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伦理之“公”及其存在形态

发布时间:2018-03-04 17:08

  本文选题:伦理存在 切入点:伦理之“公” 出处:《伦理学研究》2013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公民道德"既是"公民"与"道德"的同一,更是"公"与"民"的同一,其同一体不是"民"之道德,而是"公"之伦理。公民道德发展的基本问题,是伦理之"公"与道德之"民"的关系问题。当代中国公民道德发展遭遇一个尖锐难题:伦理之"公"是否存在?如何存在?伦理存在的"理想类型"从逻辑与现实两个维度展现:"伦"—"伦"之"理"—"伦理"善;"伦理实体"—正义或公正—社会善。当代中国社会的伦理之"公"经过两种历史形态的变迁:计划经济—"单位制"时代伦理存在的历史形态,是政治—伦理合一形态;市场经济—"后单位制"时代伦理存在的历史形态,是经济—伦理博弈形态。前者是伦理与政治的合一,通过"一大二公"的经济体制和"单位制"的社会体制强烈地呈现"公"的合法性与终极性,形成政治压过伦理甚至"代办"伦理的公民道德,最终由于伦理资源和经济活力的不足而艰难转型。后者是伦理与经济的博弈,二者之间存在深刻的紧张,伦理之"公"不再是制度化和体制化的存在,而是有待建构的市场与社会的合法性基础。面临无所不在的市场逻辑,伦理在生活世界中不得不与风车搏斗,甚至孤军奋战。不断增长的伦理批评标志着收复伦理失地的开始,一场捍卫伦理存在的凤凰涅磐正在演绎,伦理和伦理之"公"必将浴火重生。
[Abstract]:"Citizen morality" is not only the identity of "citizen" and "morality", but also the identity of "public" and "people". The same body is not the morality of "people", but the ethics of "public" and the basic problem of the development of citizen's morality. I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ublic" of ethics and "people" of morality. There is a sharp problem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itizen's morality: does the "public" of ethics exist? How does it exist? The "ideal type" of ethical existence is shown from two dimensions of logic and reality: "lun"-"reason" of "lun"-"ethics" good; "ethical entity"-justice or justice-social goodness. The ethics "public"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society goes through two kinds of history. The change of Historical form: the Historical form of Ethical existence in the era of Planned economy and "Unit system", It is the form of integration of politics and ethics, the historical form of the existence of ethics in the era of market economy-"post-unit system", and the form of game between economy and ethics, the former being the unity of ethics and politics. Through the economic system of "the first and second public" and the social system of the "unit system", the legitimacy and the ultimate character of the "public" are strongly presented, and the citizen morality of political suppression over ethics and even the ethics of "agent" is formed. The latter is a game between ethics and economy. There is a deep tension between the two. The "public" of ethics is no longer the existence of institutionalization and institutionalization. In the face of the omnipresent market logic, ethics has to fight with windmills or even fight alone in the world of life. The growing ethical criticism marks the beginning of recovering the lost land of ethics. Phoenix Nirvana, a defense of ethical existence, is being interpreted, ethics and ethics of the "public" will be reborn.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人文学院;中国伦理学会;
【基金】:江苏省高校重点研究基地“道德哲学与中国道德发展研究所”承担的全国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招标项目“现代伦理学诸理论形态研究”(批准号:10&ZD072) 重点项目“伦理道德的精神哲学形态”(批准号:10 AZX004) 重大招标项目“推进当代中国社会公民道德发展研究”(批准号:12&ZD036)
【分类号】:B82-05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华;客观真实是诉讼证明的终极目标——诉讼证明标准之理性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2 顾承卫;杨小明;;为功利主义辩[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3 王浩斌;王飞南;;试论政治伦理化的底线、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会的制度生态诉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4 唐青才;朱德全;;主体间性哲学视角下的德育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5 周云水;;从《礼仪问答写卷》看吐蕃伦理文化与儒家伦理的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6 赵天宝;;大学生新生入学教育刍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7 韩轶;;西方国家的刑罚目的观及其对我国刑罚目的界定的启示——兼论惩罚犯罪应界定为我国刑罚目的[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8 周世中;;西方法的合理性思想的演进[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9 李学宽;郭志远;;反传闻规则对我国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启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10 肖顺武;;试论民法意思自治理念之嬗变——基于民事主体视角之解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长军;;财产理论与建构和谐社会[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下)[C];2011年

2 余辉胜;;从司法职权运行机制失范看司法改革[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姚磐;;浅谈我国城市基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赵淼;;权力、传统与村落治理——一个少数民族村落的政治图景[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贵州发展——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理论研究[C];2011年

5 陈绪新;;“被迫现代性”与当代中国伦理精神重构——我们需要一种积极伦理学[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6 刘仁贵;;再论伦理与道德的关系[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7 杜早华;;论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危机——从自律与他律的平衡看[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8 田海平;;宪政伦理的问题意识与政治担当[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9 李彬;;潜规则下的道德生活解析[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10 邹平林;杜早华;;在私人道德与制度伦理之间——“小悦悦事件”带来的伦理反思[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张东平;近代中国监狱的感化教育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李俊义;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国际法律地位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陈琦;海上人身损害赔偿制度论[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5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翟艳芳;全球教育的理念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刘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伍学进;城市社区公共空间宜居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10 朱新春;莱布尼茨自然有机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邵江婷;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胡纯;基于社区发展的农村劳动力教育培训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周珊珊;马克思实践本体论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范园园;我国行政程序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5 李玉玉;论检察机关在行政公益诉讼中的原告资格[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6 陈邈;突发事件中紧急权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7 王丹璐;中学德育活动课程实施的现状及对策[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乔宇;基于社会资本视角的都市社区治理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张京靖;基于课程的网络学习共同体活动模式及设计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10 李园;信息化时代教育技术人文精神的缺失与重构[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孔文清;;超我:他律内化的理想类型——弗洛伊德的道德理论及其意义[J];伦理学研究;2008年06期

2 樊浩;韦伯伦理—经济“理想类型”的道德哲学结构[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3 樊浩;;道德形而上学体系的精神哲学形态[J];天津社会科学;2006年06期

4 陆纪春;范以农;;论医学人道主义的三个历史形态[J];哲学动态;1983年06期

5 吴自斌;;人类道德的历史形态论析[J];道德与文明;2010年06期

6 檀传杰;;道德研究的思维路向转换[J];岭南学刊;2007年02期

7 ;我国历史形态的生态伦理思想[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8 樊和平;;伦理—经济难题的道德哲学形态[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9 李西杰,黄丹;德治与法治关系历史形态考辨[J];兰州学刊;2003年04期

10 檀传杰;;社会道德担当:道德研究中的一个新问题[J];学术界;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黄慧珍;;从真理和价值的关系看信仰危机[A];理想·信念·信仰与价值观——全国理想信念与价值观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寿强;马克思主义道德话语权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2 白丽;生态伦理中的人类中心主义评述[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5665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5665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5d7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