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性自然善恶的起源
本文关键词: 人性 善恶观 出处:《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S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性善论和性恶论都诉诸于抽象的人性,它们长期以来各执一词,相互攻击,一直没有定论。现在在学界比较流行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无论从内容还是从形式而言,善恶观念都不是单一的、一成不变的。善恶观念不仅在不同的个人、集团、民族和城域中有不同的内涵和表现形态,而且随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随着社会结构和社会形态的演进,善恶观念也会发生不断的变化。有鉴于此,应该超越性善论和性恶论的狭隘视野,从新的角度,把德国著名科学家、哲学家奥斯特瓦尔德的能量哲学和我国《易经》的整体性思维整合起来,并在这一立场下,从人类社会的原初状态来解释善恶观念的起源。
[Abstract]:Both the theory of sexual goodness and the theory of sexual evil resort to abstract human nature. They have long been dogmatic, attacking each other, and there has been no conclusion. The popular view in the academic world now is that of Marxism: in terms of content and form, The concepts of good and evil are not single, they are immutable. The concepts of good and evil not only have different connotations and forms of expression in different individuals, groups, nationalities and cities, but also follow the contradictory movements of productive forces and relations of production. With the evolution of social structure and social formation, the concept of good and evil will be constantly changing. In view of this, we should go beyond the narrow vision of the theory of sexual good and evil, and from a new perspective, bring Germany's famous scientists, The philosopher Ostwald's philosophy of energy is integrated with the holistic thinking of the Book of changes in China, and under this position, the origin of the concept of good and evil is explained from the original state of human society.
【作者单位】: 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
【分类号】:B82-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思斌;田文利;;论社会救助立法的伦理基础[J];河北法学;2010年07期
2 魏忠明;;普世伦理的困境:民族精神的一个反拨[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3 贾绍俊;孙碧群;;当代大学生感恩缺失的社会原因分析[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11期
4 熊蕾;;我国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伦理道德的缺失与重构[J];黑河学刊;2011年11期
5 孙宁宁;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与后殖民批评[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6 陈毅;;从制度文明看现代政治价值[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7 朱海林;;国内道德权利问题研究综述[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8 陆爱勇;;论《老子》“自然”的生态伦理内蕴[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9 于树贵;宋莉;;和而不同:应用伦理学达成共识的基本理念[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05期
10 刘湘溶;徐新;;消费的伦理与伦理的消费[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翟艳芳;全球教育的理念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杨春花;论信仰对于社会秩序的价值[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宫瑜;交往理性与道德共识[D];吉林大学;2011年
5 胡沈明;现代新闻评论宽容意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周蓉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7 方新文;对话德育论[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喻文德;责任原则:公共健康的伦理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9 邹海贵;社会救助制度的伦理考量[D];中南大学;2010年
10 孙雯波;传染病及其防控的伦理分析[D];中南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虎;;中西悲剧善恶观念之比较[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2 江帆;民间叙事中的善恶观念释例──“断手姑娘”解析[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3 刘嘉陵;;话说好人[J];艺术广角;1996年04期
4 覃世琦;;从布依族民间故事看其道德思想[J];布依学研究;1991年00期
5 胡炳章;;论土家族人的善恶观念——土家族史诗《摆手歌》研究的伦理视角[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6 王汉民;神圣与邪恶 因果与劫变──浅析八仙小说的思想文化内涵[J];东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7 姚卫群;;佛教与婆罗门教善恶观念比较[J];宗教学研究;2006年04期
8 代洪亮;;避祸趋福与扬善抑恶:明清泰山信仰中的大众心态[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9 孙雨亭;社会主义伦理化思潮评析[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04期
10 陈训明;宇宙层次神话(《世界神话体系》之一)[J];贵州社会科学;1990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覃世琦;;从布依族民间故事看其道德思想[A];布依学研究(之二)——贵州省布依学会首届年会暨第二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李义天 中共中央编译局;道德在什么意义上是历史的产物[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2 任致远;警惕决策失误产生浪费[N];中国改革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东篱;在法律与诗歌之间[D];苏州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5416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541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