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概念”与“薄概念”:威廉斯对道德客观性的勘定
本文选题:道德客观性 切入点:厚概念 出处:《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道德是否有客观性是当代西方道德哲学最具争议性的论题之一,威廉斯从科学与伦理学的二元区分之中划开道德判定的分界线。在此基础之上,伦理概念可以区分为厚概念与薄概念,厚伦理概念具有世界导向性与行动指导性,而薄伦理概念由于普遍性和抽象性而缺乏世界指导性,但这类词语已经构成了至高无上的道德体系主要部分。道德客观性的失败会影响我们如何理解道德实践,因此威廉斯提出并论证了道德的"非客观主义"模式。
[Abstract]:Whether morality has objectivity or not is one of the most controversial topics in contemporary western moral philosophy. Williams draws the dividing line of moral judgment from the dualistic distinction between science and ethics. The concept of ethics can be divided into thick concept and thin concept. The thick ethical concept has the world orientation and the action guidance, but the thin ethics concept lacks the world guidance because of its universality and abstraction. But such words have formed the main part of the supreme moral system. The failure of moral objectivity will affect how we understand moral practice, so Williams put forward and demonstrated the "non-objectivism" model of morality.
【作者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军事经济学院政治理论与人文社科系;
【分类号】:B82-0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一帆;;论行政忠诚的困境与培养途径[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2 李锦;;语义学之刺及其解决方案[J];北方法学;2009年03期
3 李义天;;道德心理:美德伦理学的反思与诉求[J];道德与文明;2011年02期
4 李绍伟;池忠军;;有效性社会道德规范建构的普遍化考量——基于哈贝马斯交往伦理学之普遍化原则[J];道德与文明;2011年06期
5 贺旭琼;胡勇胜;;教育载体内涵的再认识[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12期
6 胡道玖;;公共财政的道德哲学思考[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7 李晔;苗青;;“规范性”及伦理规范的“基础”问题[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8 李晔;;我为什么应该是道德的——道德的“规范性”要求及其根据[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9 王贵贤;;从政治的合法性到法律的合法性[J];国外理论动态;2008年04期
10 苗青;施爱民;;从道德敏感性问题看生命道德教育的基础性地位[J];广西教育;2012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经国;从理想性政治哲学到现实性政治哲学[D];南开大学;2010年
2 匡宏;休谟道德哲学中的情感与理性关系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3 刘鹏;疑难案件中法律裁判的规范性来源[D];吉林大学;2011年
4 杨晓畅;多元社会的正义事业[D];吉林大学;2011年
5 周国兴;寻求现实的确定性[D];吉林大学;2011年
6 魏筠;生活意义:道德教育实效性的寻求[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何松旭;为什么需要道德?[D];浙江大学;2011年
8 李金鑫;道德能力的道德哲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倩;媒体时代大、中学生处理暴力和色情信息的德育问题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10 雷震;中国传统儒家伦理的逻辑[D];黑龙江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大为;公共服务人员职业道德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王遂;道德自律的实现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呼晓琼;困境与出路:鲍曼后现代伦理建构[D];西北大学;2011年
4 李赫;休谟的情感主义伦理学探析[D];吉林大学;2011年
5 张长涛;从道德角度看中国死刑的发展[D];云南财经大学;2011年
6 杨魁;拉兹法律观的解读[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7 段晔;论九十年代文化散文的审美特征[D];宁波大学;2009年
8 陈烨;约瑟夫·拉兹的服务性法律权威观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杨;德性:生存之道[D];黑龙江大学;2011年
10 马雪;朋霍费尔责任伦理思想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素;杨汉麟;;私心·财产·公正[J];教师之友;2002年05期
2 刘树伟;;关于伦理概念的语义学考察[J];世纪桥;2007年01期
3 潘世松;;语言生态伦理概念提出的实践必要与知识前提[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年06期
4 伊乐林;;论良心的起源[J];南昌高专学报;2011年02期
5 潘红霞;李燕;;“厚概念”与“薄概念”:威廉斯对道德客观性的勘定[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6 裴传永;;历代释“忠”述论[J];理论学刊;2006年08期
7 阮航;;论韦伯的经济伦理概念及其对中国经济伦理研究的影响[J];伦理学研究;2011年03期
8 斯仁;《蒙古秘史》中的一般伦理概念及其语境分析[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5年01期
9 高玉;论“忠实”作为文学翻译范畴的伦理性[J];外国文学;2004年02期
10 杨火枚;崔林芳;左克厚;;论《论语》中“孝”的心理起源[J];陇东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本文编号:15715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571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