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多元语境中的政治认同
本文选题:政治认同 切入点:价值规范 出处:《哲学研究》2014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价值是指客体对主体的意义或客体对主体需要满足的关系范畴。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人的全部生活实践对自我、他人和社会产生的意义诠释和自觉认识,不仅关乎人的需要以及满足这种需要的客观交汇,而且指涉政治认同的条件。在价值多元的现实语境里,目的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纠结、民族情感与历史传统的交织、价值反叛和价值虚无的缠绕,清醒与迷茫的多维纷争,在交流、交融和交锋的冲撞中,却使政治认同产生了"异生"的胚胎。虽然从理论的角度可以说,政治认同是可以通过外部
[Abstract]:Positive value refers to the meaning of the object to the subject or the relation category which the object needs to satisfy the subject. Under certain social conditions, the whole life practice of human beings interprets and realizes the meaning of self, others and society. It not only relates to the needs of human beings and the objective intersection of satisfying such needs, but also refers to the conditions of political identification. In the practical context of multiple values, the entanglement between objective rationality and value rationality, the interweaving of national emotion and historical tradition, The entanglement of value rebellion and value nothingness, the multidimensional dispute between sobriety and confusion, in the collision of communication, communion and confrontation, however, makes political identity produce the embryo of "heterogeny", although it can be said from a theoretical point of view, Political identity is something that can be done externally.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社会科学教育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文化回归研究”(编号12BKS096)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B82-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韩东屏;;如何达成价值共识[J];河北学刊;2010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大友;政治本体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杨竞业;人的本质的多维哲学反思——以“经验的预设”与“预设的经验”为路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3 段勇;涂效华;;略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发展与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4 税尚军;;正视问题 突出重点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5 周智健;徐刚;;保障农民主体地位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6 王浩斌;王飞南;;试论政治伦理化的底线、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会的制度生态诉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7 邓宏烈;;论康德哲学的批判精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8 王洪波;李颖;;社群与个人孰先孰后?——对社群主义的反思[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9 李银兵;;浅析马克思自由观的科学含义、基本特点和基本内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10 白立强;;唯物史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炳林;;思想争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颜杰峰;;党内民主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王淑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基本问题研究[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5 杨生平;;新中国60年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回顾与反思[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 陈明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共和国的灵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7 乔旋;;浅析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形象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8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9 吴群芳;;和谐社会视野下公民均衡利益表达中的政府职能[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10 仰海峰;;表象体系、主体幻觉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职能——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探析[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建军;宋朝地方官员考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康德强;传统体育养生的文化哲学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6 徐佳;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国濒危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秦曼;海洋渔业资源资产的产权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杨松;;康德、黑尔与普遍主义[J];道德与文明;2009年01期
2 韩东屏;人·元价值·价值[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3 彭启福;;“视域融合度”:伽达默尔的“视域融合论”批判[J];学术月刊;2007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曾楠;;政治认同问题的伦理审视——基于政治与道德的互动张力[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本文编号:16208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62088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