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生态伦理学的逻辑困境及其“东方转向”
本文选题:生态伦理 切入点:特质 出处:《理论与现代化》2013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西方生态伦理学将伦理对象扩展到自然界,强调自然权利、自然利益,为传统伦理学带来了一次重要变革。然而由于学说内在的一些逻辑困境,其在理论与实践层面上常出现自相矛盾的问题。妥善解决"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争论,厘清生态学与伦理学的关系,准确界定特有的概念范畴,给出"是"与"应当"联系的正确推论等,是其化解自身逻辑困境的充要条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西方生态伦理学进行"东方转向",使中西生态文化交融,势在必行。在东西方生态伦理文化相互会通中要特别注意伦理的"民族性"与"时代性"问题。
[Abstract]:Western ecological ethics extends ethical objects to nature, emphasizing natural rights and interests, which has brought an important change to traditional ethics. However, due to some logical dilemmas inherent in the theory, On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level, there are often self-contradictory problems. To properly resolve the controversy between "anthropocentrism" and "non-anthropocentrism", to clarif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logy and ethics, and to define the specific concept category accurately. It is a necessary and sufficient condition for it to solve its logical dilemma by giving the correct inference of the connection between "yes" and "should". Under the new background of the new era, the western ecological ethics turns to the east and makes the Chinese and the western ecological culture blend together. It is imperative to pay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nationality" and "epochal character" of ethics in the mutual understanding of ecological ethics and culture between the East and the West.
【作者单位】: 黑龙江大学中国近代现文化研究中心;
【分类号】:B82-05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赵玲;论生态伦理学的伦理基础[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4期
2 徐雅芬;;西方生态伦理学研究的回溯与展望[J];国外社会科学;2009年03期
3 胡军;关于“人类中心主义”与“可持续发展”的伦理学思考[J];武汉交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4 周围;;生态伦理学的若干热点问题[J];环境教育;2010年04期
5 朱晓鹏;;论西方现代生态伦理学的“东方转向”[J];社会科学;2006年03期
6 康宇;;儒释道生态伦理思想比较[J];天津社会科学;2009年02期
7 周兰珍;;合法性困境与价值观创新——生态伦理学现实之思[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易小芳;李名家;肖尚桃;;节约型高校后勤建设中的校园文化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5期
2 李硕;;从生态批评角度看海明威的《大双心河》[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02期
3 李智勇,樊宝敏;21世纪中国林业发展的生态文明观[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4 申红;;杰克·伦敦作品中的生态呼唤——以《野性的呼唤》为例[J];长城;2011年02期
5 张书琳;;以工业文明挖掘生态危机[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年02期
6 赵仁青;;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可持续发展思想[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7 包志亮;;谈“以人为本”中“人”的深刻意蕴[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8 牛庆燕;;人与自然生态伦理关系的驳诘辩难之超越[J];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06期
9 苏金乐;;农业转基因研究和应用过程中预防原则及其伦理学解读[J];道德与文明;2005年06期
10 权麟春;;人与自然的道德关系探析[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刘英;方政;;浅析生态伦理视阈下的循环经济[A];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长三角循环经济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刘金华;;生态伦理学视域中的人口发展战略研究[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3 戴凤霞;;生态文明视域下农村生态环境伦理建设思考[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4 黄国宝;;生态经济伦理学与资源节约型社会[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5 向佐群;;环境协同论与老庄哲学的解读与同构[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09年
6 李健;伍玉林;;生态伦理:生态危机的哲学反思[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8防灾减灾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吴春红;余超波;;重塑生态伦理 建设生态文明[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8防灾减灾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吴正彪;;乡土知识中的“自然中心主义”:岜沙苗族的生态伦理观[A];人类生存与生态环境——人类学高级论坛2004卷[C];2004年
9 匡列辉;;“美丽中国”概念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研究[A];2013年全国哲学伦理学博士后论坛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宫长瑞;当代中国公民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2 袁建辉;政府公共服务中的伦理关系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3 徐海红;生态劳动视域中的生态文明[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静;易学思想与生态美学建构[D];辽宁大学;2011年
5 王继恒;环境法的人文精神论纲[D];武汉大学;2011年
6 王顺生;粮食生命线工程系统构造与演化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7 陶庭马;生态危机根源论[D];苏州大学;2011年
8 陈文;生态物权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9 王立平;生态伦理视域中的草原生态文明[D];吉林大学;2012年
10 孙凌;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视域下的薇拉·凯瑟小说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安杨;我国宠物福利法律保障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梁小利;企业社会责任的三维度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刘志军;论先秦道家科技伦理思想[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刘雪花;论《白鲸》中人与自然的关系[D];湘潭大学;2010年
5 王威;生态文明视阈下江西省城镇化建设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魏秋华;论动画电影的叙事伦理[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丁玲;环境人权:伦理学维度的审视[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饶林;澜沧江流域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立法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9 郭志锋;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制度完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10 刘志平;科学发展观对中国传统哲学的继承与超越[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胡伟希;儒家生态学基本观念的现代阐释: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看[J];孔子研究;2000年01期
2 叶舒宪;20世纪西方思想的“东方转向”问题[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3年02期
3 傅华;中国生态伦理学研究状况述评(下)[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4 叶平;人与自然:西方生态伦理学研究概述[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1年11期
5 周兰珍,潘洪林;理想与幻想的交融——西方生态伦理学批判[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9年10期
6 柴文华;儒道观念与生态伦理断想[J];哲学研究;1990年01期
7 王雨辰;略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生态伦理价值观——兼论生态伦理的制度维度[J];哲学研究;2004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炎平,刘建金;生态伦理学热点、难点问题研究综述[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2年03期
2 阕素珍;论生态伦理学的理论特质[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3 陈富全;试论构建生态伦理学的必要性与依据[J];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2期
4 杨通进;论生态伦理学的人观[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1期
5 柴文华;儒道观念与生态伦理断想[J];哲学研究;1990年01期
6 张云飞;生态伦理学研究方法的特点[J];哲学动态;1991年05期
7 王艳芳;生态伦理学举要[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4年03期
8 黄炎平,刘建金;生态伦理学热点、难点问题研究综述[J];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4期
9 王斌,鄢朝晖,李姣,周晚田,龙艳;生态伦理学在环境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年02期
10 雷毅;;构建中国生态伦理之孔见[J];绿叶;2010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路日亮;;试论生态伦理学的价值取向[A];“以人为本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人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韩永学;;人地关系协调系统的建立——对生态伦理学的一个重要补充[A];第九次哈尔滨“科技进步与当代世界发展”全国中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3 陈为;;中国环境伦理学发展历程及主要观点浅析[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8防灾减灾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向佐群;;环境协同论与老庄哲学的解读与同构[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09年
5 刘金华;;生态伦理学视域中的人口发展战略研究[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6 王正平;;“天人合一”:和谐社会的生态基础[A];儒家文化与和谐社会——纪念孔子诞辰2556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5年
7 王志捷;;儒家生态伦理的特色与合理性[A];国际儒学研究(第十三辑)[C];2004年
8 王立宽;;构建生态文明的基础——生态伦理[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张青兰;;存在论之“是”与价值论之“应该”——生态伦理观的新困境[A];海峡两岸道德发展论[C];2008年
10 杨明;;中国传统和谐观的内容特质与时代价值[A];海峡两岸道德发展论[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强;“诗意地居住”与生态伦理学[N];光明日报;2002年
2 唐凯麟;系统探究西方生态伦理思想的尝试[N];光明日报;2004年
3 雷毅;生态伦理学:一种新的道德启蒙[N];科技日报;2001年
4 江苏工业学院 周兰珍;走向现实的生态伦理实践[N];光明日报;2007年
5 甘绍平;当代西方伦理学若干前沿问题[N];学习时报;2002年
6 许先春;坚持可持续发展的伦理观[N];中国教育报;2004年
7 向玉乔;应用伦理学是应用和创新的统一[N];光明日报;2007年
8 刘雪松;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灾害伦理文化[N];光明日报;2007年
9 侯全亮 李肖强;河流空前危机与河流伦理构建[N];黄河报;2005年
10 粟贵平;浅谈“生态伦理”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地位[N];团结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敏;论生态伦理学的生态—整体论进路[D];吉林大学;2008年
2 曾建平;自然之思[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洪梅;二程生态伦理思想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邬天启;生态伦理学的观念、问题与出路[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年
2 晋文丽;当代西方生态伦理学中的环境协同论及其启示[D];山西大学;2012年
3 梁晶晶;论“右玉精神”的生态伦理意蕴[D];山西大学;2013年
4 高中飞;“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与现代生态伦理学的重建[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5 王晓琼;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伦理观[D];黑龙江大学;2007年
6 石荣霞;论道家的生态伦理观及其现代价值[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7 张冬烁;奥尔多·利奥波德的生态整体主义思想评述[D];湘潭大学;2008年
8 崔昆;非人类中心论何以可能[D];苏州大学;2007年
9 关春玲;试论马克思哲学的生态伦理向度[D];黑龙江大学;2002年
10 彭虹颖;老子生态伦理思想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448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644802.html