁;刘林山;;公共伦理与和谐之治[J];求索;2009年12期
9 熊昌茂;;论乡村公共伦理的发展困境与整合之路[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10 邱静;;试析社会公共伦理的缺失与建构[J];群文天地;2011年2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杨明;张伟;;也谈社会公共伦理——基于个体社会角色的一种思考[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2 陆昱;;分离状态下的公共行政与公共伦理之整合[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哲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张忠利;;美国公共伦理与公共管理[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4 肖俊;;从日常生活伦理走向现代公共伦理——腐败的伦理根源及其现代走向[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汤建荣;汤广全;;忠·信·诚观念与市场经济[A];孔学研究(第十一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一次暨海峡两岸第七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何怀宏;应当重视公共伦理的探索[N];光明日报;2004年
2 梁毅 韦庆全;强化公共伦理建设[N];江苏经济报;2010年
3 潘叔明;实现和谐要着眼于公共利益和公共伦理[N];福建日报;2006年
4 康健;从私域伦理到公共伦理[N];学习时报;2000年
5 袁跃兴;公众空间怎能频频上演“裸体秀”[N];中国艺术报;2006年
6 黄万盛;正在逝去的与尚未到来的[N];经济观察报;2004年
7 本报记者 马美菱;知荣明耻:从顾及他人做起[N];文汇报;2006年
8 王传玮;以公共伦理为支撑加强地税文化建设的思考[N];江苏经济报;2009年
9 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哲学系 庞立生;伦理学如何转向生活世界[N];光明日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韩来敬;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共伦理[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2 周蕾;公共与私人之间[D];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
3 姚凯;我国公共伦理建设现状及发展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4 白立娟;对当代中国公共伦理的初步探索[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5 蒋建飞;公共伦理视角下的村干部腐败问题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4年
6 边莹;地方政府公共政策过程中公共伦理缺位现象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5286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528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