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近代家庭道德生活的现代转向
本文选题:近代 切入点:家庭道德生活 出处:《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7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近代社会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发生不同程度的变革,传统家庭制度受到批判和打击,促使家庭道德生活开始从传统向现代转向。这主要表现为:家族意识淡化、家庭关系趋向平等民主、家庭情感功能凸现。但现代家庭道德的确立还需要经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Abstract]:In modern society, the political economy and culture of our country changed to different degrees, the traditional family system was criticized and attacked, and the family moral life began to turn from the traditional to the modern, which was mainly manifested in the desalination of the family consciousness. Family relations tend to be equal and democratic, and family emotional function is prominent, but the establishment of modern family morality still needs a long and tortuous process.
【作者单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文化协同创新中心;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朱惠静;;《重组家庭子女的青春期教育研究》结题报告[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上海卷)[C];2010年
2 王瑛;;搞好“三理”教育的关键在家庭[A];科学发展观与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五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9)[C];2009年
3 刘德枝;;老年人在家庭中的地位和作用[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版编辑 本报记者 马晓晗 王跃生;“421”:未来的家庭结构主流?[N];中国社会报;2006年
2 吴帆 南开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社会转型中的家庭变迁及政策理论框架[N];中国人口报;2012年
3 ;关注农村非常规核心家庭[N];中国人口报;2009年
4 唐灿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从家庭结构到家庭关系的转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李国庆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宅男宅女:日本家庭制度走向解体[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6 胡琪 张苹 上海市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儿童家庭发展能力解析与测度[N];中国人口报;2013年
7 本报记者 康传义 实习生 韦林鹿;两类家庭最苦[N];陕西日报;2014年
8 ;当代中国家庭结构变动分析[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李小彤;农民工流动伴随着农村家庭结构的悄然变化[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0年
10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所 宋健;中国家庭的规模与结构趋向[N];中国人口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郭f+澄;双职工家庭工作—家庭界面特征对个人满意度及其家庭生活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2 邓遂;系统论视野下的乡村家庭突发事故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3 肖倩;制度再生产:中国农民的分家实践[D];上海大学;2006年
4 许沃伦;“祖荫”博弈与意义建构—大理白族“不招不嫁”婚姻的人类学研究[D];云南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胜杰;鲁西南农村青年女性的婚恋与家庭[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2 韩雅婷;家庭发展能力与养老模式选择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3 范增丽;家庭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聊城大学;2015年
4 王晓婷;“家和万事兴”:家庭社会工作发展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5 丁怿;基于散居家庭环境的微型网络服务平台交互设计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4年
6 崔U,
本文编号:16369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63691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