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康德自律的道德观
本文选题:自由 切入点:自律 出处:《伦理学研究》2014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康德所确立的自律的道德观使近代伦理学产生了一个转向,使道德哲学从自律角度看待道德的约束性与动机激发性,使道德从外在的规范转化为积极的内在的自我立法和自我约束。道德自律以自由为根基,以实践理性能力来展示,以道德原则为指向。康德道德哲学试图解决自由与必然性、自律与他律对立的探索,对人类道德哲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历史的意义。
[Abstract]:The moral concept of self-discipline established by Kant made a turn in modern ethics, which made moral philosophy treat the restraint and motivation of moral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elf-discipline. Moral self-discipline is based on freedom, demonstrated by practical rational ability and directed by moral principle. Kant's moral philosophy trie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freedom and inevitability. The exploration of the opposition between self-discipline and heteronomy has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moral philosophy.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分类号】:B82-02;B516.3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彬;;论WTO的“自给自足性”——从“自给自足体系”概念出发[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2期
2 杨耕;法国唯物主义的两个派别及其启示──兼论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3 胡万年;王阳明良知自律的研究——兼与康德意志自律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4 李革新;;从自然王国到自由王国——论康德、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自由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5 胡万年;;奥古斯丁自由意志概念的形而上维度——兼与康德自由意志的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6 王红;;消费文化时代的媒体伦理精神[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7 方国武;;从“物”的形式到“人”的形式——康德形式美论的理论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8 王建军;;康德自由理论的两个前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9 陈立新;阐扬马克思哲学当代性的基本视点[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10 刘大为,许恒兵;论历史唯物主义的存在论变革[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宫睿;;作为理性的批判的“启蒙”——对康德“启蒙”思想的一个阐释[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上)[C];2011年
2 刘月岭;;康德意志自由的三重境界[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赵祥禄;;“仁”与“绝对命令”——孔子与康德的道德人生观比较研究[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4 马建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下的刑罚执行——论强化服刑人员的思想教育[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5 马永庆;;公共文明建设中的荣辱观教育[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6 陈永慧;;文明秩序助推和谐社会构建进程——浅议“排队推动日”活动在社会秩序建设中的作用[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7 李金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新趋向[A];“传承人文奥运精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科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高剑平;;追问技术与伦理[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赵华;;两种文化的理性解读[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10 徐卫红;;从康德的角度看现代道德教育的一个误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2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顾远飞;市场化环境下的大学运行逻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靳宝;批判哲学的现象学批判[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8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9 李振;延安《解放日报》中的性别与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孙经国;从理想性政治哲学到现实性政治哲学[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琰;组织与个体互为塑造关系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许庆玲;试论孝观念向封建孝道的转化[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笛;论道德义务不能成为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刘昌顶;以人为本的哲学视角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万波;科学发展的道德思考[D];湘潭大学;2010年
6 王辉;科学发展观的生态价值探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彬;慈善意识:我国慈善事业的伦理困境[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卫方方;亚当·斯密交换伦理思想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唐杰;大学生诚信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吕武;转基因农产品推广的伦理审视[D];河南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福平;翟振明;;作为道德形而上学基础的自由“实在性”问题——再论康德哲学的自由理念地位[J];社会科学研究;2008年03期
2 邵华;;论康德的德性伦理思想[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3 杨佩芩;;浅谈自由与必然的关系——学习列宁《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的体会[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2期
4 郭庆堂;;论人的自由[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02期
5 汉斯·费格尔,孟令鹏;历史的道德旨趣——康德关于历史符号的理论[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6 陈仕伟;;自由的二重维度分析及其当代意义[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省直分校学报;2007年02期
7 吕理;;康德伦理学中的道德法则[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9期
8 张剑抒;;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由与必然性观念[J];学习与探索;2010年04期
9 樊浩;“实践理性”与“伦理精神”——基于黑格尔道德形而上学理论资源的研究[J];哲学研究;2005年04期
10 李婉莉;;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的中介——论判断力在康德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林晖;;康德实践理性中的兴趣问题[A];人文社会科学与当代中国——上海市社会科学界2003年度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2 翟振明;;以人为本——对实践理性倒错的克服[A];康德哲学及其现代意义——纪念康德逝世2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李秋零;;何以解经?惟有理性!——康德论宗教与理性(提纲)[A];现代德国哲学与欧洲大陆哲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4 谢地坤;;自由与宗教——从谢林的“自由论”谈起[A];“理性、信仰与宗教”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崔梅;;言语道德与儒家伦理观[A];孔学研究(第六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六次暨海峡两岸第四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6 韩水法;;理性的启蒙或批判的心态:康德与福柯[A];法国哲学的现代与未来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7 陈凡;王桂山;李权时;;从认识论看科学理性与技术理性的划界[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8 陈凡;;从认识论看科学理性与技术理性的划界[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5-2006年度][C];2008年
9 邓安庆;;康德道德神学的启蒙意义(草稿)[A];“理性、信仰与宗教”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鲍宗豪;;“科学发展”的逻辑意蕴[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覃俏丽;儒家的义利观及其价值[N];学习时报;2006年
2 ;作为精神家园的哲学[N];解放日报;2007年
3 同济大学哲学系教授 高宣扬;保尔·络朗琛:领军埃尔朗根学派[N];社会科学报;2007年
4 哲学所 李存山;孔子的智慧[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5 张志伟;康德哲学的现代意义[N];光明日报;2004年
6 张源人;源头与活水[N];光明日报;2007年
7 韩庆祥;问题意识与深层研究[N];光明日报;2003年
8 丁匡一;“时代精神”与马克思的哲学观[N];吉林日报;2006年
9 邓安庆 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德国古典哲学的实践品质与德行力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10 中国社科院哲学所 叶秀山;为什么还要读康德的书?[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晖;康德的实践理性中的兴趣问题[D];复旦大学;2003年
2 胡云峰;霍耐特承认理论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3 尹怀斌;论康德的德性理论与道德教育思想[D];复旦大学;2010年
4 王东海;自我、自由与和谐[D];复旦大学;2006年
5 尚建飞;自然之性与善的理想[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夏林玉;理性立法与意志自由[D];复旦大学;2012年
7 李锋;朱熹政治哲学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8 高礼杰;认真对待他者[D];浙江大学;2013年
9 韩志伟;实践与辩证法——从对象性思维方式到实践性思维方式[D];吉林大学;2004年
10 李欣;辩证法视域中的善、美和目的论——从康德哲学引出的一种思考[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福友;通往善的解释学之路[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刘珊;实践理性的历史内涵及其当代价值[D];郑州大学;2006年
3 常春雨;伽达默尔解释学的实践哲学转向[D];山西大学;2007年
4 王振州;实践理性视域下的工程思维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5 宗棕;科学理性的滥觞与理性的重建[D];大庆石油学院;2009年
6 李玉芳;论康德的实践理性概念[D];黑龙江大学;2013年
7 金华;马克思实践哲学对康德实践理性的超越[D];黑龙江大学;2013年
8 刘科;亚里士多德明智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9 阙龙云;实践合理性的评价标准体系[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宁云峰;法兰克福学派技术理性批判理论批判[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6335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63352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