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基于系统观语境的道德冷漠生成机制分析

发布时间:2018-02-27 05:33

  本文关键词: 系统观 道德冷漠 生成机制 出处:《江海学刊》2013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道德冷漠的生成机制既具有较为复杂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背景,又具有道德系统本身运行的内在规律性。社会转型时期的经济转轨、政治架构和文化建设构成道德冷漠生成的宏观因素;政府公信力、经济组织(企业)的诚信守法、社会团体的行业规则和职业操守构成道德冷漠生成的中观因素;道德主体的道德意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等构成道德冷漠生成的微观因素。道德冷漠实质上是道德主体对受助者缺乏道德意识、道德情感和道德判断,从而在道德实践上不作为,其微观生成机制主要有个体道德抑制机制的受损、个体道德奖惩机制的失衡和个体道德心理机制的缺陷。
[Abstract]: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moral apathy not only has complicated soci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but also has the inherent regularity of the operation of moral system itself. Political structure and cultural construction constitute macro factors of moral apathy, credibility of government, honesty and law-abiding of economic organization (enterprise), trade rules of social organization and professional conduct constitute mesoscopic factors of moral apathy. Moral subject's moral consciousness, moral emotion, moral will, moral belief and so on constitute the micro factors of moral apathy. In essence, moral apathy is the lack of moral consciousness, moral emotion and moral judgment. Therefore, in the practice of morality, the micro mechanism of its formation mainly includes the damage of individual moral inhibition mechanism, the imbalance of individual moral reward and punishment mechanism and the defect of individual moral psychological mechanism.
【作者单位】: 南京审计学院人文社科系;南京审计学院政治与行政学院;
【分类号】:B8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刘曙辉;;论道德冷漠[J];道德与文明;2008年04期

2 邓少岭;;“未定型社会”中的规范难局及其解决——“道德冷漠症”引发的法哲学思考[J];东方法学;2012年01期

3 唐涛;;道德冷漠现象的心理学解读[J];求索;2008年02期

4 高德胜;;道德冷漠与道德教育[J];教育学报;2009年03期

5 肖群忠;;当代中国社会的现实道德问题研究[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玉龙;王赛楠;;透过公平本质看我国城乡贫富差距成因[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3期

2 张占斌;;关于改革收入分配问题的探讨[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3 陈树文;;利益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4 周茂春;苗建萍;;论公共政策视角下和谐社会的建构[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5 杨俊;论教育效率与教育公平的协调发展[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年05期

6 刘健儿;教育公正刍议[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1期

7 李祥,杨凤春;共同富裕释义[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8 雷_";;论社会公平的主观认定[J];北京社会科学;2007年06期

9 徐晓海;日常生活与制度公正原则[J];长白学刊;2005年03期

10 周耕;;和谐社会视野下效率与公平关系的转变分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陈国权;王勤;;论社会公正与政府的公共性[A];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C];2005年

2 潘石;;个人收入分配公平的涵义及衡量标准[A];治理整顿与深化改革[C];199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彤;中国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经济效应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党杨;中国城市土地价格影响因素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唐海龙;促进高等教育公平的政府责任与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祝志芬;中国义务教育福利制度的发展及其完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陈福祥;公共性职业教育培训的有效供给[D];西南大学;2011年

6 曹文娟;我国农民合作社法律制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江涛;民事诉讼效率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8 戴勇;基于就业公平的转型期高校贫困学生就业扶助政策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9 刘浩林;井冈山精神的政治伦理价值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10 赵永建;政府结构变革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钟洪亮;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中的政府责任[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朔;我国股东代表诉讼问题探讨[D];沈阳师范大学;2010年

3 杜文宗;论我国服务型社区的建设[D];河南大学;2011年

4 吴丹;督促程序比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5 牛黎帆;临泉县集体企业遗留养老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肖佩莲;我国高校自主招生制度公平与效率问题探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晓涵;“见危不救”之法理学思考[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竹筠;多余的德育[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9 高长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收入分配理论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张玉美;市场经济中的货币与人性[D];新疆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饶世权;对见义勇为道德评价的不足及其法律完善[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2 高德胜;;电子媒介与“旁观者”的生产——论道德教育在电子媒介时代的选择[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4期

3 周红英;道德滑坡探源[J];求索;2005年02期

4 康晓光;;走近冷漠——“李思怡事件”一周年的思考[J];中国社会导刊;2004年05期

5 郑侠;刑法中应设立“见危不救罪”[J];铜陵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6 徐贵权;;道德理性、道德敏感与道德宽容[J];探索与争鸣;2006年12期

7 陈忠林;从外在形式到内在价值的追求──论罪刑法定原则蕴含的价值冲突及我国刑法应有的立法选择[J];现代法学;1997年01期

8 季卫东;;法律程序的意义——对中国法制建设的另一种思考[J];中国社会科学;1993年01期

9 张淳;陶东风;;阿伦特、卡夫卡与极权主义统治的元素[J];中国图书评论;2007年01期

10 王丽娟;;应否设置见危不救罪——旁观者效应的考察[J];知识经济;2011年1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第华;;行政伦理妥协的合法性辩护[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陈第华;;行政伦理妥协的生成机制考辨[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02期

3 刘浩;;试析道德冷漠与道德行为重构[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4 杜凡;;论道德冷漠及其纠正[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5 高青梅;;论网络伦理的构建[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03期

6 高德胜;;道德冷漠与道德教育[J];教育学报;2009年03期

7 刘曙辉;;论道德冷漠[J];道德与文明;2008年04期

8 黎品良;;互联网时代的伦理道德问题及对策[J];大众科技;2011年02期

9 杨世宏;论传统及其生成[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5期

10 贺宾;;走向对话交往的现代伦理生成机制[J];北方论丛;2006年05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商伟;我国社会价值观的变迁学术研讨会召开[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沈嘉祺;论道德情感的生成与培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琰;道德冷漠的形成及其扭转途径[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5414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5414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9f1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