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性文化与社会主义道德诚信
本文选题:主体性文化 切入点:诚信 出处:《理论学刊》2013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诚信,不仅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重要内容,而且是中华民族主体性文化的价值追求。本文以道德诚信为中心内容,在论述主体性文化内涵及特点的基础上,对弘扬中华民族主体性文化,加强社会主义道德诚信建设进行了系统阐述。
[Abstract]:Honesty is not only the important content of socialist morality, but also the value pursuit of the Chinese nation's subjective culture.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expounds the promo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s subjective culture and the strengthening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moral integrity.
【作者单位】: 山东理工大学;
【分类号】:B82;D64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刁晶辉;孔子的“仁”“爱”思想与中华民族非理性的宽容精神[J];社会科学辑刊;1989年Z1期
2 程童一,肖光明;雷锋精神与中国人生哲学[J];社会科学;1990年05期
3 李萍;;论中华民族传统精神在构建社会信任中的作用[J];齐鲁学刊;2006年01期
4 闫旺;;警惕三种另类表现[J];东北之窗;2006年21期
5 刘长秋;;中华民族的心理惯性与我国的道德法律化——兼论道德法律化在我国法治化进程中的必要性及其实践要求[J];科学经济社会;2007年03期
6 杨东晨;;帝舜“明德”五说[J];宝鸡社会科学;2002年02期
7 刘君达;试论中华民族孝的传统美德的批判与继承[J];学术论坛;1984年05期
8 伍雄武;;传统道德何以在今天[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9 曾瑞芝;李银安;;孝文化与社会和谐[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10 王利红;张文杰;;汤因比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和谐社会[J];道德与文明;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鹏;;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含义及内容结构浅论[A];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文集(第一卷)[C];1991年
2 刘为民;;论道德文化的现代创新[A];文化现代化的战略思考——第七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刘福林;;中国人的孝道观念与中华民族的凝聚力[A];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朱_g江;;论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孝道基本精神[A];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5 窦炎国;;中华民族伦理传统再认识[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6 李奥烈;;孔子思想中的“人格”、“国格”观念与中华民族的凝聚力[A];孔学研究(第一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首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首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7 陈桂勤;罗萍;;中国传统伦理中的责任意识刍议[A];孔学研究(第五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五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第三次孔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8 白全;;孝文化的社会作用和意义[A];陕西老年学会——新教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探讨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9 陈桂勤;;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现代价值[A];孔学研究(第四辑)[C];1998年
10 方世信;;试论倡导新孝文化的社会意义[A];陕西省老年学会——试论倡导新孝文化的社会意义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汪金友;“和”字八解[N];解放军报;2008年
2 叶大兵;和谐社会“孝”为基础[N];温州日报;2005年
3 迟浩田;社会主义道德观与价值观的鲜明体现[N];人民日报;2006年
4 中国伦理学会会长、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博导 陈瑛;中华传统商德的精华[N];商丘日报;2006年
5 贵州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基地;“贵和”思想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N];贵州日报;2005年
6 孔祥安;孔子“仁”“礼”思想的内涵及对后世的影响[N];济宁日报;2005年
7 洋浦;孝,是一种美德[N];中国妇女报;2006年
8 王维香;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N];人民日报;2007年
9 任继愈;谈谈孝道[N];人民日报;2007年
10 公方彬;构建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N];文汇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夏忠龙;先秦伦理思想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志飞;“和合”文化的伦理意蕴及其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启示[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2 崔俊霞;晋商伦理初探[D];山西大学;2005年
3 卢明霞;当代中国孝德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刘双立;儒家道德规范与修养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6年
5 高丽波;孔子立志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左建桥;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D];武汉大学;2005年
7 张玉玲;少数民族生态伦理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8 王冰冰;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石—诚信[D];吉林大学;2007年
9 朱琴琴;传统之“礼”及其现代价值[D];苏州大学;2007年
10 张启伟;传统义利观的历史发展及其当代价值[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5612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561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